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陈龙狮:东北老航校革命先辈子女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八——记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与空军航空大学联合举办纪念东北老航校建校70周年故事会(组图)
2016-06-12 10:51:03
作者:陈龙狮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与空军航空大学联合举办的纪念老航校成立79周年故事会于2106年6月6日在长春隆重举行。(中红网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成员在训练合唱新老校歌。(中红网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成员像父辈一样守纪律注礼节,听从教官的指令列队前往体育馆。(中红网陈龙狮摄)

步入体育馆时受到空军礼兵的军礼欢迎。(中红网陈龙狮摄)

与空军航空大学院长政委一起就坐,准备观赏官兵的演讲,第一排左起:刘煜滨、张久俊、吴芸芸、付国强、伍连连、刘春生、常磊。(中红网陈龙狮摄)

故事会由空军航空大学学员主持。(中红网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名誉顾问、东北老航校学员、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东海舰队航空兵原司令员王天保不顾年事已高,从黑龙江省的密山市驱车赶到吉林的长春,继续带领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的寻根之旅成员们开展寻根、挖掘的系列活动。(中红网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名誉顾问、东北老航校学员、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东海舰队航空兵原司令员王天保致辞。

全场官兵、东北老航校后代起立向王天保致敬、鼓掌。(中红网陈龙狮摄)

第一位演讲者是基础基地学员一旅9中队的学员刘鹏,他演讲的故事题目是《以史为镜、以正前路》。(中红网陈龙狮摄)

第二位演讲的是学员管理总队15队学员王倩倩,她演讲的题目是《特殊的军校“东北老航校”》。(中红网陈龙狮摄)

第三位演讲的是教官四团场通导连指导员李思豪,他演讲的题目是《3:0背后的故事》。(中红网陈龙狮摄)

第四位演讲的是学员管理总队15队学员孟艳玲,她演讲的题目是《我喜欢当我的飞行员》。(中红网陈龙狮摄)

第五位演讲者是飞行四团机务定检中队政治指导员宋连龙。他演讲的题目是《你伴我成长、我将你传承》。(中红网陈龙狮摄)

第六位演讲者是飞训一团保障大队机务中队士官李士举。他演讲的题目是《万里长空染华章》。(中红网陈龙狮摄)

最后一位压轴的演讲者是特邀嘉宾,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常务理事、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乙班学员、特等功臣华龙毅之子华山。他演讲的题目是《战斗机飞行员就要当英雄》。(中红网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乙班学员、特等功臣华龙毅遗像。(中红网陈龙狮摄)

老航校故事深深的吸引全场官兵和老航校子女们。(中红网陈龙狮摄)

瞧,多么认真听讲的小女孩,她们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中红网陈龙狮摄)

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与“啊摇篮”(32+8人)与空军航空大学合唱团一起演唱新老校歌。(中红网陈龙狮摄)

全院官兵起立一起演唱新老校歌,气势磅礴、感动中华!(中红网陈龙狮摄)

    中红网吉林长春2016年6月8日电(陈龙狮)2016年6月5日,东北老航校学员、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东海舰队航空兵原司令员王天保不顾年事已高,从黑龙江省的密山市驱车赶到吉林的长春,继续带领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的寻根之旅成员们开展寻根、挖掘的系列活动。

    6月6日傍晚,在空军航空大学体育馆内,全院师生以雷鸣般的掌声欢迎东北老航校老学员王天保和东北老航校研究会的70多位成员和“啊、摇篮”旅行团10几位团员。王老身着戴满勋章的海军制服,以标准的军礼回敬2000多位位官兵和老航校后代们的崇敬之礼!王老向大家表示深深的谢意!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曾告诫全国的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我们研究会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研究党的历史,讲好党(军队)的故事。讲给谁听?不要只讲给老人听,更主要是要讲给中国广大的年轻人听,这才叫传承和弘扬历史;如果年轻人也能讲好故事,那你们就完成了任务。为此,东北老航校研究会和空军航空大学老航校历史研究室,联合举办了纪念东北老航校建校70周年故事会。空军航空大学的六位学子和一位老航校后代一起联袂演讲,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世纪之歌,感天动地,获得满场掌声,势必激励现代空军的继承者斗志昂扬、精神饱满、信仰剧增。

