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我的父亲(组图)
2016-06-13 13:49:21
作者:李雪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李鼎铭

李振三

    李雪松,女,1942年出生于延安,中共党员。李鼎铭之孙女。
    1949--1950延安保小学习
    1950--1951西安保小学习
    1951--1953北京华北西苑小学学习
    1953--1957华北西苑小学
    1957--1963北京师大女附中学习
    1063--1969北京医学院学习
    1969--1997西安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职工医院主任医师
    1997至今退休

    我的祖父叫李鼎铭,大家都知道,他是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曾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41年夏,李鼎铭先生在边区参议会上提出“精兵简政”的议案,震天介响,受到大多数议员的大力支持,得到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赞赏。

    提起我的父亲李振三,大家可能感到陌生,他是一名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中医师。多年来,中医遭受排斥和怀疑,中医师遭受冷落是必然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重新找回了中医这个中华民族的“弃儿”,号召大家振兴中医药事业,我更加坚信自己家的祖业,为自己的祖父和父亲而自豪,更加怀念自己的前辈。

    一.开明绅士,民主仁人

    李鼎铭(1879~1947)原名李丰功,陕西省米脂镇桃镇桃花峁村人。幼年家贫,无力延师,1895年寄住舅父杜斗恒(杜聿明之叔父)家中就读。李鼎铭自幼勤学好问,刻苦钻研中外历史、数学、天文学、中国古代哲学及经史子集,兼习医学,博览群书,孜孜不倦。

    1903年,李鼎铭赴绥德州应考,取为廪生(廪膳生员,科举制度名目之一,中国明、清两代由府、州、县按时发给银子和补助生活的生员)。因看不惯清末官场的腐败乱象,拒绝做官,决心致力于振兴地方教育事业。1904年回乡教私塾,后又在临水寺创办完小,1910年在绥德中学堂任教。

    辛亥革命后,李鼎铭拥护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在当地提倡放足、剪发、禁赌、破除迷信和兴办学校。1913年任米脂县东区区长,期间利用临水寺庙宇开办米脂县第一所国民小学,并兼任校长。1916年受聘于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担任国文、数学教员。1918年返乡行医,并和当地群众在桃镇创办国民高等小学,担任校长。1923年,李担任榆林道尹公署顾问、科长等职。

    李鼎铭一生淡泊明志,不慕高官厚禄。1926年,他对当局彻底失望,遂称病辞官返回故乡,一面行医,一面为地方公益事业服务。尽管经济拮据,但他多次拒绝了杨家沟大地主马醒民等的邀请,拒绝做马醒民的总管家。他为人公正,主持正义,因而在当地群众中颇有影响。

    李鼎铭青少年时期,受其舅父杜斗恒的影响,对中医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十分喜爱钻研医术,潜心研读《本草纲目》《皇帝内经》等历代名家医书,广览各种医刊(这些书籍后又传给我父亲,保存至今)。李鼎铭深究医理,收集民间医药方,博采众长,边学边用,辨证施治,诊病准确,谙熟药性,精于炮制。功夫不负有心人,坚持自学数年之后,李鼎铭成为米脂县远近闻名、德艺双馨的中医师。

    李鼎铭教书从医,紧跟共产党,为维护民族利益,为共产党出谋划策,殚精竭虑,贡献出全部才智和精力,一介书生的满腔报国热血洒在了黄土高原。李鼎铭一心一意拥护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人民解放事业贡献了一切。胡宗南侵犯延安,跟随中央边区政府转战陕北,66岁高龄身体孱弱,昼夜骑马颠簸在崎岖的山路。那次李鼎铭已经东渡过了黄河,毛泽东留在河西要开会,他又返回佳县,去往绥德途中劳累过度,脑溢血医治无效去世。

    中央大队人马东去山西,前往河北西柏坡迎接新中国的诞生,李鼎铭却长眠在黄土高原。他留下了一匹马,一个随身的文件小木箱,一杆旱烟棍,一身八路军制服,留下了爱国救民的眷眷之心,他所有的亲人们始终如一的跟着共产党,建设着伟大的祖国。

    二.父子情深,子承父业

    我的父亲李振三,字子纲,1889年9月26日生于陕西省米脂县桃镇桃花峁村,是李鼎铭先生的长子。李家虽家境贫寒,却以“耕读传家”闻名乡里。

    父亲自幼聪明好学,祖父对他很是喜爱,精心培育,严格要求,父亲就读于祖父在临水寺创办的完小,直到毕业。1911年2月,父亲到绥德中学学习,1916年毕业。1917年受祖父之命,父亲在家乡筹建桃花峁小学(现在称“鼎铭学校”),兼任校长并任教,主要教国文、算术。他们把好的窖洞让给其他老师住,自己和祖父住在一间小房子里。他们推行新式教学,打破了八股文的条框,一律使用白话文,还给学生门讲授康有为、梁启超维新变法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学生们深受教益,激发出高昂的爱国热情,很多学生后来成了共产党的领导干部。

