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中央红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和红六军团),有2支队伍与我们金寨密不可分,一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因此,在金寨做好长征胜利80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更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
4月份以来,我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搜集整理了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的光荣历史和感人故事等有关金寨红军历史和战斗故事的文章60多篇,并先后在50多家各类媒体上连载刊登,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收到了积极的宣传效果。相继推出了《长征路上的金寨人》系列报道。搜集编写了部分老红军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正在与或即将与多家新闻单位合作,通过设专题、开专栏、出专刊、拍专题片、采写系列报道等多种灵活有效的方式,进一步宣传英勇伟大、战功显赫、威武不屈、可歌可泣的、从金寨走出去的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
几个月的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搜集、整理这些文章也是一次重温历史、深受教育的难得机遇。在搜集、整理过程中,我一直被这2支队伍的英雄事迹、巨大贡献深深地感动着,一直被这2支队伍的坚贞忠诚、牺牲奉献深深地震憾着……有时为之激动、拍手叫好,有时为之悲哀、潸然泪下......特别是看到红四方面军南下时严重受损、西征时壮烈牺牲的记载时,我的心、在滴血,我的泪、在奔流!由于张国焘的阴谋夺权、导至红军一度分裂,红四方面军由此走上了一条漫漫的长征路。在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辗转长达一年之久,数万将士的鲜血洒满西北疆域......特别是在后来的西征途中,广大西路军战士视死如归、勇往直前,最终经过血战高台、倪家营等地,在没有救兵、没有供给、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几乎是全军覆亡。广大西路军官兵用热血和生命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不朽业绩,在战略上支援了河东红军主力的斗争。伟大的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全国红军队伍中是非常特殊的,是英勇顽强的、可圈可点的!贡献大、地位高,牺牲大、影响深远,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通过搜集、整理这些文章,我对这2支部队有了一些的切身的感受。
一、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为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1、勇于探索、敢创新路,为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胜利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的实践。
1932年7月开始,国民党军队以3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起“围剿”。面对严峻形势、危急时刻,红四方面军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主动实行战略转移,开始进行西征、转战川陕,成功地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并且使之得到较快发展,成为大于母体(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为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保存了力量、赢得了发展。
1935年5月,红25军在长征途中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两次“围剿”,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在4支长征队伍中创下了这项唯一的业绩。到达陕北后。与刘志丹的红军队伍组建红15军团后,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了陕甘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北驻扎立足、创业发展打下了坚定可靠的基础。