    第一位演讲者是基础基地学员一旅9中队的学员刘鹏,他演讲的故事题目是《以史为镜、以正前路》。他说:历史是曾经的启航,历史是曾经的辉煌,走过寻根之旅,触摸历史瞬间,深刻地感受到历史是一串串尘封不住的名字,一个个诉说不完的故事。

    1946年3月1日的通化,春寒料峭。通化市第二中学装饰一新,透出冬天少有的暖意。操场上,航空总队官兵队列严整,静静等候着那盼望已久的时刻。当何长工、朱瑞、吴溉之、常乾坤、黄乃一、林保毅等走上设在校舍回廊下的主席台,一个不起眼却意义深远的典礼开始了。一个微弱而又气礴云天的声音借何长工之口宣告: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了!

    建立自己的航校,是萦绕在共产党人心头的一个梦,一个坚定的信念。从大革命时期,到内战、抗战时期,我党抓住一切时机,把自己的优秀分子一批批送到国民党航校、苏联航校和新疆航空队培训班学习。要是自己有航校那该多好啊!而今天这不再是梦。就在此刻,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呱呱落地!
那是一个最奇特的组合,有共产党人,有革命军人,有汪伪起义人员,也有留用的日籍教官;那是一个最简单的开学典礼,久远于历史,却以不朽的内涵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后代人奋发进取,时刻不忘自己肩上的神圣使命。

    时光流转70年。2015年9月10日,当我以一名新入学的飞行学员站在大房身机场,当我以军人的身份参加被大家称作“史上最牛开学典礼”,当歼十轰鸣的声响伴着分列式铿锵的正步声,当蓝天仪仗队用最高礼节向我们发出邀请,当彩色拉烟过后留下的痕迹伸展到远方,也牵着我的思绪越飞越远,我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我要飞”,我仿佛看见未来的自己也驾驶战鹰,巡航在祖国的万里空天,用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去夺取制空权,去捍卫祖国的蓝天长城!

    重听航校事,回味事感动,重走航校路,回味路艰难。 70年前的旧址大多已不在,我们“寻根之旅”一行人沿着当年的路爬上老爷岭,10公里左右的山路,有的地方有路,有的地方没路,没路就自己开路。正如教员在现场教学时所唱的那样“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办学之初老航校先辈们的路在哪里?哪里有路?路都是他们走出来的,用不惜生命的代价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出来的。尽管这条征途上白雪皑皑,路滑坡陡,寒气袭人。可这寒气挡不住我们“寻根”的步伐;更挡不住先辈们“不惧困苦、不畏强敌”的决心,挡不住航校人“百折不挠,飞向战场”的渴望;挡不住一代又一代传人“忠于祖国、热爱飞行、献身国防”的誓言与梦想!

    当我一遍又一遍回味着这段历史时;我一直在思考这到底是为什么?先辈们是以怎样的勇气和魄力在用麻绳当安全带的情况下苦练飞行;飞机加油,没有加油车,就用小铁桶一桶桶地灌;食堂里连个凳子都没有,大家围着桌子站着吃饭,也许我们永远无法想像前辈们在兴凯湖边吃鱼难以下咽的情景,因为顿顿都是那一盆没有一滴油的“水煮鱼”啊!

