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天津南开读书期间,经常思念他的父亲。1916年2月,周恩来在《试各述寒假中之事况》的一片作文里写道:今日为旧岁除夕,家家爆竹声,不绝于耳,沿俗尚也。南俗晚间聚家人父子团聚一案共食,名曰守岁饭。北地不知有是否?……北堂久不闻唤子之声。回思依依膝下,此情此景,不必读蓼莪之章,便已悲慨无垠。矧兹(值)今夕,尤令人泪盈枕席,竟夜不能寐矣!
在这篇短短的作文里,字里行间充满着周恩来对父亲、对家庭温暖的追忆,对自己没能与父亲团聚过传统春节的无奈与悲慨。是他青年时期思父恋家之情的真情流露。
周恩来生前对侄子侄女极少谈及到父亲。只有1964年8月,他对亲属讲话时,说了一句:“我对父亲是同情的”。 1974春夏之交,周恩来即住院之前,他的侄子周秉均出差北京,去西花厅看望他时,他竟主动对侄子说:“我对你爷爷是很同情的,他人很老实,一生的月工资没有超过30块钱。但他一辈子没做过坏事,而且他掩护过我。”
周恩来去世后,邓颖超交给侄女周秉德一个很久的小皮夹子,并说:“解放前做地下工作时,因为带公文包上街目标太大,就把重要的文件和信放在这小夹子里,装在贴身上边口袋里,夹子里有一张你爷爷的照片。”邓颖超拿出照片来。周秉德看照片中周劭纲老人正襟危坐,一双目充满善良、真诚。背后有周恩来亲笔写的“爹爹遗相”。
周恩来的祖父周起魁清道光二十四年甲辰六月廿七日(1844年8月10号)出生于浙江绍兴。
1863年周起魁19岁追随二哥昂骏北上淮安随馆学幕,学做师爷。1869年周起魁在淮安府做的是刑名师爷。
1872年8月鲁氏在诵芬堂生下一个男孩,取名贻庚。又过两年1874年5月鲁氏在诵芬堂生下第二个儿子,取名贻能,后更名劭纲,这是周恩来的生父。到1878年周起魁已经有了四个男孩,儿子们个个随他,浓眉大眼,后他把家眷干脆接到淮安。周恩来的父亲周贻能(1874—1942)年,更名劭纲,字懋臣。大排行七。1890年,17岁的周劭纲和兄弟们一起在淮安参加县试,但这次他未考中秀才。以后,父亲周起魁又送他回绍兴向舅舅鲁小和学习幕业。约1897年周起魁又给儿子劭纲捐了一个主事衔,主事衔是正六品官衔。周劭纲在县衙门里工作。1897年,这一这一年周劭纲由父母做主,娶了清江浦万家小姐十二姑,岳父大人为官十年,家境十分富裕。万十二姑相貌端丽,又聪明能干,是万青选的掌上明珠。第二年三月,万氏在驸马巷周家生下一名男孩。为了生计,周劭纲远走他乡。先后在江苏、湖北、东北、和河北等地谋事。给人当幕僚、家庭教师或文书收发之类的工作。1922年,在哥哥周贻庚的帮助下,他去齐齐哈尔当了烟酒事务局办事员,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
1927年周恩来在上海领导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周劭纲是有主见的人,见儿子投身革命,他不阻拦。从内心说,他是支持他的儿子成为共产党的领导人,他关心时事,经常看报了解共产党的活动。
当时到上海看望儿子,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上海形势骤然突变,共产党员每天面临被捕和枪杀的危险,而周恩来更是蒋介石以重金悬赏通缉的对象。周贻能在上海一直陪儿子恩来,帮助儿子做些秘密通讯联络工作,直到五月下旬,恩来离开上海前往武汉。他去吉林时心里一直惦想着大儿子恩来。1931年2月,他前往上海四川北路永安里44号二嫂家,周贻能利用这里为联络地,继续为儿子开展通讯工作,虽然他干不了大事,但为了儿子做些什么,他心里踏实。形势异常严峻时,他守在上海,尽自己力量为儿子做掩护。
1937年7月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周恩来代表共产党与国民党谈判。1937年11月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为政治中心。12月周恩来作为中共代表团和长江局驻汉口大世洋行并公开挂出八路军办事处的牌子,使之成为合法机关。
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时,生活开始稳定下来。1938年1月,周恩来给父亲写信,让他到武汉来和自己一起生活。
说到那一天,周恩来出席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第二次理事会。那次饭桌上,周恩来曾含着泪说他要失陪了,因为老父亲今晚十点到汉口。暴敌使我们受了损失,遭了不幸。暴敌也使我的老父亲被迫南来。生死离合,全出于暴敌侵略。生死离合更增强了我们的团结......他的真挚父子情、父子团聚的场面,让在场人多次的鼓掌。1940年秋天,周劭纲随一批家属转移到重庆,以后他就再也没有离开重庆红岩村。在红岩村,周劭纲因年事之高,只做些看门、扫扫院子的小事,但他与工作人员相处和睦、亲如家人。
1942年7月,周劭纲突然在红岩村办事处病倒,高烧不退至7月10日就去世了。当时周恩来正住院,手术才两天。大家知道周恩来是极其重感情的,对父亲一向很孝顺,怕他精神受到刺激,对养病不利,决定暂不告诉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