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慕生树、慕明媛:“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纪念毛主席转战陕北七十周年暨东渡黄河六十九周年(组图)
2017-03-07 17:54:42
作者:慕生树、慕明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红网北京2017年3月7日电(慕生树、慕明媛)

    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等部23万余人进攻陕甘宁边区,而陕北的解放军只有两万多人,众寡悬殊。在此情况下,中共中央机关决定主动撤离延安。

    1947年3月18日傍晚,毛主席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依依不舍地离开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

    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于3月29日凌晨来到清涧县石咀驿乡的枣林则沟村,当晚紧急召开政治局会议,即枣林沟会议。

    1947年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在靖边县小河村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史称“小河会议”。

    11月22日,毛主席率中共中央机关到达米脂县杨家沟村。

    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扩大会议,即十二月会议。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到1948年3月初的时候,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与一年前撤离延安时候的形势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毛主席为了能直接掌握各大战区情况,统一领导,指挥作战,也为了更有利于几大书记共同研究制定下一步中国革命进程中的各项规划,决定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

    1948年3月9日下午,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派人把汪东兴和叶子龙找去讨论问题。

    毛主席说:“中央前委商议,准备东渡黄河。因为现在全国各战区、敌占区斗争形势的发展对我们越来越有利,我们在大范围内已由被动转为主动了,你蒋介石赶我们过黄河,我们偏不过,在陕北拉着你的队伍转圈子。一年后的今天,我看过黄河的时机到了,中央再留在陕北就不适应了,把你们两位找来,就是商量一下,咱们什么时候过黄河?准备怎么过?具体由谁去组织指挥?”

    汪东兴说:“东渡黄河的工作需要仔细策划。渡船、技术船工、木材,还有粮食、草料、当地治安工作等,都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帮助和支援。”

    毛主席说:“我同意子龙的意见,由汪东兴组织东渡黄河的准备工作。你们看这样好不好?派给你一个连的兵力,除担任渡河时的警卫外,还可以在准备工作中担任劳动力。给你带一部电台、一名报务员、一名译电员,随时将准备工作情况向中央前委报告,与我们保持联系。”

    3月10日上午,汪东兴、叶子龙、廖志高召集召开了东渡黄河筹备会议,向有关人员传达了3月9日会议精神,会后大家分头准备。

    3月12日,汪东兴派人找来吴堡县委书记、县公安局长、陕甘宁边区保卫处、社会处负责人,一起开会调研有关东渡需要的渡船、船工、修船技术人员等情况,安排布置人员购买大量的桐油、麻绳、撑杆、木料、水桶等物品,筹集150人10天用的粮食及几十匹牲口需要的草料。

    为了防止国民党飞机的捣乱破坏,迷惑敌人,确保党中央机关东渡的顺利进行,有关部门还专门在川口渡口以北的葭县木头峪渡口、以南的碛口渡口、宋家川渡口、杨家店渡口、石岔渡口、延川渡口分别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渡河活动,用以掩护川口的渡河工作。

从1947年3月18日开始,到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转战陕北,实现了从战略大转折到大反攻,踏出了一条胜利之路,在陕北大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毛主席东渡由汪东兴负责,从3月13日开始到3月23日渡河,共准备了十天时间。1948年3月21日,是毛主席率领司令部及警卫部队撤离杨家沟的日子。

    当毛主席、周副主席和任弼时副参谋长走出“新院”,下了“扶风寨”,来到小桥畔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拥了过来。毛主席扬起右臂,向大家招手,无限深情地说:“陕北小米子我吃了13年,实在不愿离开这个地方,但为了全国的解放,我们又不得不离开。”领袖的话多么感人肺腑,几个区乡干部,走到毛主席身边说:“主席呀,您在陕北是为了全国人民!您离开这里,也是为了全国的解放事业。毛主席,您走吧!全国人民需要您离开这里!”

