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志亮的这句话,让滕海清明白了连长改当排长是“升”了,而不是“降”了。滕海清顺利地留在了野战医院里。一个月后,尽管滕海清的左眼还是失明了,但他右臂里的弹片则已取出,伤口也愈合了。滕海清开始考虑下一步行动“部署”:不能老跟着野战医院,要找到师部通信队。
第二天,天还没亮透,滕海清就独自一人上路了,最终赶上了师部通信队。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四川发展,创建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边苏区。滕海清向师长倪志亮提出重返战斗单位。
倪志亮说:“我看你还很瘦、很虚弱,身体比在老苏区时差远了,恐怕到部队任职还不行。”
师政治部主任周光坦在一旁说:“政治部保卫队没有指导员,滕海清同志愿不愿去?”
倪志亮便武断地说:“我看可以,你就到保卫队当指导员,先干起来再说。”
在保卫队当指导员没几天的滕海清,接到司令部通知,师长要见他。保卫队与师部很近。滕海清马上赶到师部。
倪志亮握着滕海清的手说:“现在形势很好,我们前面的部队打下通江、巴中、南江3个县城,有很多人参加了红军。往后,我们部队还要扩大,创建川陕边苏区。有人向我建议,派人到地方去组织游击队。这是扩大红军力量的一个好办法。”
滕海清马上会意,主动问:“师长是不是要我去搞游击队?” 倪志亮高兴地说:“是的,让你去搞游击队。” “到什么地方搞?”滕海清请示。 “清江渡东南一带。”倪志亮说。 “还有谁去?”滕海清问。 “就你一个人。带一个通信员就行了!”倪志亮说完,又补充道:“搞起了队伍,你就自编自封,大胆地干起来就是了。”
响鼓不须重捶。第二天,滕海清带上一名通信员,来到了清江渡东面的一个叫四连场的地方。
一个月后,一支300多人的游击队拉起来了。滕海清把这支游击队编为3个连,自己任这支游击队大队长兼政委。1933年2月中旬,游击队编入红十一师序列,其游击一连编为红三十一团特务连,滕海清任该连指导员。
1933年10月上旬,滕海清率领特务连参加反“六路围攻作战”时,一颗书弹从滕海清的喉部射入,从颈后穿出,伤了喉头、食道和神经,左半个身书失常。滕海清又被转到了野战医院。
至此,滕海清与师长倪志亮分别。直到全国解放后,滕海清成为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在1965年10月22日因滕海清身体不适,住进了北京,两人才意外重逢。
当时,倪志亮也在住院。尽管倪志亮病情很严重,但他的记忆力极强,一眼就认出了当年的“大排长”滕海清。
两人愉快地回忆起了已逝的岁月。当倪志亮说起自己过去在部队严格要求下级、自身存在军阀习气、有骂人打人现象时。。。。。
滕海清说:“老首长,过去的那些事,我们一概都忘记了,现在想起来,都是美好的回忆呢。您是我尊敬的首长,我没有辜负你的培养!”
“我没有辜负你的培养”这句话,并非一般意义的道谢与客套,而是滕海清从大情大义方面得出的感觉。1965年12月15日,倪志亮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倪志亮去世后,滕海清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其中说道:“他(指倪志亮)是我尊敬的首长、要求严厉的上级,又是我可以推心置腹说话的兄长、为将做人的良师。”
附:作者(搜集整理者)简介:胡遵远,男,1963年9月出生,中共正式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函授),1981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安徽省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局长。胡遵远同志曾被中共六安市委、六安市人民政府授予“全市服务工业发展先进个人”称号,被安徽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等单位分别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个人”、和“全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个人”称号。是中共金寨县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六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和金寨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会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