    鲁迅先生说:“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我看来,老航校人正是凭这种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气节,凭着“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不朽老航校精神激励鼓舞着老航校人如此付出,甘于奉献。他们就是中国空军的脊梁!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转眼间,我们57期飞行学员入学已将近八个月,虽然短暂,却让我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第一次。第一次告别父母踏进航大,第一次用军人来定位自己,第一次穿上军装回家过年,第一次以“寻根之旅”的方式走进老航校。就在一周前,本想与家人分享我的寻根感受,可突然传来爷爷去世的消息,从小在爷爷身边长大的我当时就“懵”了,离家时的一幕幕涌上心头。爷爷身体还算硬朗,只是耳朵有些背,寒假返校前,我到爷爷那儿告别,他听不清,说话声音总是很大,叮嘱也特别多,我在手机上写下“我走了,一年后才回来,务必照顾好自己!”。爷爷发出爽朗的笑声,摆手示意,让我赶路,可我走出房间,回头了望,他却在窗户后面直直地注视着我远去的脚步,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昨天,母亲打电话告诉我,爷爷已经安葬,让我不必挂念,好好学习。如果是一年前,我可能会不惜一切的想要回家,见上爷爷最后一面,可今天我没有,我知道穿上军装意味着什么,更懂得飞行学员这个称谓意味着什么。是军校改变了我,是军营影响着我,是老航校传人这个名字给了我克服困难,再接再厉的信心和勇气!我写下“佳音未及祖父之耳,噩耗先达孝孙之处”的祭语,希望天堂里的爷爷笑声永驻。

    学习老航校精神,不光追求一种壮烈,更要体味一种担当!密山市老航校纪念馆原馆长陈兴良这样告诉我:“我们并不是要将老航校的历史场景再现一遍,而是要细细品味它苦练精飞、能打胜仗的精神实质。只有这样,任何一个岗位上的任何人,才可以把优良传统继承好发扬好!”作为老航校传人的我们更不应忘记,老航校精神不在嘴上,不在纸上,它在课堂上,在训练场上,在每一个老航校传人的血液里!

    难忘的寻根渐渐远去,心中的梦想仍在飞翔。匆匆5天,在70年的老航校历史长河中只不过弹指一挥间。然而,因为老航校,岁月划过一段优美的弧线,而长久留在每个传人的记忆中,寻根之旅永不谢幕,老航校精神永放光芒!

    第二位演讲的是学员管理总队15队学员王倩倩,她演讲的题目是《特殊的军校“东北老航校”》。她说:这所特殊的军校就是“东北老航校”。在长期的抗日战争中,我军可算是吃尽了没有空军的苦头。因此,延安当局果断决定要将侵华日军长期盘踞的东北作为建立空军的战略基地,并派军直取东三省。而空军的特殊性在于,建军必先建校。于是,中共中央一致决定,要在东北要建立一所航空学校。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重大的难题出现了——到底该派谁去执行这个艰巨的任务,谁又有这个本事能完成任务呢?毛泽东的视野里出现了这个人的身影,这位是常乾坤,1926年考入广东航空学校,同年赴苏联红军航空学校学习。经过多年深造,他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航空工程师和空中领航员,派他去组建航校,可谓是再合适不过了。肩负着组建我军航空学校这样一个神圣使命,常乾坤一行人告别了革命圣地延安,星夜赶赴东北。

    不久后, 前方又传来了另外一个好消息,10月上旬的一天,东北民主联军增科林部在辽宁凤凰城区受降了一支300多人的日军部队。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部队,这是一只航空部队。领头的叫林弥一朗,林弥一郎原日本关东军第二航空军团第四教练飞行队队长。日军当时对他的评价是”一个非常勇猛,而且效忠天皇的飞行员”。当时创建学校最紧缺的就是技术人才,像这样一支不仅有飞行员、飞行教员,还有技术人员甚至航空医生的飞行队,对于组建航校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个宝贝,1946年3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常乾坤任校长,全校共631人,一共有三四十架可以使用的旧飞机。