    经过20多公里的行军,途经管家咀和桑沟则两村,当天晚上,毛主席和中央机关来到了绥德县吉镇,居住在有九孔窑洞的马家大院。

    3月22日,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从吉镇动身时,几乎全村的男女老幼都出动了,热情欢送。

    经过一天行军,当天下午,毛主席一行人来到了距吉镇25公里的葭县螅镇的刘家坪,当晚居住在有七孔窑洞的任家大院里。

    3月23日上午,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从刘家坪动身赶中午来到了10公里外的吴堡县岔上镇乡川口村园则塔渡口。这时候,黄河岸边,早已有木船停靠在那里,几十名健壮的黄河水手,早已做好了摆渡的准备,中午饭时,毛主席、周恩来、任弼时等首长就坐在河滩上吃了一点便餐,吃的都是随身带的干粮,没有打扰当地的群众做饭,当地县区干部看见主席这么艰苦,都非常感动,觉得自己没有照顾好中央首长,心里很是过意不去,一再向首长表示歉意,这时,毛主席听见了,便对他们说:“我们这么多人,又没有准备在你们这里吃饭,这没有什么要紧,我知道这里老百姓的生活是艰苦的,所以就没有事前让你们准备饭,我们打游击,在外边吃饭惯了,这没有什么关系,我知道陕北的人民对我们很好,现在要离开陕北了,还真有点舍不得,等全国解放了,我们还会来看望大家的。谢谢你们,陕北的乡亲们。”说罢,毛主席举起右手,向前来送行的乡亲们挥手致意。为了防备敌人的飞机前来空袭,毛主席同周恩来、任弼时商定,吃过午饭以后就过河。中午便饭过后,毛主席随手点燃一支香烟,神情凝重地在黄河滩上踱来踱去,然后坐在一块大岩石上,时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汹涌滚滚的黄河水,时而深情地默默地眺望着身后的陕北大地。不一会,时任岔上区水手工会指导员的薛海玉在汪参谋的带领下,来到了河神庙前,毛主席问薛海玉:“从这里过黄河好过不?”薛海玉据实做了回答。忽然,薛海玉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这位50多岁的部队首长的嘴唇下边有一颗肉痣,而且首长的面貌与自己在区政府会议室里见过的毛主席画像一模一样,虽然他从这次接到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意识到这次从这里渡河的一定是一位大首长,因为部队首长给他布置任务时口气相当严肃,而且就在他接到命令的同时,一支100多人的解放军队伍就进驻了川口村,封锁了川口村附近的黄河滩头和渡口,并在渡口两岸的山头上修筑了许多防空工事,布置了防空炮火,同时开始严格盘查来往行人,限制地主、富农等人的活动范围,而且部队汪参谋对渡船的质量及各种救生措施都提出了严格要求,还多次专门从黄河上来往试船试渡。他曾试问过汪参谋,为什么这次渡河要这么认真,是谁要从这里过河,汪参谋老是说:“我们旅长要从这里过河。”他就再也不好意思问什么了,但据此他已经猜想这次从这里过河的一定是一位要比旅长级别高许多的“大首长”,因为他知道就是贺龙司令、陈毅等大人物好多次从这里过河,也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因此他特意从自己管辖的渡船中挑选了八只质量最好的船只,其中,五只是渡人的,三只是准备载骡马的,他又特意从五只渡人的船只中精心挑选了一只最大最结实的木船,准备供“大首长”乘坐,本来一只渡船上有九个船工(一人掌舵,八人扳船)就足够了,但为了保证他心目中的“大首长”的绝对安全,他还是特意从200多名船工中挑选出14名(准备由2人掌舵,12人扳船)技术过硬、经验丰富、政治上可靠的人专门负责这只船。即使如此,他和他的战友仍然万万没有想到,这次从这里渡河的自己心目中的“大首长”竟然就是人民救星毛主席。他顿时欣喜若狂,也立刻理解了部队上的汪参谋等人为什么对这次渡河如此重视,同时暗暗地庆幸多亏自己多了个心眼,专门准备了这么一只好船和一班好船工,否则,万一出个一差二错,即使自己死上一万回也难以挽回造成的损失。想到这里,他多么想代表家乡的父老乡亲们给毛主席说几句知心话,然而18岁就加入党组织的薛海玉,深知党的纪律,更知道自己肩上担子的沉重分量,所以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一再从心里反复告诫自己,决不能有丝毫的闪失,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情况,自己和战友们就是舍上性命也一定要保护好主席的安全。