    李鼎铭父子情系劳苦大众,从不嫌贫爱富,经常减免部分学生的学费。1917年,桃花峁村遭遇灾害,村民生活困难,他们带领学生课余时间参加建校劳动,种菜植树,自力更生,改善学生生活,减轻家长的负担。

    这段时间,父亲成为祖父创办地方公益事业不可缺少的得力助手。他们提倡新式教育,让女子放足、走进学堂,我姑姑和我母亲就带头放足、上学。师生们经常帮助村民调解家庭争议,排解地方纷争,维护农民权益。

    父亲自幼聪慧过人,祖父在村里试办中医实验所,父亲在给祖父当司药的过程中,父亲就已经暗暗刻苦钻研中医中药。后来,他亲自开辟荒地,种植药材,上山采集药材,加工研制中药,并研究试用当地特有的草药,如宁条草(一种开黄花、有须根的草)、老才洼等,治好了不少老百姓的病。

    1926年,祖父称病辞官返回故乡,专心研究医学,父亲就成了祖父李鼎铭行医的得力助手。当时祖父坐堂行医,父亲就开方取药并送医上门。他经常到偏僻的农村和疾病繁多的地方为老百姓看病。据家乡老人们回忆:“当时他们父子为群众治病吃药,从未索取报酬。富家则自己赠送钱物,贫则送给医药”。因此,深受当地群众的爱戴和称赞。一传十、十传百,不少患者闻名远道来求医,父亲则从不拒绝,随叫随到,风雨无阻,完全彻底为患者服务。祖父对父亲的成长非常满意,对李振三的高超医技和医德颇为赞赏。李鼎铭遇到疑难病症诊治时,总要与李振三共同探讨、研究,常常采纳父亲的意见下药,父子结成师生和朋友情谊。

    听姐姐说,1943年春天,祖父的肠胃病复发,卧床不起,父亲立即为其号脉、开方,亲自侍奉祖父服用,并不时调理药剂。有父亲的照顾,祖父的病情逐渐好起来了,饮食也一天天的正常了,家里人都很高兴。李鼎铭当着四个儿子和儿媳、女儿等的面讲起了家史,其中特别夸奖了我的父母,称“振三学医专心,医术比我有过之无不及,医道深,对我帮助很大”,并让弟妹们好好向哥哥学习。

    李鼎铭在病逝时有三大憾事,其中第一件就是医学未能流传后世,发扬光大。他要求长子李振三继承父志,弘扬祖医。在祖父的追悼会上,父亲深情的说:“我们将把悲痛变为力量。我们全家已有九人参加了革命工作,我们永远继承家父遗志,在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到底”。

    三.投身革命,抗日救亡

    1927年,我们李家贫困交加,母亲靠捡食野菜、野果充饥,一边侍奉病瘫的祖奶奶,一边照顾幼女幼子,还要开荒种地、种树。为生计所迫,父亲忍痛抛下妻儿,出外闯荡。他先供职于榆林陆军医院,边工作边学习,以后又到西安、甘肃、内蒙等地行医,以普救疾苦为乐,养家糊口。1932年2月到1934年3月,父亲曾在定边陕西整备骑兵旅当军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后,父亲满怀救国大志,于1937年12月30日奔赴晋西南一带的抗日前线,经其弟介绍,到山西临汾学生游击队工作。1938年2月初,父亲被调往决死纵队第六区专署工作(是共产党的外围组织,)。当年2月底日寇进攻晋南,父亲随部队转移至汾西山区。3月初奉命组织第六区兵工修理厂,担任厂长。

    在担任兵工修理厂厂长期间,工余时间,父亲仍然坚持为群众看病。1939年12月初,晋西事变发生,国民党顽固派掀起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工厂随军向北转移。12月22日到达灵石孙山区后庄后,当时的负责人宣布机关向西北方向转移,工厂解散,命令我父亲自找安全地点隐蔽。拟于晚间行动,不料被叛徒出卖,被阎锡山伪208旅415团俘虏。其后两年中,父亲在伪军监视下工作,组织不堪忍受打骂的工人自救,掩护地下党的工作,暗中寻找部队的消息。

