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胡遵远:第三篇:红25军的长征——屡创奇迹、独具特色
2016-09-09 10:01:53
作者: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 胡遵远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开头语】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中央红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和红六军团),有2支队伍与我们安徽金寨密不可分,一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今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深情感慨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金寨,红色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红色资源积淀厚重,红色基因灿烂辉煌。研究红色历史、开发红色资源、做大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有着很多的工作要做。

    作为全县党史军史、红色文化研究开发的重要职能部门-----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新优势、倾力打造红色发展的新高地、努力谱写红色金寨的新篇章,着力当好红色基因的研究者、传承者、实践者。具体的,应该着力做好这样10项工作:“挖掘好”红色资源、“研究好”红色历史、“编纂好”红色书籍、“讲述好”红色故事、“传播好”红色声音、“开展好”红色教育、“展示好”红色文化、“宣传好”红色精神、“传承好”红色基因、“谱写好”红色新篇。

    基于这种考虑、立足金寨实际,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一批关于“从金寨走出的两支长征队伍”系列文章,主要包括《英雄的金寨人、英勇的长征路》、《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红25军的长征历史和战斗故事》、《红四方面军的漫漫长征路》、《金寨籍老将军的长征故事》、《金寨籍老红军的长征故事》等几个部分,现予发表,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提起长征,人们往往着重讲红军 “三大主力”,即: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其实,除此之外,徐海东、程子华、吴焕先等人率领的红25军也进行了一次数以千里的“小长征”,从鄂豫皖根据地出发、率先到达陕北。毛泽东一再称赞红25军军长徐海东,说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一)屡创奇迹

    红25军长征的同时,沿途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长征结束时的人数比出发时的人数不减反增……创造了许多奇迹。

    红25军诞生于以大别山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安徽省金寨县麻埠镇,原属红四方面军的一部。1932年以前,鄂豫皖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同年秋,蒋介石亲率50万国民党军队重兵“围剿” 鄂豫皖根据地,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川陕,留在当地坚持斗争的红25军处境日益艰难。至1933年秋,红25军人数由1万多减少了4000余人,根据地也大大缩小并被分割成几个小块,并因为没有电台同中共中央失去了联络。

    面对根据地的危险局面,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派在当地担任县委书记的中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成仿吾找中央汇报。在上百名便衣队员的掩护下,几经转战,成仿吾才走出山区、化装到达武汉后,又乘船去上海。他按照沈泽民写在自己棉衣上的几个秘密地址找到了联络点。可是,这些地下机关均已被破坏。他在患病且旅费用尽时,想到鲁迅可能与党有联系,便到内山书店碰面。在鲁迅的帮助下,成仿吾终于同中央苏区的交通员接上关系,经几个月的跋涉到达瑞金。周恩来见到他后,马上对参加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同志们介绍:“红四方面军的代表来了!”

    听到成仿吾汇报鄂豫皖苏区的严重形势,周恩来经过反复考虑,决定派红22师的师长程子华为中央代表前去传达新精神。1934年8月,程子华出发前,周恩来找他谈话交代,如果红25军继续留在当地,部队和根据地都会因力量枯竭而被消灭。他强调说:“出路是什么呢?中央已经决定了,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这样,部队就能得到发展,同时也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

    周恩来的这一想法,正好同推行“左”倾错误的领导人强调的“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完全相反,为红25军和鄂豫皖根据地指明了唯一的生路。程子华背熟这些内容后,便在几个交通员“的接力”护送下,经过闽西——汕头——上海―武汉,终于潜入鄂豫皖根据地,传达了周恩来的指示,至于转移方向则要当地领导根据实际而定(中央不了解情况)。此时沈泽民已因病饿牺牲,当地负责人吴焕先、徐海东等经过研究,决定率红25军主力突围西进至豫陕边界一带开辟新的根据地。

    1、军首长挥大刀 、带头冲杀脱险境

    红25军转移时,领导班子重新调整,大家推举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为政委,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中央红军出发长征后的1个月,红25军于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开始长征。出发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出发时红25军人数不足3000人。出发10天后,部队越过许(昌)南(阳)公路时,在独树镇遭到敌人1个旅和1个骑兵团的伏击,追兵2个旅也从后面围攻上来,红25军陷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时,军政委吴焕先从通信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振臂高呼:“共产党员跟我来!”在他的率领下,指战员们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与敌军展开白刃格斗,终于杀出一条血路。

    2、占天水、逼西安,蒋介石将徐海东的悬赏与毛、朱并列

    1834年12月,红25军转战到陕西省雒南(今洛南)县落脚,此后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半年游击战,开辟了一块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并招收数千青年入伍扩大红军。长征中的红军能购建立一块较为稳定的根据地,这是仅有的一例。