2、积极支持、全力配合中央红军战胜多重困扰,完成长征任务。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及时发动起嘉陵江战役。1935年7月,得知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北上的动向后,一直与其失去联系的红25军立即开始行动,袭击胡宗南的后方基地,打乱其阻截红一、红四方面军的计划。8月14日,逼近静宁县城,切断陕甘两省的交通大动脉,迫使敌人一批批地抽回原来用于堵截中央红军的兵力。此外,红25军在长征途中,积极做好群众工作、严格执行民族政策,融洽了军民关系、减轻了前进阻力,为长征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独特的贡献。1935年8月,中央红军经过宁夏回粗居区时,受到了当地群众亲人般地热烈欢迎。当毛泽东知道这是因为红25军之前经过这里时赢得了群众信任地,连夸红25军政策水平很高、民族政策执行得很好。特别是中央红军达到陕北后,面对中央红军极度困难、财力非常拮据的现实,徐海东下令将红25军积蓄的7000块大洋拿出5000块来支持中央红军,并送去许多重要物资和大量驳壳枪,……因此,毛泽东曾多次夸奖,“徐海东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
二、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为长。
征胜利和中国革命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显赫、功勋卓著。
1,红25军在长征途中创下四个“第一”和“唯一”。一是第一支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是长征先锋,为迎接党中央及三大主力红军到达陕北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陕北“立足创业谋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增员的队伍。红军三大主力开始长征时总人数是20万,到达陕北后,只剩下5万,减少了四分之三。而红25军长征出发时,人数是27000人,到达陕北时是34000人,多了近800人。另外,还有2000多人留在陕南,人员“不减反增”,这在四支长征队伍中是唯一的。三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创建了根据地的队伍。在当时全国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受损的情况下,红25军却在鄂豫陕边区播下了红军种子、创建了涉及豫陕、鄂陕边区10余县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四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发展了地方游击师和红74师的队伍,为中国工农红军增添了新鲜血液和有生力量。
2、红四方面军做出了六大杰出贡献。一是强渡嘉陵江,有力地配合了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的军事行动。二是打赢了包座战役,全歼了胡宗南一个主力师,粉碎了敌人企图困死红军于雪山草地的恶毒计划,打开了红军向甘南进军的门户,为实现党中央北上方针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实施了《绥崇丹懋战役计划》,打响了天芦名雅和百丈战斗,顶住了蒋介石和川军40多万人的猛烈进攻,消灭了敌人一部分有生力量,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四是保证了中央红军长征从不中埋伏。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在延安时曾对宋侃夫讲:“你们红四方面军电台的同志辛苦了,有功劳呀!在我们困难的时候,在四渡赤水前后,是你们提供了情报,使我们比较顺利地克服了困难。”这些史实都充分映证了蔡威所领导的红四方面军二台,对中央红军所作的重大贡献。五是有力地接应了红二方面军,实现了甘孜会师。六是与红二方面军共同北上、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胜利地结束长征。
三、红25军和红四方面军各具特色、亮点纷呈,值得肯定和应该弘扬的东西很多,红色基因内容丰富、红色传承任重道远。
1,红25军特色鲜明、亮点繁多。
(1)红25军是一支“童子军”、“儿童军”、“娃娃军”。长征开始时,包括几位军领导在内,红25军的官兵都很年轻,军长程子华29岁、军政委吴焕先27岁,年龄稍大一点的是副军长徐海东,当时也才33岁。营团干部多是20岁刚出头,连排干部大多数不到20岁。军部机关的工作人员和警卫人员只有十七、八岁。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在红25军的队伍中还有一批十二、三岁的少年儿童。
(2)红25军的长征是孤军行动,独立作战。他们长期与中央失去联系,全靠自己幼嫩的肩膀撑起革命的大旗。
(3)红25军英勇善战、屡创佳绩。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军队最高领导能够带头冲杀在一线战场。独树镇战斗中,政委吴焕先在危急关头、抽出一把大刀,第一个冲上去,并且高呼“共产党员,跟我上!”在他的带领下,广大官兵奋不顾身地冲上去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最后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副军长徐海东在一次战斗中,一颗子弹从左眼底射入、从后颈穿出,抬下阵地后第5天才醒过来。而这位英雄的将领,此后就一直躺在担架上、指挥全军顺利到达陕北。军长程子华直到逝世前,仍担任着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他那双“爪子似的伤残的手”,就是长征给他留下的“永久记忆”。最高领导带头冲锋、身先士卒,广大官兵舍生忘死、勇往直前,在长征途中,红25军就是靠着这股子冲劲,才一次又一次地从敌人的虎口中脱险,在十分艰难、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创造一次又一次辉煌……