    1941年12月中旬,祖父得到消息,报告党中央。延安保安处遂派地下工作者吕生文同志来到中部县(今黄陵县)营救父亲。为了尽快脱离险境,父亲开始装病,将自制红药水含在嘴里,谎说是吐血,要求去国统区榆林治病。吕生文和我母亲拿着李鼎铭的本名“李丰功”的印记,来到父亲身边。12月30日,他们连夜赶过封锁线,早有我边防部队迎接,将父亲接到张村。沿途,父母亲受到政府亲切的慰问和照料。1942年1月6日晚,父亲终于安全到达延安,合家团聚,非常欢喜。

    回到延安后,父亲由其弟陪同拜见了毛主席等党的领导,做了长时间的谈话,毛主席亲切的询问父亲这两年的情况,得到领导的亲切关照。领导高度赞扬我父亲的爱国热情,鼓励我父亲治病救人的精神。不久,父亲被安排在延安兵工厂(当时也叫农具厂)任副厂长。自此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先后任兵工厂厂长,难民工厂厂长,毛纺厂厂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调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工业部统计处当科长。

    在繁忙的工作中,父亲从未放松过对祖国医学的研究,始终以救死扶伤为天职,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他边工作,边钻研中医,阅读中医书刊。工余时间免费为领导为百姓看病,在延安的温家沟兵工厂,在沟横渠的难民工厂,还有磨家湾,不少患者慕名前来就诊。有一次,父亲看到一个人已被装在棺材中,家属痛苦流涕。父亲观察“死人”的面色,称“还有救”,立即把这人抬出来,给针灸、服药,终于起死回生,把病人从阎王手中拉回来了,家属感动极了,给钱送礼,父亲坚持不收,笑着说:“救人是我的本职”。

    四.治病救人,扶正抑邪

    父亲李振三一直牢记祖父李鼎铭的嘱咐,潜心钻研中医,继承祖父的中医研究事业,以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造福于民。他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他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他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求索精神,他视病人如亲人、认真负责的医德等等,都是闻名四方、有口皆碑的。

    父亲的医术在实践中很快得以提高。祖父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常常只是坐堂行医,而父亲则遵嘱翻山越岭为贫苦百姓看病,无论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随叫随到,对贫苦百姓交不起药费的,往往少收费或不收费。他高超的医术,治病救人、解难扶危的精神得到米脂县内外广大民众的赞誉。

    在延安期间,父亲常常骑着毛驴陪同祖父为首长诊病、按摩,提供保健指导。由于当时大家对中医药认识不足,给首长治病就很难,而且责任非常重大,必须得到组织批准(当时连给其弟吃中药都要经组织批准),所以祖父非常谨慎,总是与父亲反复商讨后,才下药为首长治病。父亲出诊总是随身带着他的针灸包,可大家对针炙存有偏见,往往派不上用场。但是,父亲诊病果断,勇于担当,处方大胆,他们高超医技和明显的疗效得到首长的信任和高度赞扬。这为后来发展祖国医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53年以前,父亲担任领导职务,为党勤奋工作,还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免费为群众治病。在我幼小的记忆中,几乎每天中午、晚上下班前,就见门里门外排满了看病的人群,父亲下班一进门顾不上吃饭喝水,放下公文包就坐下为患者诊治。父亲看病很认真仔细,号完脉总要先了解病人的思想状况,对病人十分亲切和气,要先讲病因,再讲治疗的道理,使病人对战胜疾病有信心(父亲称治病先治心),然后开方。他开了药方,还要告诉病人如何煎药,如何加水,饮食起居,一一交待清楚,还要抽空亲自上门诊治,随访,负责到底。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高台县举办“传承西路军魂·弘扬红色文化·发展红色旅游”诗歌朗诵活动(组图)
·下一篇:特稿:让红色旅游“红”起来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三)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二)
·特稿:让红色旅游“红”起来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一)
·特稿:街坊里的红色记忆——缅杭城小营里的红色记忆(组图)
·特稿:云岭逸风·新四军军部遗迹
·特稿: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工会委员会暨第一次全体大会顺利召开
·特稿:两当兵变纪念馆开展“两学一做”学习交流会(组图)
·特稿:徽县招商局一行参观两当兵变纪念馆(组图)
·特稿:参观渡江战役纪念馆 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三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三)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二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二)
李家武:让红色旅游“红”起来
特稿:让红色旅游“红”起来
胡遵远: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一
特稿:安徽省金寨籍老将军、老红军的长征故事(一)
李靓洁:街坊里的红色记忆——缅杭城小营里的红色记
特稿:街坊里的红色记忆——缅杭城小营里的红色记忆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