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月9日,进入贵州的红六军团在肖克、王震、甘泗淇的率领下,攻占了铜仁市江口县城,军团部、司令部、红军医院等机关驻县城,其中军团部驻当地大地主杨德和家。因杨德和是个开明地主,对红军比较热情友好,受到红军的优待,并在其大门上贴出“不得伤其人,不得用其物”的标语。当晚,军团部在驻地召开师团干部会,研究休整扩军,打富济贫,迎接十八师归建等事宜。
在红军的宣传鼓动下,江口县共200余人参加了红军。当地群众积极为红军当向导,抬伤病员,缝制衣服等。
我们要到江口县城寻访红六军团军团部的旧址。此前,我们只知道军团部旧址在滨江街上的原大地主杨德和家。当年杨德和家是一座四进的四合院,前面临街是一幢三间一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第二进是堂屋,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三进是住房,为一楼一底木质结构的房子;第四进是住房,为二楼一底砖木结构的房子。时过境迁,如今的杨德和家肯定不是原样了。
果然,我们从进入江口县城滨江街开始询问,直至最后,也没有看到杨德和家四进的四合院。解放后,因为杨德和是大地主,他的房宅分给了群众,政府机关也占用了一部分,即四合院已被分割。所以,我们能够找到的,只是杨德和家原有的一部分。在滨江街上,杨德和家已掩藏在这一条新旧参杂的街道中。
从滨江街上进入杨德和家的“入口”是一个很窄的过道,堆满了各种杂物。
绕到滨江街后面,能够看到的杨德和家原来的一些院落和老房子。
杨德和家已经成了这个样子,所以,我们没有看到“红六军团军部旧址”这样的牌子。
继续寻访,我们到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木黄镇红二、六军团会师地。虽说这个会师地尚不属于长征路的范畴,但在此会师是红二、六军团的大事件,也创造了红二、六军团共同出发长征的先决条件,所以我们要去。
红二、六军团此次会师,来自不同战略区域的两支红军结成了一个更加强大的整体,并且形成了一个以任弼时、贺龙、关向应为核心的领导集体,从此以后,两个军团再也没有分开过,最后在长征途中又与来自中央红军的第三十二军(原红九军团)组成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成为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实是中国红军史上的一件大事。
要说明的是,此次会师时,红二军团还是红三军番号,在会师后才恢复了红二军团番号。
还要说明的是,红二、六军团会师的地点被黔、渝两地争议。由于当时红六军团在石阡甘溪突遭湘、黔、桂敌军24个团的包围,部队被分割成三个部分各自为战,突围后分别朝黔东苏区方向前进,因此,红六军团与红三军(红二军团)会师地点不止一处。红村网记者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采访和查阅众多历史资料,他们确定此会师过程是:
——1934年10月15日,红六军团李达率领的部队首先在贵州沿河水田坝与红三军一部接上了头,贺龙得知红六军团的艰难处境后,亲率红三军主力急进,南下接应红六军团其余部队;
——10月24日,红六军团领导人任弼时、萧克、王震、张子意、李达、甘泗淇、袁任远与红三军领导人贺龙、夏曦、关向应等在贵州印江木黄会面,两军主力部队汇合,后转移至石良(梁)。
——10月27日(应为26日),两军会师大会在今重庆酉阳南腰界举行,会上,任弼时宣读了中央贺电。
现如今,木黄镇建成了会师广场、会师纪念馆、会师纪念碑,还在镇外标示了一棵会师柏(树)。我们逐个看来。
木黄会师广场在木黄镇的木黄街旁,于2013年9月建成。广场临近道路的路旁,立有“木黄会师广场”石碑。
会师广场划分为三个区域,一是中心广场区(占地面积5420㎡),二是滨河观景区,三是停车服务区。不同区域充分展示市民休闲、民族特色和木黄会师三大要素。
在中心广场区正面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展现了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情景。浮雕正中握手的领导人是贺龙、任弼时。
浮雕背面镌刻着《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示意图》和《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记》。
碑刻《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记》全文:1934年5月24日,夏曦、贺龙、关向应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即原红二军团,由洪湖地区转战千里,5月14日,从四川彭水西渡乌江挺进黔东。6月1日,红三军占领了沿河、印江、德江、松桃、酉阳、秀山六县毗连地区,收编了活跃在黔东各地的大部分神兵,组建了黔东纵队,后改编为黔东独立师。6月19日,中共湘鄂西分局在枫香溪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黔东特区,7月2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在沿河铅厂坝召开了黔东特区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建立了贵州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1934年8月,任弼时、肖克、王震率领的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先遣队,奉命从湘赣革命根据地突围西征,历时三个月,经湖南湘桂边入黔东,在历经数次艰苦卓绝的战斗,挫败十倍于我的湘桂黔敌军围追堵截后,于1934年10月24日与红三军主力在木黄会师。会师后,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肖克、王震等两军领导人在木黄水府宫召开紧急会议,作出了两军统一行动、统一指挥的重大决策。10月26日,在四川酉阳县南腰界隆重召开两军会师庆祝大会,党中央特致电祝贺,并决定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番号。随后,两军团挺进湘西,创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是彪炳中国革命战争史册的重大事件,是红军长征史上第一次会师,有力地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为遵义会议的召开作出了杰出贡献;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是两军团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的转折点和里程碑,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成为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之一;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不仅使木黄成为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的重镇,更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今,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会师纪念碑已成为贵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贵州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在中心广场区两侧立有领导人半身浮雕像和他们的生平简介。左侧是红三军领导人贺龙、夏曦、关向应;右侧是红六军团领导人任弼时、萧克、王震。
在中心广场区两侧还建有红军亭,亭柱上书写着“千里转战木黄会师垂青史”。
在广场上可清晰看到掩藏在木黄镇将军山半腰上青翠松柏间的木黄会师纪念碑。
在广场的滨河观景区(临近木黄河),一座2米高的贺龙钓鱼雕塑竖立在钓鱼台。
木黄会师纪念馆离会师广场不远,在木黄街上的水府宫,1984年10月正式开馆。牌楼式大门通面阔13.9米,通高9.1米,为三重檐四柱三层砖石结构,门额竖书“水府宫”三字。在“水府宫”题名下,是萧克题字“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 会师纪念馆”。当年红二、六军团的军部就设在水府宫内,两军领导人任弼时、贺龙、萧克、夏曦、关向应、王震等在此召开过紧急会议。
“水府宫”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为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坐落于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新木街中段,印松公路旁,坐西向东,占地面积887平方米,建筑面积579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天井、正厅、后厅等建筑。
1984年10月木黄会师纪念馆正式开馆。会师纪念馆保持了水府宫的院落建筑格局,沿中轴线上依次建有牌楼式大门、戏楼、耳房、天井、正厅、后厅等建筑。院落一进为戏楼,石砌台基,鼓形石柱础,斗拱式葫芦宝顶,琉璃瓦履面,前檐两根雕狮,望柱为抱厦,卷棚为正方形藻井重叠呈莲花状,横枋浮雕“空城计”等5幅历史故事图案,两端饰浮雕龙头相向。戏楼南北翼角高翘,饰云雷纹,周卷枝叶纹。各个展室布置在正厅、后厅等屋中。
会师纪念馆中的《前言》很简洁。
会师纪念馆中的展陈分为:第一部分 黔东特区;第二部分 红六军团西征;第三部分 木黄会师;第四部分 重返会师地。
关于“木黄会师”部分的展示内容,选择介绍如下。
在会师纪念馆中,还保留了当年会师后几位领导人的休息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