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恢复名誉
1978年,我被平反,一下子,压在我身上的二顶大帽子(“历史反革命”与“右派”)全没有了,恢复了我的公民待遇,也恢复了我在“反右”前的工资待遇(59元一个月)。由此,领导上将我调到重工业局工程队工作。
当年这个队有四百多人,我主要负责全队的技术工作。不久,重工业局调整,更名为机械局。在机械局,我成为生产科的科长,负责建筑这一块业务。
1982年,我已经满六十岁,到了退休年龄。
退下来以后,我应聘担任一家报纸,“金三角报”的副总编辑。
这是一家宁波总工会举办的企业报。由于工作关系,也让我结识了不少颇有才华的作家、艺术家。
我在“金三角报”工作了三年左右(1982-85年),直到这家报停刊为止。
接下来,我创办了一家书画社,叫做“天云轩书画艺术社”,由我任社长(此书画社挂靠在机械局工会下面)。
未久,书画社办了一个学校,称为“天云书画学校”,我担任校长。
在书画社,我一边做管理工作,一边教习学生书法。
我们举办过多次书画展览,其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共同切磋书画艺术,相互交流,欣于所遇,情致别饶,令人至今难于忘怀。
此举也给了我一个重拾儿时梦想的机会,书法艺术。
楼老说,“我自幼喜欢书法与写作,成为我一生追求的目标。只是多少年来,人生旅途,跌宕起伏,世态炎凉,几多风雨,已经搁笔多年了。
在任《金三角报》副总编及创办书画社期间,也给我一个机会,旧梦重圆。尤其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天云轩书画社筹划举办了一个“庆回归墨宝集萃展览”,邀请了一百五十余位宁波籍知名人士挥毫书写、作画。
由此,我们征集到了一百六十多幅名家的书画稿件。
宁波,这个面向大海的港口城市,自古以来,跌宕昭彰,恢弘壮阔,浩荡万千,向有“书藏古今”之称。时至2012年,在统战部、黄埔同学会的支持下,我们将这些作品印刷成册,正式出版。
这本书画集不仅印证了一群宁波人在1997年香港回归时刻的历史心态,也为后人提供了一个持续观赏、品味和记忆的载体。
我希望,它能为这个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文化遗产增添一点色彩!
书法艺术,我生活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后的三十多年来,我的书法技艺长进不少,特别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加入宁波黄埔同学会,并担任了宁波市11、12、13、14届政协委员,宁波市黄埔同学会会长,给了我更多机会从事并研习书法,也让我结识了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可以说,写作、书法已经成为我生活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令人意外的是,去年(201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孙中山诞辰纪念之际,全国政协向政协委员征集书画作品。
于是,我将自己的几幅得意之作寄了过去。
未料,得到了专家学者的好评,被选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人们将我的名字与当今世上的众多华人艺术大师级人物并列在一起。
对此,我深感荣幸!
坦率地说,多年以来,我的书法笔墨,只是作为习作。写成以后,只要大家看了喜欢,只要亲朋好友或学生见索,我只是拿来送人的。
而今,意想不到的是,居然登了大雅之堂!
对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惊喜,更是一种鼓励,我希望我的作品不仅得到专家学者的肯定,更能获得大众的喜爱!
接待回乡台胞与海外亲朋好友
宁波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去台湾的抗战老兵不少,尤其是蒋氏老家就在宁波的奉化,还有许多宁波籍的乡亲故友散布全球的各个角落。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开放两岸人员的往来,大批甬籍老兵回乡探亲(包括他们在台与海外的亲朋好友),或组团回乡,或个别携眷返乡,更有许多宁波出去,而今飘散四海的同胞纷纷回乡参访。
这些人携亲带友,先到北京或杭州等地,然后,回到原籍探访亲朋故友。
在家乡的土地上,他们不仅感受到了乡情、亲情、人情,更看到家乡改革开放以后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到大陆来观光旅游的人更多了,宁波黄埔同学会为此做了不少工作。我们向台胞、侨胞以及身处海外的黄埔同学介绍祖国大陆这些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请他们过来,亲眼看一看,亲身感受一下,家乡欣欣向荣的景象,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些人回到台湾或侨居地后,将自己在大陆、在家乡的所见所闻传达给台湾及海外的众多亲朋好友,与此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宣传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方针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