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此今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会决定组织综合纪念活动,其中有举办《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展览、为报社烈士扫墓、捐款建遇难乡亲纪念碑、重走游击办报路、组织参观展览及揭幕活动、报史研究座谈会等多个项目。为了组织好这次活动,报社老同志和子弟兵均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将研究会组织的这次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综合活动简述如下:
一、举办报社游击办报展览
1、在阜平马兰村建成“《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展览室”
2015年初建成。主要内容有抗战八年报社游击办报展览,在马兰村抗战办报的历史文物。参观系列内容还包括(2015年前完成的):邓拓工作小院、报社编辑部、报社电台电话机室、第一部《毛选》编辑出版地、邓拓与村长《公正状》雕塑、报社印刷厂旧址等。
2、在平山滚龙沟举办“《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展览”
2015年9月建成。主要展出报社游击办报图片版(20块)、报社烈士事迹简介、报社在滚龙沟办报的历史文物、报史研究会成立后出版的有关报史书籍、报社老同志写的办报经历《回忆录》等;系列展览还有:铧子尖邓拓居办屋、编辑办公屋(均为2014年地方转移重建)、牛棚中的报社印刷点、山沟中报社八座烈士纪念碑(2005年已建成)等。
3、在保定满城区芝兰沟举办“《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展览”
2015年9月建成。主要展出报社游击办报史图片版(19块),介绍了报社抗战时游击办报过程。特别介绍了报社于1939年底,在芝兰沟地区遭受日寇飞机轮番轰炸、损失严重的情况下,翻山越岭,仍新编《反扫荡》副刊4期的经过等(此展览得到瓷家台红色文化交流中心负责人武书敏的积极支持)。
以上展览在陈春森会长的指导下,策划与编辑者为邓小岚、陈华、邓壮、张培;展板制作者为邓壮、陈华、关延波;展览联络与布展者为陈华、张培、钱丹焰、王京玲、陈铁龙等;阜平马兰村村委会、平山南滚龙沟红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和保定瓷家台红色文化交流中心,也为我会提供展览场地和展厅布置提供了积极支持与帮助。
二、滚龙沟遇难乡亲纪念碑建成
为纪念在抗战中支持《晋察冀日报》办报而遭受日寇杀害的滚龙沟父老乡亲,研究会号召老同志和子弟兵捐款,为遇害乡亲建立了纪念碑。经河北省社科院查档了解,原河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志平通报:滚龙沟七个自然村在抗战中遇难的乡亲共79人(1946年战后统计,中央档案馆查阅结果)。研究会将已知26名遇害村民名单(张凤录协助调查)刻在碑文中。此碑用当地产石材建成,方尖碑式样,十分庄重。研究会邓小岚、陈华、张培、钱丹焰多次赴平山滚龙沟落实选址、刻碑、安装等事项。在南滚龙沟村委会的协助下,此碑于2015年9月建成。
三、为报社烈士扫墓,重走《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路
2015年9月24-26日,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报史研究会组织报社老同志子女、研究人员和新闻单位等共26人,从北京出发,用了三天时间重走《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路,为报社烈士扫墓。
第一天:上午到阜平县城,活动第一站就是到阜平县革命公墓祭扫“晋察冀日报社烈士忠魂碑”,这是报社办报牺牲与病殁的59位烈士的集体纪念碑,是我国一家报社新闻烈士最多的一个集体烈士纪念碑,1984年由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老同志们捐款建成。为报社烈士敬献花圈后,邓拓社长之女邓小岚致祭词;然后祭扫“晋察冀画报社烈士英魂碑”,沙飞社长之女王笑利致祭词。大家在这两座烈士墓前均合唱歌曲《五月的鲜花》、《在太行山上》,并在“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珍爱和平 开创未来”的横幅前留影留念。
下午前往阜平县马兰村、麻棚村报社办报旧址参观。首先在马兰七烈士墓前扫墓,大家看到墓地已修楫一新,半圆的围墙上篆刻了邓拓社长1939年写的祭奠诗:“……从此马兰路,千秋烈士居。”邓小岚介绍了七烈士牺牲的历史,年轻的编辑、记者、交通员的牺牲让大家感叹,唏嘘不已。进村后看到游击办报展览,看到社长邓拓交给村长的《公证状》雕塑,报社领导、编辑部、电台住过的村民小屋,条件简陋,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报社曾四驻马兰,天天出报,在马兰还出版了最早的《毛泽东选集》五卷本和一卷精装本——这是怎样的一支队伍呀!马兰乡亲为保护报社不惜牺牲生命,在小鬼子“扫荡”时,为掩护报社,曾一次就有19位乡亲遇害。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成立后,报社老同志自发捐款,为马兰村遇难乡亲修建了纪念碑,于2005年建成,留下了永久的历史记录。抗战老同志自发捐款为村民建纪念碑,这是少见的先例(因此类建碑一般是政府行为)。
在与马兰村相隔五里地的麻棚村,也是报社1946年从张家口回到阜平曾经驻扎办报的地方。当时没有房子住,报社领导、干部、战士、工人们自己干打垒建起了三排房,条件再简陋也要按时出报。仓夷和田雨二烈士的追悼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麻棚村党支部、村委会于2011年修建了“红色报人纪念碑”,记述了报社在村里驻扎办报近一年的历史。麻棚老乡看到老报人的后代来了,特别是见到曾在村中住过的邓小岚、陈华、马波、张丽娜、胡冀燕、胡晓燕,老乡那个亲呀…小米、红枣、核桃带上走,请报社后代们多回家来看看!