    渡河的一切准备工作都在井然有序地进行着。

    1948年3月23日下午1时左右,东渡开始。

    按预先安排,毛主席登上了第一只木船,同船的有江青、李讷、秘书、卫士石国瑞及随行人员等。周恩来、任弼时乘第二只木船,时任手枪连连长的高富有也在这只船上,陆定一、胡乔木等上了第三只木船。

    离岸之际,毛主席大步走到河边,看到黄河的水很混浊,感慨地说:“看来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很厉害,若干年以后,要整体规划和治理。”临上船时,毛主席对前来送行的人们说:“我马上要过黄河了,来不及向陕北的老乡们告别,请你们转达我对他们的问候,谢谢他们一年来对我们的大力支持,告诉陕北人民,我们不会忘记他们对共产党、对人民解放军的一片深情和友谊。”说完这番话,毛主席与吴堡县委的同志们和来到渡口送行的老乡们一一握手告别,然后深情地回转身看了看陕北大地,才依依不舍地上了船,毛主席和船工们一一握手说:“劳累你们了!”船工们都很激动。

    船工用撑杆缓缓地将船撑离了渡口,人们在船上,开始时只见船工撑着木杆在船上走而不见船动,渐渐地,船工收了撑杆,大家才感觉到船真的动了。

    李银桥、石国瑞和张天义等人紧围在主席的身旁,一起劝说毛主席在船舱里坐下来,毛主席不肯坐,再次挥动着两只大手,向依然站在岸上的人群致意,向送行的人们告别,也似乎在向自己生活了长达13年之久的陕北大地告别,更似乎在向陕北的数百万人民嘱咐:我不会忘记你们,中国革命不会忘记你们,你们用小米饭和南瓜汤支援了中国革命,陕北人民的伟大功绩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回想13年前的1935年10月,当毛主席率红一方面军踏上这块全国唯一仅存的根据地时,只有衣衫单薄、草鞋裹足的8000余人,加上陕北新组建的红十五军团,再加上以后到达的红二、四方面军,总兵力不过两三万人,但毛主席从此坐镇陕北,运筹帷幄,历经“西安事变”、八年抗战,紧接着粉碎了蒋介石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到东渡时,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达240万人,并建成了西北、华北、山东、东北、豫苏皖鄂等十九块根据地,根据地的人口由陕甘宁边区的150万人发展到一亿人,根据地由仅有的13万平方公里发展到100多万平方公里,共产党队伍由4万人发展到121万人。《毛泽东选集》前四卷共有159篇雄文,其中在陕北写的就有113篇,占百分之七十之多,在陕北的13年,是中国革命在毛主席领导下走向胜利的13年,也是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走向辉煌的13年,陕北凝聚了毛主席太多的情感。这里的山山水水、沟沟岔岔、一草一木、淳朴勤劳的人民,实在是令毛主席难以割舍。

    据薛海玉老人回忆说:“中共中央机关毛主席过河前,这里的水大、浪高,平时船根本靠不了岸,凡上船装货,不是靠人蹚水背扛,就得支架几块路板,实在麻烦。奇怪的是,3月23日这一天,河水竟然十分平稳,浪也小多了,河畔成了靠岸的好码头,船直接就能靠岸,毛主席直接就上了船,大家当时就纷纷议论说,这一定是天遂人愿吧!而且在毛主席东渡黄河的前一天,有好多平时很少见到的仙鹤从川口村一排排飞过。”

    船在河中开始摇晃起来,混浊的浪涛拍打着木船,冰块撞击着船体,人们在船上已经站不稳了,李银桥一面尽量保持着自己身体的平衡,一面用双手扶着毛主席摇摆的身体连声劝道:“主席,快坐下吧,你坐下了,岸上的老乡们也就放心了!”

    毛主席推开李银桥的手,望着渐渐远离的渡口和岸边聚集的人群,双眼变得湿润了,呼吸也开始吞吐有声,李银桥不知此时毛主席在想什么,只见主席湿润的两眼开始放出光彩,忽然朝着叶子龙说:“脚踏黄河,背靠陕北,怎么样,子龙,给我照张相吧!”

