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龚兢业:土地革命时期的川陕(达州)风云
2016-05-12 09:52:43
作者:四川省秦巴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龚兢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27年4月,国民党发动反革命政变,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四川省临时委员会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武装斗争方针,号召各地共产党员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起义。达州籍共产党员王维舟、周伯仕、牟正国、张晓飞、唐伯壮、徐德、孚际权、代子光等先后回到家乡,在宣汉、开江、大竹、达县建立党的组织,开展群众工作,先后发动了固军坝农民起义、川东游击军三次武装斗争、虎南暴动等,有力地打击了军阀和土豪劣绅势力,发动了广大穷苦百姓参加革命,为红四方面军入川及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2年12月,张国涛、徐向前、陈昌浩、李先念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挥师入川,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在川陕两省的20余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发展红军10倍以上,使川陕苏区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个大区域。在粉碎敌人“六路围攻”后,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西渡嘉陵江,开始长征。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坚持战斗两年零四个月,不仅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还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一个县(宣汉)建立一个军的罕见奇迹——以川东游击军为基础,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壮大了革命力量。红四方面军有力的配合了中央红军的斗争,为完成长征和促进革命新局面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巴渠大地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遗存了厚重的文化遗产和伟大的红军精神。

    一、固军坝起义•点燃川东革命火焰 

    1929年4月27日,在川东党组织领导下,王维舟、李家俊、唐伯壮、雷玉书发动万源、宣汉、梁山(今梁平)、开江等县工人、农民300余人,在万源固军坝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红军川东游击军第一路,后改为“四川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李家俊任司令、雷玉书任副司令,燃起了川东土地革命的熊熊火焰。此后,游击队在这个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到1930年 3月,建立了以固军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游击军第一路先后粉碎了军阀刘存厚部的两次围攻,得到较大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到宣汉、万源、城口、开江等县的边界地区。固军坝起义的胜利,使军阀刘存厚极为恐慌,先后三次调兵进行“围剿”。游击军采取“诱敌深入”、“以逸待劳”的作战方针和灵活多变的战术,与实力雄厚的反动军阀多次作战,屡战皆捷,轰动全川,确有第二井冈山之气概。此时,红军游击队发展2000余人,建立了1000余平方公里的革命根据地,成立1个县农会、4个区农会和23个场农会,革命力量大大加强。5月,游击军第一路在国民党军队的强大攻势下遭到失败。

    固军坝起义在川东革命历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红色篇章。它打响了共产党在四川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建立了四川第一块革命根据地——川东革命根据地,诞生了四川最早的工农红军,为川东游击军的发展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打下了群众基础和组织基础。它被誉为“第二井冈”,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等著名农民暴动一并载入了中国军事史。让我们记住为领导固军坝起义而英勇牺牲的李家俊、唐伯壮、雷玉书等烈士。

    李家俊(1903-1931),四川万源固军乡人。1922年考取上海同济医学院,后回固军坝创办学校,倡导“素质”教育。1926年与王维舟、陈毅等结识,开始从事革命活动。192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4月,与王维舟一道发动和领导了万源固军坝农民武装起义,后调中共四川省委作军事工作,任中共川东特委军委书记、江巴中心县委军支书记,负责领导以重庆为中心的川东各地的武装斗争。同年10月,被叛徒出卖入狱,10月29日,在重庆英勇就义,时年仅29岁。他被称为“四川的澎湃”,在狱中墙壁用鲜血写下慷慨悲歌:“身似虎,气如虹,哪堪囚蛰在笼中。 安邦志,济民衷,潜伏爪牙,忍气吞声,任彼小丑且横行。他日身返潭穴后,再作霖雨济群生!”