    1935年7月,红25军在袁家沟口歼灭国民党西北军1个旅,北出终南山威逼西安。这时徐海东、吴焕先等人从缴获的报纸和交通员口信中知道,红一、四方面军在川西会师并准备北上,便决定留第74师在陕南,以主力西征迎接中央。红25军一度袭占了蒋介石嫡系胡宗南部的后方基地天水城,缴获了大量武器和军需物资,迫使国民党军从川西调兵回援,打乱了敌人阻截红一、红四方面军的部署。南京政府在恼怒之下,把徐海东与毛泽东、朱德并列为全国通缉悬赏额最高的3人,标定头颅赏格均为25万块大洋。 红25军西进甘肃攻占两当县时,遇国民党军围攻,同时得不到党中央的确切消息,徐海东等决定先到陕北会合当地红军。于是部队转向北进,于9月16日进至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永坪镇,同红26、27军会师。此时红25军还有3400人,加上在陕南留下的2000多人,比长征开始时的人数还有增加。

    3、悍将带出顽强队伍 :政委牺牲、军长眼睛被打穿

    自红25军从鄂豫皖出发长征后,“围剿”那里的国民党东北军便被调到陕甘,当地压力有所减轻,新建的红28军得到发展,确如周恩来事先估计的那样,这一出征使红军和根据地两方面都得到了保存。

    按照红25军从鄂豫皖出发到达陕北的行军距离计算,总计约9000华里,历时10个月。同红军三个方面军相比,红25军长征距离短一些,途中也未经过雪山、草地,因此被有些人称为“小长征”。尽管当时追击它的国民党军大都系地方军阀部队,战斗仍十分激烈残酷,徐海东、程子华都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政委吴焕先更是在火线中带头冲击时阵亡。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改任军长,程子华任政委。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大刀在一线率部冲杀,是红25军顽强战斗精神的突出体现。徐海东在途中一次激战中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第五天才醒来。他醒后第一句话就问:“现在几点了?部队该出发了吧?”身边的护士周东屏(后为他的夫人)回答:“四天四夜人事不省,真把人急死了!”徐海东却不在乎地说:“我倒睡了个好觉。”

    4、长征后军容齐整,每个连都有6挺轻机枪

    经过长征最先到达陕北的红25军,给当地军民带来了全新的感观。这支部队差不多每连都有六挺轻机枪,指战员都戴着八角帽,服装整齐,装备和军容都大大超过原先由游击队改编而成的陕北红军。红25军的到来,大大加强了陕甘根据地的革命力量,它与原来的陕甘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部队在陕甘打开了局面,为随后到达的中央红军能落脚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935年11月初,徐海东同毛泽东首次会面,马上表达了渴望在中央直接领导下长期奋斗的愿望。毛泽东当即决定拨给他一部电台,从而能够保障联络。徐海东回部队后马上下令,把军中积蓄的全部银元都交给远征万里后急需补充的中央红军,还抽出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送去,一时被称为雪中送炭。 

    (二)独具特色

    红25军是长征中人数最少的一支队伍,却走出了97名共和国的将军;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经历数百场战斗而从未失败;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却能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

    毛泽东对此有过恰当的评价:“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称红25军“为革命立了大功”。

    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1931年建立于金寨县麻埠镇,旷继勋等同志先后任军长,原属红四方面军编制。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向川陕转移后,红军第25军第73、74师随红四方面军转移。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以其留下的75师和皖西部分红军为基础,重建了红25军。红25军差不多没有年过18岁以上的战斗员,大多数是鄂豫皖根据地在战斗中牺牲者的孤儿,有一些是随红四方面军入川子弟。他们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参加游击队,后来组成以“儿童军”著称的红25军。这些年轻的红军将士以尚显稚嫩的肩膀,独立撑起了曾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革命大旗。

    1、红25军是一支“儿童军”

    从当时的年龄结构看,说红25军是“儿童军”是有道理的。长征开始时,包括几位军领导在内,都很年轻。如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一点的是副军长徐海东,也才33岁。营团干部多是20出头,连排干部大多数不到20岁。军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也只有十七八岁。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红25军的队伍中,还有一批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共产国际》的文章中对此有过这样的描述:“在鄂豫皖边界人迹罕见的崇山峻岭上,十一二岁的儿童上山寻找自己的父亲,他们还是幼弱儿童就如大人一样懂事,他们亲眼见过白色恐怖的一切惨状,他们在幼年童稚时代就领略了一些政治常识。这样就产生了新的红25军,产生了儿童军。这一部队大多数战斗员的年龄都是从13岁到18岁。”这就是对红25军这支“儿童军”的真实写照,既表明了这支“儿童军”产生的背景,也反映出“儿童军”的政治本色和年龄特点。红25军长征中每到一地,老百姓都叫红25军“童子军”或“娃娃军”。

    蒋介石集中重兵对鄂豫皖苏区进行连续“清乡”、“清剿”和“围剿”。对此,红25军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央红军长征出发1个多月后,1934年11月,中央指示终于随着程子华的到来传到了红25军:到外围去,建立新的根据地。