    师资的问题是解决了,然而其他问题却又接踵而至。这是一本回忆录,我们在这本回忆录中找到了当年老航校建设者们遗留下来的诗句。 “长夜风雪吼欲狂,衣单被薄镀银光。凌云壮志聊一样,当个‘团长’入梦乡”。诗中这个团长的团指的是被冻的缩成一团的‘团’,在东北的极度严寒下老航校的学员们经常互相称对方为“团长”。即使条件艰苦,但是老航校的前辈们开荒种地、自建校舍,硬是在一片冰冷荒蛮之地上用自己的双手为中国空军的诞生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挨饿受冻,开荒种地算是艰难困苦的话,那么缺少航材,对老航校人来说便是心理和生理的的双重折磨。别看这座舱里缺这个少那个,但老航校人却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宝贝疙瘩。原来啊,当时我们很多老百姓,特别痛恨日本飞机的轰炸,就把气全都撒到飞机上。爬到座舱里,用锄头把座舱盖砸个稀烂,把仪表板、计时器拿回家当闹钟使。还有的把飞机轱辘拆下来拿回家再安到马车上。因此航校的这些教练机都缺东西,这可怎么训练呢?后来老百姓看明白了这些个东西解放军用得上。于是就把那些从飞机上拆下来的已经安到自家马车上的轮胎又都送回给了航空队。

    老百姓只能送来航材,帮助解决航校的基础设施问题,然而对于大多数都是泥腿子出身的航校学员来说,殊不知更大的困难在前方等着他们。林弥一朗第一次给中国学员们上课,他先是在黑板上出了一道几何题,大家看了都很茫然。紧接着,林弥一朗又出了一道物理题,学员们还是没有什么反应。有的甚至连最基础的“四则运算”都不会。看到这种情形,于是教员们想到了最简单最实际的方法。当年老一辈航校人就是这样边实践、边学习,逐渐攻克了理论难关。他们硬凭着一股韧劲,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1947年的春天,一期飞行乙班的学员开始飞行训练了。那些提前飞上蓝天的学员一下飞机就会被围着问到“看到天地线了吗?这个天地线有多粗?是像井绳那么粗还是像纳鞋底子的麻绳那么粗呢?他们兴奋极了,渴望着立刻就能够驾驶飞机遨游于九天之上,去看看那壮阔美丽的祖国河山,去体会那历经严寒困苦后的春暖花开。那一刻,雏鹰们终于展开了自己的双翼。

    一晃眼,七十年就这样过去了,当年的矮小平房转变成了高楼大厦;当年的破烂飞机转变成了先进战机;当年的“解放全中国”转变成了“强军、兴军”、“伟大复兴”!我们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东北老航校的前辈们居功至伟,他们不仅为我们今天人民空军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老航校精神”永远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精神利剑,正是她教会我们披荆斩棘,永不退缩。因此,我认为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就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将这伟大的革命精神继续传承下去,再创佳绩,让后人在面对困难与挫折的时候,拥有不竭的精神力量……

    第三位演讲的是教官四团场通导连指导员李思豪,他演讲的题目是《3:0背后的故事》。他说:今天,我想借两个故事,带领大家重温一下老航校成立初期艰难创业和年轻的飞行员在战斗中成长的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时间回到70年前的1946年3月1日,中国空军历史上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在通化拔地而起。“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正式成立了!”时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何长工发出了一个气薄云天的声音。建立自己的航校,曾经是萦绕在每一个共产党人心头的一个梦想和信念。然而新生的航校起步艰难,一方面要组织机务人员搜集飞机、航材和抓紧时间修理飞机,另一方面还要培训有飞行基础的同志,争取早日飞行。但训练尚未开始,国民党反动派的飞机便频繁袭击我通化机场,企图将刚刚诞生的老航校扼杀在摇篮中。航校才成立一个半月,就为战局所迫从地面和空中向牡丹江转移。长长的列车在崇山峻岭间艰难地蠕动着。在转移至“老爷岭”时,因为铁路坡度太大,只有一台机车,火车上不去,怎么办?人来推!远远地望上去如同一群蚂蚁在搬运一截长长的树枝,就这样,火车开足马力,一步步挣扎着移动。当火车终于爬上高坡儿,所有人都被汗水和灰土所浸透,大气都还没喘匀,乐观的气息就弥漫开来。有人说:“咳,人推火车,说怪不怪,咱们还要举着飞机上天呢!”另一个说:“先别吹,等你有了儿子,那时就和他们说,你爸曾经把天地翻了个个儿!”说到这,我们不得不被他们的乐观主义和英雄气概所折服。

