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不能让女人走开,更不能让儿童走开,就是在这种残酷的战争中,处在战争中的女人和孩子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永恒的主题。评剧《母亲》的编剧和导演通过优美的歌舞表现形式,给残酷的战争敷上一层暖调、温馨、抒情和美好。全剧以《望儿归》作为主体音乐,与剧中唱腔音乐有机对接、互为映衬。同时,编排将高雅的交响乐与评剧曲调相融合,将现代舞蹈元素与戏剧相交融的舞蹈场面。序幕时邓玉芬雕像旁,女人们手提柳条篮吟唱河北民歌“一更里天黑黑,撑起灯儿望儿归。二更里哟黑全全,望儿不归泪涟涟……”邓玉芬进入群舞中,深情凝望,悲伤喟叹,唱出主题曲《望儿归》。村民被关在“人圈”中的群舞,母亲生下小仔时的手持木盆群舞,以及支前妇女纺车前纺线群舞等等,这些歌舞把《母亲》剧情一环套一环的串联了起来,让整个剧情看似零乱,实质上流畅、凝练、深情与大气磅礴。
最让观众肝肠寸断的是那场“认子”戏。演员王平凭借感人的唱腔及极具戏剧张力的表演手法,将邓玉芬内心巨大的矛盾与冲突、情感的痛苦与抉择在舞台上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用自己儿子的死来换取八路军战士的生,这割裂人世间的母子情感,超越人世间的大爱,让观众内心为之一振,潸然泪下。
一部完整的剧作,离不开一个鲜明的主题曲,主题曲既是剧作的灵魂,也是剧作的点睛之笔。评剧《母亲》的主题歌《望儿归》,以合唱、独唱、重唱等不同声部组合反复出现,真切传达出英雄母亲邓玉芬思念丈夫,儿子那撕心裂肺的情感咏叹贯穿全剧,更让观众情不自禁、挥指拭泪。
评剧《母亲》全剧张扬了人的真实情感和人性的美,具有强烈的悲悯情怀。十四年抗战终于结束了,演员王平凭借扎实的唱功,表演实力,应用自如的身段,把一连送走6位亲人的山中母亲——邓玉芬,再也忍不住热泪飞迸,一声声呼唤亲人归来,一声声呼唤永久平安、永世太平的伟大《母亲》形象表演的惟妙惟肖,滴水不漏,恰到好处,把剧情推上了高潮,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演出结束后,保定市文广新局局长赵其国等领导上台给演职人员赠送鲜花并握手,感谢他们为保定市民和贺阳教育集团师生带来的一场爱国主义的精神盛宴。
评剧《母亲》是文化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胜胜利70周年优秀剧”巡演剧目,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暨第十五届文华大奖获奖剧目,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北京市文华精品重点项目,演出后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