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方面的均有贡献
首先,“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的人离退休后老有所为,坚持信念与理想,树立了离休干部良好形象。会长陈春森曾三次患癌症,有26年病史,在手术后放化疗导致身体异常虚弱的情况下,仍坚持组织领导着报史研究会工作,2014年9月北京抗癌大会被评为“北京市最杰出抗癌明星”。进入古稀、耄耋之年,他仍笔耕不懈。他常接受媒体采访,说的最多的是关于《晋察冀日报》的优良传统。他与报史研究会顾问张致祥,因在新闻工作和红色新闻史研究事业上的孜孜追求和特殊贡献,在中国传媒大会2008年会上,被大会授予了“中国传媒杰出成就奖”。 副会长杜导正,长期担任《炎黄春秋》杂志社社长,不要国家一分钱,把杂志办成了有影响、有品位,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刊物。副会长邓小岚,坚持八年支教贫困革命老区马兰村,与弟弟、妹妹捐款修建马兰村小学,每隔半月去一次,寒暑假常住,每次都是乘车颠簸8个小时到河北省阜平县的大山深处马兰村,有一次汽车坏在半路,后半夜才搭上车。她拿出自己的多半工资购置乐器,努力给这里的孩子带来音乐和知识,组织了“马兰小乐队”,成为“2011北京榜样”。
第二,从1982年到2013年出版著作多种。公开出版图书8种:1、《晋察冀日报(抗敌报)》复印缩印本,一整套26大本,人民出版社,1984年出版。2、《晋察冀日报史》,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47万字,历时十年,全面、真实记录了报社发展历史。反映了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各项方针政策,前仆后继,英勇战斗,为中华民族的反侵略斗争留下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镜头和一幅幅珍贵的史料;也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3、《晋察冀日报大事记》,群众出版社,1986年出版。4、《晋察冀日报社论选》,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3月出版。5、《文旗随战鼓》,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5年10月出版。6、《人民新闻家邓拓》,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7、《晋察冀日报通讯全集(1938-1948)》,一套共8卷16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共约1200万字,历时五年,由陈春森主持,副会长王卫国负责选录,邓小岚带领子女复印,报社老同志陈英、曹国辉和40多名报社子弟参加了五遍校对工作。本套书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并为通讯写作提供样本。这7种书均由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辑。8、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印刷的图书5种:1、陈英主编《晋察冀日报国内外大事述评集》,2007年12月印刷,77万字。2、陈春森主编《北岳风云》晋察冀日报史图像集,2007年11月印刷,2010年10月再出修改补充本。3、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晋察冀日报》史料选编(刊物),1986年出刊。4、伊之、张非主编《晋察冀根据地歌曲选》,1997年10月印刷。5、陈春森、伊之编写《游击办报研究——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工作纪要》(1982.2—2004.5),2004年5月印单行本。许多研究会老同志写的书,其中内容大量记录了《晋察冀日报》的战斗岁月:胡开明著《真理与命运》,张帆著 :《长城内外》、《才子邓拓》、《张帆通讯选》,李肖白著《红旗漫天舞》,《仓夷文集》,左录著《侵华日军大屠杀实录》、《晋察冀民兵》,戈焰著 《战火中的女记者》,安克成著《我的人生经历》,孙犁著《论通讯员及通讯写作诸问题》,陈肇著《我走过的路》,田流著《我这样做记者》、《散文特写集》,刘长明著《一路走来》等。报史研究会32年,自办《简报》67期,45期前发印刷件,45期后发电子版和印刷件,发往有关新闻研究单位、高校研究者、研究会成员及其子弟,介绍各阶段研究会活动计划、安排,通报情况,促进工作。