    鄂豫皖省委于11月11日召开常委会,讨论红25军实行战略转移的问题。决定红25军向平汉铁路以西的桐柏山区和伏牛山区转移。留下一部分武装,重新组建红28军(33军曾一度组建,后并入红25军)坚持鄂豫皖苏区斗争(后来抗日战争初期,红28军3000多人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为了出师有名,宣传抗日救亡,红25军对外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并为出师北上发表宣言。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治委员、徐海东任副军长、戴季英为参谋长、郑位三为政治部主任,全军2980多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2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部队发展到3700余人。

    红25军长征历时10个月,途经安徽、湖北、河南、陕西、甘肃5个省,转战近5000公里。1935年9月中旬,红25军和刘志丹同志率领的红26、27军在永水镇胜利会师。

    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和鄂豫皖省委召开联系会议,为了统一作战,把三个军合编为红15军团,任命徐海东为军团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刘志丹为副军长兼参谋长、高岗任政治部主任、郭树申任副主任,红25军改为75师,红26军改为78师,红27军改为81师,全军团共7000余人。红25军成为长征时期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第1支红军。他们先后发起劳山战役和榆林桥战斗,巩固和扩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25军是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能狗独立作出北上抗日决策、主动策应全局、单独转移并先期到达陕北的1支红军;经历数百场战斗而从未失败,长征结束时兵员比出发时不减反增;长征中人数最少的1支队伍,走出了97名共和国将军。

    毛泽东对此有过恰当的评价:“徐海东部队之由陕南经陇东入陕北,乃偶然作成中央红军之向导”,并称红25军“为革命立了大功”。

    2、红25军长征一直是孤军行动

    “完全是孤军行动,经常与强敌打遭遇战。”“走着走着,数不清的敌人一下子冒出来了。紧要关头,军政委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军领导带头,大家都不要命了。就靠这么一股劲,一次次从敌人虎口脱险……”曾任军部卫生员的老红军李天忠,忆及70多年前的往事仍感惊心动魄。

    部队最高领导带头挥刀在一线冲杀,是这支部队中常见的现象,也正是他们每次都能化险为夷一个重要原因。

    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的理事。他那双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所描述的“爪子似的伤残的手”,正是长征给他留下的永久印记;

    副军长徐海东在一次激战中被子弹从左眼底下打入、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第五天才醒来。这位英雄的红军将领,此后是躺在担架上指挥全军到达陕北的;

    当陕北在望,在甘肃泾川四坡村战斗中,军政委吴焕先再次身先士卒地冲锋时,不幸英勇牺牲……

    红25军虽未经过雪山、草地,却是4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牺牲了主要领导人的红军队伍。

    主要领导人一死数伤,部队却能坚持到最后并取得全面胜利,在世界军事史上,实在是悲壮,也实属罕见。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孟建平:七绝·过湘江
·下一篇:无
·特稿:第三篇:红25军的长征——屡创奇迹、独具特色
·胡遵远:第二篇:英雄的红25军:披荆斩棘杀血路 赴汤蹈火争第一 ——记红25军长征途中
·特稿:第二篇:英雄的红25军:披荆斩棘杀血路 赴汤蹈火争第一 ——记红25军长征途中的
·胡遵远:第一篇:英勇的红25军:千里走单骑 长征数第一——记红25军长征途中的六大战役
·特稿:第一篇:英勇的红25军:千里走单骑 长征数第一——记红25军长征途中的六大战役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启动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红色旅游系列活动在福建龙岩启动
·陈龙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珠海隆重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理论研讨会在珠海隆重举行(组图)
·特稿: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共同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80周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胡遵远:第三篇:红25军的长征——屡创奇迹、独具特
特稿:第三篇:红25军的长征——屡创奇迹、独具特色
孟建平:七绝·过湘江
特稿:七绝·过湘江
陈龙狮、杜雪梅: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交流基地
特稿:新疆国际经济文化发展中心交流基地挂牌成立(
陈志华、李家武:论人民群众是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
特稿:论人民群众是襄阳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主体
孟建平:七绝·开封包公祠(组图)
特稿:七绝·开封包公祠(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四野后代庆祝抗战胜利七十周年暨纪念进军东北七
特稿:四野后代在建党94周年之际举办文化交流促进会筹
特稿:海棠依旧香如故,一代伟人周恩来——电视剧
特稿:走进长春空军航空大学——“啊,摇篮”团纪
特稿: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子弟联谊会在海军四招举办
特稿:红色工程·感恩行动暨纪念朱德总司令诞辰13
特稿: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我的红军母亲蒲文
特稿:革命后代举行2016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纪念萧华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人民大
特稿:纪念龙飞虎将军诞辰百周年座谈会召开(组图
特稿:纪念开国元勋高岗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