    宝剑锋从磨砺,梅花香自苦寒来。老航校培养出来的飞行员在抗美援朝的空中战场也得到了检验。中国空军一出手就试出了锐利的刀锋。1951年1月29日,这个日期仿佛是刻在闪着暗光的钢板上。那天上午李汉率领他的28大队奉命升空。不久,他们就发现了俗称油挑子的F-84,上下两层共8架。“好你个美国佬”,李汉古铜色的脸和硕大的鼻子顿时猛悍无比。他一声爆吼“二中队掩护,一中队攻击”。随即跃上8000米高度,李汉带着三架米格就像一束闪电飞刀直攮敌阵。但遭到突袭的敌机扔掉副油箱和炸药,也想抢占有利高度。说时迟那时快,李汉势如下山猛虎当头迎击,这叫什么魔鬼战术?一名美国佬一惊把嚼着的口香糖吞下了肚。这叫打对头,叫拼刺刀,叫刀子见红,脑袋瓜子别在腰带上拼命。“一人拼命,十人难当”敌机急忙右转,企图迂回。李汉智勇的往右一转,从敌机内侧截了过去,敌机见来势凶猛,准备脱离战区。李汉死死咬住一架,并用瞄准光环将其套牢,贴近、贴近再贴近,猛地一按炮钮,咚咚咚,打得敌机凌空开了花。飞迸的碎片险些击伤李汉的飞机。此时,一中队的另3架战机和二中队的4架战机以猛烈的炮火驱散企图反扑敌机。李汉追到海上,见一架敌机正准备转弯,一带机头,对准其尾部猛然喷火吐焰,打得它拖着黑烟妖遁而去,而此时李汉坐骑油料也已告警。

    29日加上21日的战斗,李汉共击落击伤3架敌机。两次战斗也是中国空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空战,不仅驾驶着当时最先进的喷气式飞机,而且是同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空军作战,并最终奇迹般地以3比1取得了胜利!李汉说:“这就像一个小孩子,刚摇摇晃晃学迈步,就学跑,刚学跑,就参加世界级田径赛,居然还拿到了名次!”这同时也是一个延伸的课堂,它使年轻的中国空军揭开了空战之谜,使一个从诞生起一直像农民种田般佝伏着身子冲杀的军队猛然直立起来,出手云端,从此我们有了现代化军队的视野。

    中国空军“在战斗中成长”。短短几个月,就从开始时的试探,迅速发展为以整师出动的大规模空战。正是一个个“李汉”不断用生命去战斗、去搏杀,最终硬生生在朝鲜上空杀出了一条“米格走廊”,使美军战斗轰炸机再也不敢在“米格走廊”撒野。

    时光铭记,那些筚路蓝缕中奔行于林海雪原的坚强身影。历史铭记,那些不畏敌人炮火依然艰难起飞的不朽的英雄。岁月铭记,那些凛冽行风中保障飞行训练的光辉场景。蓝天铭记,那些白山黑水上空呼啸而过的发动机的轰鸣……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的老航校精神虽经70载却历久弥新,在他的指引下,作为老航校的传人,我们一代代四团人也接力创造了属于我们的辉煌。尤其2012年教官基地组建后,团队攻克了许多全新的使命任务、全新的培训课目、全新的攻关课题,为当好教官的教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前,随着歼教—9改装不断向纵深推进,“1318”任务不断辐射拓展,团队训练逐步迈开了“向部队靠拢、向实战聚焦”的新路子。面对改革之年特殊形势、特殊要求,团队今年的任务更为艰巨,我们每一名四团人将继续发扬团队敢为人先、敢挑重担、敢于创新、敢打必胜的团队精神,开拓创新、不辱使命,以更优异的成绩向上级交出满意的答卷,无愧于“老航校传人”的称号,为团队历史谱写更壮丽的篇章。

