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慎独”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中就曾指出,党员干部要“慎独”。党员干部手中往往掌握一定的权力,不仅要主动接受组织、制度的监督,而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律,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尤其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更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党管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道德和纪律要求, 中央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两大党规,吹响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号角。这无一不是在警示警醒各级党员干部务必时时刻刻做到“慎独”自律。 “慎独”方显初心贵,红色基因永传承。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审视“慎独”,历史为证唯“慎独”则美谈千古。“慎独”一词,出自秦汉之际儒家著作《礼记中庸》一书:“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三国时刘备的“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清代林则徐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无一不是慎独自律、道德完善的体现。所谓慎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和党规、法律之事。审视“慎独”不忘初心,“慎独”是一种情操;“慎独”是一种修养;“慎独”是一种自律;“慎独”是一种坦荡。这是党员干部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也是评定一个人道德水准的关键性环节。中国古代关于“慎独”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后汉书•杨震传》记载,王密为求得升官,公然以千两黄金行贿于与自已有交情的太守杨震。而杨震愤愤地质问:“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答道:“暮夜,无知得。”杨震立刻说,“天知、神知、子知、我知,何谓无知?”于是,义正词严地喝走了一个行赌者。杨震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历史上空回荡了两千年,“四知太守”的雅号也由此获得而传为美谈。
传承红色基因需要把持“慎独”,若不刻意“慎独”非栽跟头不可。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从严思想建党入手。俗话说,“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之”、“苍蝇不叮无缝的蛋”。金钱,只能在金钱至上者身上施展魔力。金钱的腐蚀是外因,外因能否通过内因而起作用?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党员干部思想上有没有“缝”。把持“慎独”不忘初心,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头脑中根本不存在腐败思想的踪影,始终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守纪律、守规矩,保持清正廉洁,那么任何不义之财也就动摇不了自己。因此,常在河边走,要想不“湿”脚,“慎独”就显得尤为重要。若党员干部不守纪律、守规矩,注定是要付出沉痛代价的。因为,权力和金钱,并非孤立、绝缘。权力一旦变成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二者就可能相互转化、互为条件。这不,历史上剥削阶级的统治者,就是把权力当作私有财产:在封建社会,有钱可以买官觅爵,借以搜刮民脂民膏、聚敛钱财;在资本主义社会,权力成了金钱的附属物,充当着资产阶级获取剩余价值的政治工具。权力与金钱相交换、相转化的腐败现象,在我国现实社会生活中,虽然应当而且必须坚决反对和清除,然而却并未绝迹。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少数党员干部在“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捞白不捞”等思想支配下,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捞取个人好处的工具,社会上的不法分子便投其所好,“用我手中的钱,换取你手中的权;再用你手中的权,为我赚取更多的钱”。试想,在厉行八项规定的今天,这种“交易”会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集体场合,会在组织和上下左右都有监督时成“交”吗?许多事实说明,这种“交易”毕竟是私下的,是见不得人的。难怪一方发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呻吟,一方随之就被拖下了“水”。古往今来,一个又一个党员干部因把持不住“慎独”,而发生的触目惊心的典型案例不胜枚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