第三,举办多种纪念活动。其一,抗战胜利周年纪念活动:1、1985年,纪念抗战胜利40周年,研究会老同志们集体赴阜平为报社烈士忠魂碑扫墓,访阜平县马兰村、平山县滚龙沟村。2、1995年,报史研究会在京举办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座谈会,并办报史展。3、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暨晋察冀日报研讨会”在石家庄召开,会后沿着晋察冀日报办报路线参观,这次会后论文集由《新闻与写作》以2005年增刊出版。其二,报社创刊周年纪念活动:1、1987年,报社创刊5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办,并办报史展览,肖克、杨成武、宋绍文等领导同志参加纪念活动。2、1992年纪念报社创刊55周年大会在京召开,彭真会见研究会陈会长及其他研究会负责同志(10人),老同志捐款,赞助建立阜平雷堡村希望小学。3、1997年参加晋察冀根据地创建60周年大会,研究会召开纪念报社创刊60周年纪念会。4、2002年,纪念报社创刊65周年纪念会。5、2007年,在京召开报社创刊70周年纪念大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赵玉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米博华等150多人参加。6、2009年12月22日,由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中国报业网联合主办的纪念《晋察冀日报》创刊72周年座谈会暨重走红色“游击办报”路启动仪式,在北京铁道部老干部活动中心举行。从2010年元旦开始,由研究会邓小岚、陈华引领,组织报社子弟、新闻记者等30多人,三天完成重走五台山大甘河、海慧庵、阜平马兰、麻棚、平山滚龙沟等报社游击办报根据地。他们重走当年的游击办报之路,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为的是继承先烈遗志,弘扬革命传统。其三,“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组织老同志诞辰纪念活动:多次举办纪念邓拓活动:2002年举办邓拓90年诞辰纪念活动;2006年5月 “邓拓新闻思想研讨会”在福州召开,会后研究会到福建省福清县为仓夷烈士扫墓,会议论文专辑由《新闻与写作》以2006年增刊出版;2012年邓拓百年诞辰纪念活动,在中国记协召开。2013年3月研究会协助,在北京举办了胡开明副社长百年诞辰纪念活动。
第四,祭扫报社烈士、寻找烈士亲属。祭扫烈士和寻找烈士的亲属,以永记烈士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尽艰难,生生不息的血脉,是古今相承的天地正气。这正气,是我们民族之魂。我们景仰那些只想洒下热血,不想留下姓名的烈士,他们的亲属应该得到相应的荣誉,以告慰英灵,激励来者。其一,为报社烈士建纪念碑:1、1984年“晋察冀日报烈士忠魂碑”在阜平县烈士陵园内建成,这是全国第一个为中国红色新闻战士建立的集体纪念碑,报社老同志集体到阜平祭扫。并在解放后第一次回访报社根据地马兰村、坡山、栗树庄。2、1986年,仓夷烈士纪念碑在大同市落成,研究会在大同为仓夷烈士扫墓。3、2005年,研究会为“马兰遇难乡亲纪念碑”建成揭幕。4、2008年12月3日,“晋察冀红色报人纪念碑”在河北省阜平县麻棚村揭幕,会副会长邓小岚、副秘书长陈华、胡冀燕多人到会讲话,马兰村小乐队演出了革命歌曲。在仪式举行前,研究会还召开了村干部和老乡亲的座谈会,了解报社在麻棚办报时的历史故事。5、2014年,为建造平山县“滚龙沟遇难乡亲纪念碑”募捐(在建中)。其二,在艰苦的战争年代,《晋察冀日报》59位烈士牺牲了,到2001年有仓夷等47位烈士的亲属已经找到,研究会仍然多方寻找烈士亲属。2005年,96岁研究会顾问张致祥和研究会秘书长82岁夫人伊之,亲自来到《新闻与写作》,请求编辑部帮助寻找新闻烈士的亲人,为此编辑部发文恳请所有读者、传媒界同行和各界人士,为了老战士的嘱托,寻找烈士亲属。并公布“新闻烈士寻亲热线”,指派专人值守,公布联系电子邮箱号:E-mail:wwg@bjd.com.cn,为每个烈士建立专门的资料库。终于雷烨、顾宁等多名烈士的亲属也找到了! 报社女记者应唯鲁烈士1940年牺牲,直至2010年牺牲70年后,家属才在网上找到了信息!专程从浙江、上海来到北京,感谢研究会帮他们解除了70年之久的疑惑。老报人知晓后欢欣鼓舞,相互转告(现仅剩一名烈士尚未找到亲属)。
另外,报史研究会内部多次捐款。为了建阜平城、马兰烈士纪念碑、为马兰、滚龙沟遇难乡亲纪念碑、为建爱心小学、为马兰村病娃治疗等捐款。2010年陈春森会长一人捐款2万,资助30多人“重走游击办报路活动”。多种形式建议各地保护办报遗址,2003年陈春森、陈英就五台山《抗敌报》旧址保护,给五台山大甘河村支部书记写信、给山西省委宣传部发建议信。 2013年报史研究会给平山县委、河北省委宣传部写信,建议尽快完成滚龙沟的晋察冀日报展览馆布展事宜等。现在这样的事务常由副会长邓小岚、陈华做,意义在于发扬革命传统。
总之,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32年贡献卓著,永载史册,中国新闻史应有它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晋察冀日报史》,人民出版社 1993年出版。 2、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人民新闻家邓拓》,人民出版社,1987年出版。 3、陈春森、白贵主编《吹响民族的号筒》,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4、陈春森、伊之编写《游击办报研究——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工作纪要》(1982.2—2004.5),2004年5月印单行本。 5、《新闻与写作》,2005年增刊。 6、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编《简报》,共67期。
(乔云霞,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新闻界人物研究所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