瓮安是红色旅游的经典景区。红军长征途中,曾在瓮安三进三出,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遗址。这里,有被周恩来誉为“‘遵义会议’的前夜”、被史学界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奏”的“猴场会议会址”;有毛泽东行居、红军干部团旧址;有长征中的第一个大胜仗—突破乌江战斗遗址;有红军入黔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桐梓坡农会和桐梓坡游击队旧址,还有数量众多的大塘红军标语和丰富生动的红军故事等等。
结束对黄平县旧州古镇的参观考察,我沿着中央红军在贵州行进的路线,抵达瓮安县,开始瓮安红色之行。
红军命运在猴场改写
猴场会议会址位于草塘镇下司村,距离瓮安县城约16公里。在瓮安县城,我打的只花10分钟就赶到了猴场(今草塘镇)。
赶场,本来是民间一种交易、交流、沟通的活动,其场集则自然成其活动的重要场所,故称“乡场”或“集市”。赶场的日子,有些地区是按照公历的日子来计算,而有些地区则是按“十二生肖”来计算的,每一天对应一个生肖,如逢“申”属“猴”,则称赶“猴场”。久而久之,地以场集为名,就产生了诸如“牛场”、“羊场”、“猪场”、“猴场”等约定俗成的地名。
此次我去赶“猴场”,却并非真的是为了去赶赴一个场集。我赶赴的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红色文化”精神盛宴。
下午一半,我匆匆的脚步终于贴近了瓮安“猴场”——宋家湾。
午后的阳光格外的耀眼,“猴场会议会址”朱红色的高大门楼,在太阳强烈的光照下,显得分外肃穆而庄严。
抬头仰望,门楣上“猴场会议会址”六个金色大字夺目耀眼,乃张爱萍将军的手迹。
朱红大门,红檐青瓦。在猴场会议纪念馆王维飞馆长等陪同下,我和来自遵义市博物馆的10多名文博工作者一道走进猴场会议会址。迎面是当年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伟人们的一组高大铁色的群雕塑像(共10人),塑像底座上“转折的前夜”五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门楣上面则书有七个金色的草体:“伟大转折的前夜”。大门左侧,还竖立着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立下的长征精神纪念碑。
沿着宽阔的台阶拾级而上,两端有耿飚、杨成武、张爱萍、萧克、廖汉生等老将军、老红军的题字碑廊和若干展览室。正面则是主体建筑即被称作 “一颗印房子”的典型四合院,也就是召开“猴场会议”的地方。
最令人难忘的是,四合院正厅一楼正中的“堂屋里”,十把靠背木椅左右各三,两端各二,端端正正地围坐由两张方桌拼起来的一方长桌,上面置陶瓷茶罐一只,马灯二盏;墙壁正中,左右两边分别悬挂着马克思和列宁的画像,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国共产党党旗。左右墙壁上还悬挂着当时参加会议人员的照片,从外向里,左边依次是秦邦宪(博古)、周思来、张闻天、毛泽东、朱德,右边依次是李德、邓发、刘少奇、王稼祥、陈云。当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在这个堂屋里召开的。
这是1934年那年最后一天、最后的一个晚上,“猴场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的凌晨。想不到,一个短短的会议从头年的黄昏开到次年的黎明,跨越了旧历和新年整整两年漫长的时空。会议重申了黎平会议精神,再次否定了“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提出回兵湘西的错误意见,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渡江北上创建新苏区的正确主张;会议作出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从根本上结束了“三人团”的军事指挥独断权,特别强调军事指挥权必须置于中央政治局集体领导之下;确立了以战斗的胜利的姿态迎接川黔边新根据地建立的正确思想,实现了红军在战略上由消极防御向积极防御的转变;改正了红军长征以来只限于单纯打仗的错误,重申了红军历来倡导的三大任务;制定发布了红军进入贵州以来的第一个瓦解贵州军阀部队的文件《关于瓦解贵州白军的指示》。
“猴场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中央政治局于1934年12月31日至1935年1月1日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被周恩来誉为“‘遵义会议’的前夜”被史学界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奏”。会后,红军突破乌江天险,直取遵义。
这次会议在思想上、政治上、军事上、时间上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央红军的命运从此改写!
据了解,“猴场会议会址”原来的主体建筑,建于民国元年 (公元1912年),是一早年曾到四川西康藏族地区经商晚年返回原籍定居的本地商人宋泽生(宋小安)的私人宅院。宅子为标准的四合院建筑,俗称“一颗印房子”。其特点是内建木楼,外围桶墙,石嵌天井。正面围墙高大雄伟,正中设大门,其余三面围墙略低,墙左侧面开一小门连通碉堡、马房,正厅后面为花园。墙右侧茂竹掩映,后山古木参天。
1934年12月31日下午,中国工农红军军委纵队长征到达猴场时,借用该宅院作为中央机关的驻地并在此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1948年,该宅院因产业纠葛被宋氏撤散变卖,屋基遂改作耕地。
解放后,当年红军突破乌江天险一战,作为战争史上的典型范例,被搬上了银幕。从此,“乌江—江界河渡口”一名,也永远地定格在了我党领导下的红军战争史册上而熠熠生辉。
据纪念馆解说员介绍,“猴场会议”会址长期被冷落,直到1982年8月25日,瓮安县将“猴场会议”遗址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瓮安县按原貌进行恢复重建,2004年2月竣工,耗资80余万。2005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30亿元打造红色景区
猴场是千年古镇,素有“黔北四大集镇”之美誉。在此汇集有红色、商贾、龙狮、土司以及集川、滇、湘、黔民族风格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文化底蕴深厚,是贵州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也是贵州省首批推出的15个“升级版”景区、贵州省文化旅游十大品牌、贵州省“十佳特色旅游城镇景区”。
这里有号称“世界最大戏楼”的贵州省瓮安县双面实木大戏楼,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猴场会议会址。据了解,该处景区为瓮安县政府引资30余亿元全新打造。
猴场会议会址区域历史底蕴丰厚,有众多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彪炳史册的中央政治局猴场会议会址、一代伟人毛泽东1934年12月31日参加猴场会议时居住过的地方——毛泽东行居、“长征五老”及红军三十女杰当年居住过的地方——红军干部团休养连旧址;开创贵州戏剧先河及全国第一部私家方志的黔中文化巨擘傅玉书故居;贵州宣慰同知宋钦故居;草塘安抚司署旧址;集道教和佛教于一体的宗教圣地后岩观等,是瓮安县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宗教文化并茂的一道亮丽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