    第四位演讲的是学员管理总队15队学员孟艳玲,她演讲的题目是《我喜欢当我的飞行员》。她说:你们也许并不认识我,也许认识我并不熟知,但你们一定知道,在吉林省长春市有个胜利公园,在公园西南角,矗立着一座纪念碑,碑顶有一架美式P—51型歼击机模型。那就是我当年的座驾。而我,是一名人民空军的飞行员。
小时候家里穷,我跟着父母放羊,12岁啊,参加了游击队,后来编入工农红军。我可是16岁就加入了共产党,也在16岁担任了师政治部主任,19岁就任军保卫局长。用你们今天的话来说,那是年轻有为,前途不可限量。
可我们那时候当兵就为了打鬼子,哪里会想着当官的事。我都记不得有多少的兄弟在战争中牺牲了,对我们来讲,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1937年3月的石窝山血战中,为掩护红四方面军后撤,我的兄弟们几乎全部战死。我跟几名战友与敌人拼到最后跳下山崖,死里逃生,在山洞里躲避数日,历尽千辛万苦化装回到延安。

    年底,我被组织派往新疆航空队培训班学习飞行,1938年5月顺利放单飞。由于盛世才的倒戈,1942年我被捕入狱,在黑牢中度过四年,严刑逼供、死亡威胁、金钱引诱,经历了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但我跟战友们依然模拟飞行,反复训练。出狱后,得知组建我们自己的航校,我便来到了航校担任飞行二大队队长。

    飞行是勇敢者的事业,这话从我们当年就说。因为从我们学飞行开始,便是在战火与硝烟中起飞的。有一次,我和战友吕黎平各驾着一架隼式战斗机起飞。刚拉起,机场东北方向冷不丁钻出8架P-51战机,啸叫着朝我们迎面袭来。

    那股嚣张劲,让我恨不能冲上去跟他好好干一仗。可是我们别说战斗性能不如人家,就连飞机的起落架都是用枣木棍固定住的,压根就收不起来,飞不快也飞不好。最要命的是,飞机上压根儿就没有配备机枪子弹。

    情急之中,我迅速爬高加速,占领有利位置,做出攻击敌机的态势。嘿,那小样,立即掉转逃离,吓得连副油箱都丢了。

    1949年4月1日,华北军区航空处在北平成立,我便担任了处长。此前,我组织实施了对平津地区国民党空军机关、机场、仓库、工厂及其遗弃飞机和航材的接管。南苑机场是接收的一个重点。正在全面溃败的国民党是不甘心失败的,对丢失在南苑机场的飞机和物资设备落入我们手中也是耿耿于怀。5月4日上午8时左右,从青岛出动6架B-24突袭南苑机场,一阵狂轰滥炸,毁机4架、房196间,伤亡24人。

    当时,中央机关已迁北平,拟在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正在筹备,开国大典也在酝酿中,北平的安全关天。党中央决定迅即建立一支空中防空力量,以御敌可能的空袭。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召见常乾坤和我,传达了中央的决定。周总理说,为政协会议顺利举行,决定在南苑成立一支飞行队,保证北平的安全,必要时还可协助陆军解放长山列岛。

    “我要到到飞行队去,到空中第一线去!”我向组织提出去公主岭参加P-51战斗机的改装飞行,提了好几次组织就是不答应。6月中旬,我再次写报告给我的老上级,聂荣臻司令员,费劲口舌,总算批准了我去开飞机!