第二天:上午大家参观了城南庄晋察冀边区根据地纪念馆,看到了新布置的展厅,全面了解了八年抗战期间全边区的抗战史,也更加感受到了作为边区党报《晋察冀日报》在八年抗战中的突出宣传作用,报社不愧是吹响“民族的号筒”的一支坚强铁军。在展馆绿草坪上,大家与社长邓拓和沙飞的雕像合影留念。晚上全体座谈,每个同志都作了简要自我介绍并谈了体会。
在阜平县的访问中,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王欣全程陪同我们,给予我们周到的接待和帮助。
当天下午,我们一行驱车从阜平开赴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首先为我研究会新捐建的“滚龙沟遇难乡亲纪念碑”举行揭幕仪式,这是我研究会为村民建的第二个纪念碑。研究会副会长邓小岚和宅北乡党委郭会涛书记共同为纪念碑揭幕,副会长胡冀燕、王卫国向纪念碑献花圈;郭书记、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华、抗战小英雄二小的小伙伴史林山(85岁)分别讲了话。这座由报社老同志和他们的子女捐款,晋察冀日报史研究会于2015年9月建成的纪念碑,记述了报社和乡亲们在抗战期间的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时建成具有特殊的意义。
随后,全体同志参加了“晋察冀日报游击办报展览”的揭幕仪式,展览是由研究会编辑和提供展板、展品,南滚龙沟红色旅游景区提供场地,西柏坡纪念馆提供展柜,几个单位协作共同完成的。展览举办虽然时间紧,但内容具体、史料丰富、图文并茂,特别突出了报社游击办报和新闻烈士的内容,展出了征集的历史实物和研究会出版的部分书籍。大家共同观看了游击办报展览,这个展览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时候展出,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教育意义。
紧接着大家一起登上了报社当年游击办报的铧子尖,来到只有两三户人家的农家小院,报社编辑小组曾在这里编辑稿件,打游击办报纸,房后的牛棚就是印刷点,工人当年曾在牛棚里加班赶印报纸。报社为了在日寇“扫荡”期间也不停刊,曾七进七出铧子尖,与小鬼子周旋,30多天坚持出版了报纸25期。报社在滚龙沟游击办报期间,正值最艰苦的1941-1943年反“扫荡”,报社有十几位同志牺牲、病殁,在铧子尖上竖有报社八位烈士碑,史林山老人介绍了当时报社办报的艰辛;陈华介绍了2005年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报社老同志重登铧子尖,祭扫烈士墓的情况。大家向报社烈士碑敬献花圈,再次唱响《五月的鲜花》、《在太行山上》。在铧子尖山沟里,我们还祭扫了儿童团长二小阎富华的墓碑,《歌唱二小》的歌曲是1942年元旦在《晋察冀日报》首登后,才在全边区、全国传唱,现在又实地听二小伙伴史林山介绍了二小事迹,大家有了更深的感受。《歌唱二小放牛郎》在登报70多年后,被我们报社后代在报纸出版原地铧子尖山沟里再次唱响,歌声嘹亮、高高回荡,应该被小英雄、已逝世的词曲作者和老报人们听到——安息吧,被久唱不衰的我报首登的革命歌曲不仅是《歌唱二小放牛郎》,还有《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一直激励着全国人民向前!向前!……下山后,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座谈会在景区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