    “对!应该照一张!”叶子龙匆匆拿出了照像机,当镜头对准毛主席的时候,毛主席站稳了身体,敛去了笑容,脸上露出一副庄严的神情,叶子龙抓准时机,“咔嚓”一声,摁下了快门。

    “好么!”毛主席高兴地点点头说,“把陕北的高原和人民,把黄河一起照下来,这是很有意义的纪念。”照过相片后,毛主席静静地坐在船舱里,表情严肃,凝神思索着,老人家似乎在思索着有关中国革命的重大决策,更似乎对陕北大地和陕北人民依依不舍。本来不算小的木船,到了河中心的激流中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木船随着洪流时而跃上波峰,像是要凌空腾飞似的,时而被掼向波谷,浊浪如墙壁似的遮住了船上人们的视线。

    然而,就在这时,一直被这一切感染和激励着的毛主席却突然站起了身,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转身问大家:“你们谁敢游过黄河?”李银桥一听就愣了,毛主席这是在开玩笑吧?这么大、这么多的冰块在水里搅和着,这么深、这么凉的泥水在河中湍流着,而且一个漩涡接着一个漩涡,谁敢下去游啊!

    有人喊:“马汉荣行,有一次他给彭老总送信,正赶上黄河发大水,他都游过去了!”

    石国瑞接话茬说:“发大水的时候,我也游过!”

    孙勇也说:“黄河发水时我没游过,但现在可以试试!”

    情绪激昂的毛主席接过大家的话,大声说:“那好极了,来,咱们不坐船了,游过去吧!”

    毛主席就是毛主席!

    这一提议,把船上的人们都惊呆了!

    江青第一个阻挡说:“快别游了,这么大的冰块,撞谁一下也受不了啊!”

    李讷也瞪大了眼睛望着毛主席,“爸爸,爸爸”地叫着。

    众人七嘴八舌地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

    毛主席听罢,哈哈大笑:“都说不能游了?哈哈,你们是不敢游么!”

    众人都望着毛主席,只见他转身面对滔滔洪峰,望着那随流而下的浮冰,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面对着毛主席的宏大气魄,虽值树九寒天,但薛海玉紧张的脸上不断地淌着汗水,嘴里一股劲地嘱咐着手下的船工们:“稳重扳,稳重扳。”

    木船终于划离了河心,毛主席长长地呼了一口气,摇摇头对大家说:“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

    船上的人们也纷纷随之松了一口气,随着木船的行移,大家才算彻底放心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肖海东、竹枝强:围绕中心强服务 老区建设添光彩(图)
·下一篇:刘华苏:《关于新四军的几个问题》(提纲)(组图)
·特稿:“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纪念毛主席转战陕北七十周年暨东渡黄河六十九周年
·特稿:“光辉足迹”永留陕北大地——纪念毛主席转战陕北七十周年暨东渡黄河六十九周年
·特稿:《光辉的足迹》与《毛主席东渡黄河》文献纪念册问世(组图)
·红笔杆:《光辉的足迹》与《毛主席东渡黄河》文献纪念册问世(组图)
·特稿:《光辉的足迹》与《毛主席东渡黄河》文献纪念册问世(组图)
·14、东渡黄河
·特稿:东渡黄河
·东渡黄河
·何丽:东渡黄河
·特稿:东渡黄河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老区罗云乡妇女穿红军服喜迎“三八”节(组图)
况正燕、夏斐然:老区罗云乡妇女穿红军服喜迎“三八
特稿:老区罗云乡妇女穿红军服喜迎“三八”节(组图
刘根发:加强对红色文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刻不容
特稿:加强对红色文物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刻不容缓
芦山“老辈子”开展“感恩话重建”为小康建设加油(
骆志勇:芦山“老辈子”开展“感恩话重建”为小康建
特稿:芦山“老辈子”开展“感恩话重建”为小康建设
刘华苏:《关于新四军的几个问题》(提纲)(组图)
特稿:《关于新四军的几个问题》(提纲)(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