    没错,我爱开飞机,喜欢当飞行员!还记得有一次啊,我陪同朱德总司令到南苑察看已修复的飞机,我还向朱总司令进行了飞行表演。总司令仰头弯眉,看着从长征路上走过来的我们红军干部驰骋天空,特别高兴。

    我的战友杨成武也随观。送走总司令,大家聚在停机坪上嚼舌根。有人说:当年杨成武是你的同事,现在都是平津卫戍司令了。我淡然一笑,对他们说,“他当他的司令官,我喜欢当我的飞行员。”

    抵达公主岭机场,航校本来安排我先到长春校部休息几天,但飞行队要马上组建,北平更是时刻面临危险,哪容得我休息。到达公主岭的第二天,也就是6月28号凌晨,我早早地来到起飞线,上了一架用于对空指挥的P—51,进行座舱实习。飞行结束后,我走出了机舱,翻开笔记边走边看。

    而那一刻,我没有想到,死神的魔爪正在向我伸进,而我连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一架飞机在我的身后滑行而来。飞机越来越近,可我丝毫没有察觉。

    “砰!”飞转的螺旋桨切过我的头部,我眼前一片漆黑,再无任何声响。我知道,我的生命就此终结了。
咳,人终有一死,现在想想也没什么。这不,老航校的历史铭记着我呢,老航校的传人惦念着我呢,新中国也没把我忘了啊。

    1949年8月1日,长春胜利公园建起了我的纪念碑,碑正面上方“忠贞为党”四个大字闪闪发光。文化大革命时,我因身份牵连,纪念碑也被捣毁,新纪念碑于1980年8月1日重建,碑上写有“方华烈士纪念碑”。

    我是幸运的,时至今日,大家仍记得,我方华身经百战,三次负伤,两次入狱,却忠贞为党,矢志不渝;我也是幸福的,时光流转,蓝天路上后来之人仍记得,我方华跨过雪山,走过草地,上过战场,下过刑场,信仰如磐,质朴如初。

    我生平很少照相,仅有的几张照片怕是也都没有了。但也无妨,“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五位演讲者是飞行四团机务定检中队政治指导员宋连龙。他演讲的题目是《你伴我成长、我将你传承》。他说,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三个老航校的故事,虽然年代久远,但历久弥新。这三个故事让我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有了不同的收获,让我从一个农村的孩子成为一名飞行学员,停飞后又成长为一名政治指导员,可以说,老航校故事一直激励我成长。

    第一个故事从参加过抗美援朝一个老兵讲起。他是我的一个老邻居,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给我们这些孩子讲朝鲜战场上的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当数“飞机上刺刀”。

    记得老人是这样讲的:当时,在朝鲜战场上,我们的飞机数量少,飞行员几乎都是小年轻,更别说是打仗啦,有些人飞行技术都没学好,可以说是要啥没啥。但那时候的人不怕死,一心想着把老美从天上打下来。以“刺刀见红”的劲头,和老美决斗。有的飞行员开着飞机就向敌机撞去,老美看中国飞行员不要命啦,吓得掉头就跑,被打的凌空爆炸。还有的飞机炮弹打光了,就把自己的飞机作为最后一发炮弹和敌人同归于尽。靠着这种 “空中拼刺刀”精神,硬是把美国佬打回了三八线。

    这个故事让当时年幼的我兴奋不已,我被前辈的英雄事迹和辉煌战绩彻底震撼了,幻想着自己有一天驾驶着装上刺刀的战机,插入敌心脏,砍下魔鬼头,消灭侵略者,一个也不留。从那以后长辈们问我“长大后想干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开飞机”。老航校故事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一颗当飞行员的种子。

    后来,这颗种子终于在2007年8月22日发芽了。这一天,我来到空军航空大学报到。入学之初,我被航大的历史深深吸引,将军的摇篮,英雄的摇篮,航天员的摇篮让我对未来有了无限的憧憬。走廊里的几个大字“将军从这里起步”无疑又给我打了一针兴奋剂,仿佛这几个字就是写给我的。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我文化课成绩名列前茅,体育训练成绩样样优秀,还当上了班长。

