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头语】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在全国4支长征队伍中(中央红军、红25军、红四方面军、红二和红六军团),有2支队伍与我们金寨密不可分,一支是红四方面军、主要发源于金寨,一支是红25军、直接诞生于金寨。
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
今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金寨时,深情感慨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金寨,红色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红色资源积淀厚重,红色基因灿烂辉煌。研究红色历史、开发红色资源、做大红色品牌、传承红色基因,有着巨大的潜力可挖,有着很多的工作要做。
作为全县党史军史、红色文化研究开发的重要职能部门——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新优势、倾力打造红色发展的新高地、努力谱写红色金寨的新篇章,着力当好红色基因的研究者、传承者、实践者。具体的,应该着力做好这样8项工作:“研究好”红色历史、“编纂好”红色书籍、“讲述好”红色故事、“宣传好”红色金寨、“展示好”红色老区、“开展好”红色教育、“传承好”红色基因、“谱写好”红色新篇。
基于这种考虑、立足金寨实际,近期,我们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一批革命历史故事(主要包括长征故事和红色故事两个部分)。现予以发表,敬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
第六篇 金寨籍老红军朱国栋的红色故事
人物简介:朱国栋,安徽金寨人,1918年11月出生,1930年1月(12岁)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年后入团,1934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部队担任过勤务员、战士、新四军九团党总支书记、团特派员。1943年1月赴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后被派往东北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四六八团担任政委。
新中国成立后,朱国栋担任过广州铁路局党委副书记、长沙铁路局党委副书记等职,1961年8月调入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铁道校区)担任院党委书记,直到1983年1月离休。
1937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后,遵照中央指示,鄂豫皖边区的中国工农红军和豫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四支队,整编为七、八、九三个步兵团和一个手枪团,奔赴皖中抗日战场。朱国栋担任七团政治处团部机关分总支书记。
“东进,东进,我们的铁的新四军……”1938年3月初,在支队司令高敬亭的率领下,3000人的部队高唱军歌,挺进位于安徽庐江县、无为县地域的皖中抗日战场。当部队抵达皖西立煌县(今金寨县)时,所获得的武器弹药和军饷少得可怜,每人平均只有4枚手榴弹。
在东进的路途上,部队刚好与国民党27集团军的溃军相遇,他们听说这支新四军部队有500多支红缨枪,人均只有4枚手榴弹、4粒子弹后,哭笑不得地说:“日军是飞机、大炮,我们这么好的武器都抵挡不住退了下来,你们拿着小步枪也敢前进?”
当时,日军在皖中到处修工事、建炮楼,疯狂扫荡,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为了解救人民、挽救被动局面,朱国栋所在的四支队迅速开展了机动灵活的敌后游击战,主动寻找战机打敌人。由于小米加步枪敌不过坦克和大炮,部队只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敌人的报复心很大,他们立即调来重兵进行地毯式打击。”朱国栋回忆说,“我们的部队只能马上转移,不能带走的物资则就地烧毁。”尽管这样,这支部队还是一直在等待着时机,“一定要给敌人一点‘颜色’看看”。
伏击炸毁鬼子50辆卡车
机会终于来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那一场棋盘岭伏击战!”朱国栋说,“高敬亭派我和另一位教导员去侦察地形,我们发现,日军第六师团坂井支队的运输汽车经常出入安(庆)桐(城)公路一带,当时日军正准备攻打武汉,这条公路是敌人向中南运送物资的重要通道。”
公路两旁多丘陵,朱国栋发现,在一处小山冈两侧,有很长的山坡,周边荒草繁多、树木茂密,很适合隐蔽埋伏。
9月的一天,部队开到了安庆棋盘岭小山冈西北面的村庄潜伏下来后,战士们把枪擦得铮亮。凌晨3点,部队出发,在天亮前进入伏击阵地。
上午8点,日本鬼子的运输卡车从安庆方向开了过来,烟雾腾腾。当第二辆车驶进伏击圈后,排长终于忍不住了,他率先投出了一枚手榴弹。见此情形,憋了很久的战友们在这一刻发泄,紧跟着连续投掷手榴弹,机枪发出“突突”声。由于事发突然,鬼子的车队乱成一团,很快倒下一片,其余的一边乱开枪,一边退到后山准备负隅顽抗。战士们的子弹很快就打完了,大家乘势而下,迅速压了上去,和鬼子展开了肉搏……
朱国栋冲到一辆卡车旁,发现一个鬼子正隐藏在车下方准备打“暗枪”。他立即推上最后一粒子弹,对着敌人就是一枪……鬼子毙命后,他从其身上搜出一把步枪、两盒子弹。
这次战斗,部队凭借小步枪、手榴弹和机关枪,一共炸毁日军50多辆卡车,毙敌70余人,还缴获三八式步枪30多支、子弹1000多发,另有一大批毛毯、大衣、防毒面具等军用物资。此后,朱国栋的部队共进行过大小战斗70多次,开辟了皖北抗日根据地,到了1939年,部队挺进皖东,进入新的抗日战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