(4)红25军人才辈出、将星璀璨。全军共走出97位开国将军,培育了十位大将之一、36位军事家之一的徐海东;红军著名将领吴焕先、程子华,中将刘震、韩先楚、李耀、陈先瑞、林维先,少将刘华清、宋维栻、詹大南等,功勋卓著、威名远扬,其中陈先瑞被毛泽东称为“陕南王”、林维先被毛泽东称之为“游击大师”。
(5)红25军的传奇较多、流传广泛。比如,危险之战——独树镇战斗,生死之战——瘐家河战斗以及汲石塔寺伏击战、袁家沟口“布口袋”战役、四坡村战役、劳山战役等;再比如,显现神威的游击战斗——全歼陕西“皇家军”、重拳痛击“马家军”以及劳山、榆林大捷等,流传广泛、影响全局。此外,还有红25军的“将军班”、长征途中的“七仙女”故事等,更是颇具传奇色彩。
(6)红25军牺牲惨重、损失巨大。特别是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同志的积劳病逝、红25军政委吴焕先的英勇牺牲、正副军长程子华、徐海东的身负重伤等,这在四支长征队伍中也颇具特色、格外感人。
2,红四方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伟大的牺牲奉献精神、永跟党走的感天动地的历史史实,令人为之感动、为人动容,应该予以充分肯定和大力弘扬。红四方面军是红军的三大主力之一,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攻克剑门关开始,八万雄师劲旅、浩浩荡荡西移,破坚阵、摧强敌,挺进川西北,最终在雪山脚下与中央红军胜利会师。在人迹罕至的雪山草地、辗转长达一年之久,数万将士数过雪山、三过草地,鲜血洒满了西北疆域……英雄的红四方面军最终还是用生命和鲜血战胜了恶劣的环境、反动的武装、错误的路线,夺取了红军长征的伟大胜利。因此,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更加艰难曲折、更加悲壮震撼、更加可歌可泣,并且鲜为人知、充满传奇和神奇。特别是后来的西路军奉命渡河西征之后,与马家骑兵展开了浴血奋战,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凯歌。
(1)红四方面军的信念坚定、意志坚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什么情况,广大官兵的决心不变,阵脚不乱,从容面对、视死如归。1932年7月,在著名的安徽霍邱保卫战中,敌人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炸开了城墙垛口、用机枪封住西门,并从三面抱抄围攻。守城部队与敌人展开巷战、逐屋争夺、浴血拼杀,子弹打光了拼刺刀、刺刀拼弯了用枪托砸、用牙咬。最后,守城部队和地方党政人员,在敌人机枪的猛烈扫射下,前面的同志手挽手地组成人墙,用身体挡住敌人的子弹,掩护后面的同志撤退。红25军军长旷继勋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手持大刀,与指战员们一起奋勇拼杀,身边的4名警卫员全部壮烈牺牲,旷军长也数处负伤,最终才从西门突围脱险。1932年10月,面对敌人的疯狂“围剿”,红四方面军主力4个师由鄂豫皖苏区突围,经鄂豫西入陕,两越秦岭、涉汉水、翻大巴山,行程3000多里,歼敌八万,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于12月下旬,转移到川陕边界,保存了革命力量,并随之开创新的革命根据地。1933年1月到1934年8月,红四方面军在创建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接连不断地采取了一系列军事斗争。首先是进行了反对田颂尧的三路围攻战役;接着主动发起仪南、营溧、重达三大战役;最后进行了反对刘湘六路围攻战役。这次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发展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最为艰苦的一次战役。四川军阀头子刘湘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纠集140个团的兵力,妄想在3个月内消灭红四方面军。对此,红四方面军紧编战线、集中兵力,克服人力、物力、兵力严重缺乏的突出矛盾,历尽千难万险、浴血奋战10个月,最终取得这次战役的最后胜利。1935年6、7月份,蒋介石调集川军各路,集中20万兵力,迅速压迫红军于岷江以西、企图困死红军。对此,前敌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积极建议由红四方面军的30军、4军承担包座战斗的主攻任务。在歼敌过程中,战士们冲入敌阵,用手榴弹、刺刀和大刀同敌人进行厮杀,前仆后继,整个战场都展开了肉搏。特别是在最后一段的歼敌过程中,几乎每一步都洒下了红军战士的鲜血。有的烈士,一只胳膊被打断了,另一只手还紧握着大刀。他们吃的是野菜、树皮,奉献的是鲜血和生命,最后以千人左右的伤亡代价,取得了包座战斗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困死红军于雪山草地的恶毒计划,打开了红军北上甘南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