    然而,2008年9月在一次篮球比赛中,我的左脚扭伤,医生建议我全休一周,半休一个月。这对我两周后的跳伞训练无疑是雪上加霜。当时,听老学员说“参加不上跳伞就得停飞”。停飞?不,不会的,怎么会发生在我身上?虽然嘴上这么说,但绝望的情绪却开始在我心中一点点蔓延。

    两周后,其他战友开始了紧张的地面跳伞训练,而我只能在一旁观望,我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甚至想到了放弃。教导员注意到了我思想上的变化,就来和我谈心。他给我讲了战斗英雄刘玉堤的故事。他说,你这小伤算什么,战斗英雄刘玉堤,在第一次感觉飞行时就晕倒在飞机上,被医生送到医院,诊断结果患有肺炎。他躺在病床上吃药打针输液,内心煎熬度日如年。病情刚刚有所好转就闹着出院参加飞行训练。归队后,看到同学们在空中起起落落,他两眼冒火,东问西问到处取经。后来,经过坚持不懈努力飞上蓝天,最终,以击落击伤敌机8架的战绩,成长为一级战斗英雄。最后,教导员严肃地说,宋连龙只要你小子坚定信念,自己不放弃,我们6队永远不会抛弃你。

    在刘玉堤故事的激励下,在队干部、教员、战友的帮助下我顺利的完成了跳伞训练,重拾起飞行信心。我相信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要战胜自己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下团后,我看见教员胸前挂了个“T”,我暗暗下定决心,告诉自己将来也要成为一个“T”,结果这个“T”不是“特”,而是“停”。

    2010年3月21日,我因身体原因停飞了。那一刻我很淡定,因为我努力过,我真的无怨无悔;那一刻我很从容,因为我有了目标,我必将勇往直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魏岳江、韩缙熠:以血肉之躯诠释、捍卫世界和平和履行军人神圣使命——写在建军成立89周年之际
·下一篇:王丽霞、张兴元:甘肃高台少儿红色故事演说大奖赛圆满结束(组图)
·陈龙狮:东北老航校革命先辈子女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七——记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与空军航
·特稿:东北老航校革命先辈子女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七——记东北老航校研究会与空军航空
·特稿:走进密山——“啊,摇篮”团纪念东北老航校70周年,追访前辈事迹系列报道之四(
·王子禄:走进密山——“啊,摇篮”团纪念东北老航校70周年,追访前辈事迹系列报道之四
·特稿:走进密山——“啊,摇篮”团纪念东北老航校70周年,追访前辈事迹系列报道之四(
·王子禄:走进牡丹江“热烈欢迎老航校亲人回家”——“啊,摇篮”团纪念东北老航校70周
·特稿:走进牡丹江“热烈欢迎老航校亲人回家”——“啊,摇篮”团纪念东北老航校70周年
·特稿:走进牡丹江“热烈欢迎老航校亲人回家”——“啊,摇篮”团纪念东北老航校70周年
·陈龙狮:东北老航校革命先辈子女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六——记寻根之旅挖掘出朱瑞将军任
·特稿:东北老航校革命先辈子女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六——记寻根之旅挖掘出朱瑞将军任航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中共延安五老研究会拜会人大教授张希坡先生(图)
特稿:我的父亲(组图)
李雪松:我的父亲(组图)
特稿:我的父亲(组图)
胡燕清、桑吉飞:高台县举办“传承西路军魂·弘扬红
特稿:高台县举办“传承西路军魂·弘扬红色文化·发
陈龙狮:东北老航校革命先辈子女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
特稿:东北老航校革命先辈子女寻根之旅系列报道之七
顾学勇: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临泽战役纪念馆开展“中
特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临泽战役纪念馆开展“中国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