    唐伯壮(1899--1929),名身烈,字伯壮,化名蒋虚谷,达县黄都乡人。1923年考入成都法政专门学校,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四期,随师北伐,参加八一南昌起义未遂,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到家乡后,与王维舟一道共同策划并领导固军坝武装起义,曾任固军坝起义部队党代表兼政委。1929年6月,奉省委指示,到虎城、南岳、大树地区发动群众,迎接向川东转移的遂宁、蓬溪邝继勋起义部队。9月,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其厚禄引诱、酷刑加身,但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写下中国红色经典诗歌——《狱中月夜感怀》:“拼将壮志誓牺牲,踏破血路追先烈。壮志未酬系囵圄,此生遗恨终难灭……”。9月20日,军阀刘存厚下令在达县监狱将唐伯壮秘密处死,刽子手用石灰袋子将其嘴鼻捂住,窒息身亡。伯壮牺牲后,其胞弟唐仲明继任川东游击军第一路政委。1930年,在万源白马庙与敌作战中负伤被捕,亦遭杀害。

    雷玉书(1901--1929),1923年参加王维舟秘密组织的共产主义小组,积极参与革命活动。1925年12月,接替王维舟任宏文学校校长,从事革命活动。后协助王维舟组织农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任特务队队长,屡次率队伏击敌军,威名大震。1929年3月,奉命担任固军坝起义副总指挥。战斗中被内奸开枪受伤,壮烈牺牲。

    二、川东游击军•威震四川反动军阀

    1929年4月~1930年7月,四川省东部的万源、宣汉、梁山(今梁平)地区农民起义武装和国民党军起义的2个连,先后组成川东游击军第1、第2、第3路。川东游击军成立不久,在国民党军围攻下相继失败,余部分散坚持斗争。1931年5月,川东军委书记王维舟根据中共四川省委指示,重建川东游击军,王维舟任总指挥,蔡奎任政治委员。川东游击军重建后,在梁山、宣汉、达县等地开展武装斗争,建立了数块根据地。1932年秋,部队发展到500余人,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游击军主动袭击军阀部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33年上半年,川东游击军扩大到2000余人,部队整编为第1、第2、第3支队。10月,红四方面军进行宣达战役期间,川东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11月川东游击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三军。

    王维舟创建和领到的川东游击军,在十分恶劣的环境和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同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了“三起三落”的悲壮历程。它坚持不懈的斗争,动摇了川陕一带的反动军阀统治,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为中共四川省委筹集了大量活动经费。特别是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的壮大,作出了巨大的、不可磨灭的贡献!这是达州人民一笔独特的、珍贵的精神财富。

    三、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

    上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随着徐向前、许继慎、曾中生、邝继勋等著名将领进入大别山,一支红色大军出现在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平汉路以东的广大地区,她就是挥师入川,创建了全国第二大红色根据地——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在蒋介石军队一次比一次疯狂的“围剿”面前,为了中国工农的解放,她由小到大,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屡挫屡起,越战越强,成了一支以打大伏、打恶伏著称于世的、骁勇善战的红色军团,取得了震惊世界的辉煌战绩,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极为光辉的篇章。党内历次“左”倾路线的影响和张国焘的军阀主义统治为这部历史增加了曲折和黑暗,也使它那极其悲壮的故事与光荣历久弥新,越发震撼人心。

    (一)政权建立,遗址遍布。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到达川陕边境,随即解放通江、南江、巴中等县,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红军解放通江后的第5天,在通江县城成立了以邝继勋为主席的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作为省工农民主政府正式成立之前的政权机关。1933年2月7日,中共川陕省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在通江县城召开。大会选举中共川陕省委员会,由袁克服、曾中生、吴承康、郑义斋、傅钟等37人组成,袁克服任书记、余洪远任组织部长、刘瑞龙任宣传部长。同月中旬,川陕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宣布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为指导,通过了《川陕省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大纲》,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由万源猎户熊国炳任主席。在红四方面军总指军部和中共川陕省及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红军粉碎了四川军阀的“三路围攻”、“六路围攻”,先后在仪陇、苍溪、营山、蓬安、阆中、渠县、达县、通川区、宣汉、万源等县建立苏维埃政权,隶属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管辖。使川陕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苏区发展到23个县(市),人口约7百余万,总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红军发展到5个军计8万余人。同时在这些县内先后建立了57个区苏维埃政府、247个乡苏维埃、2827个村苏维埃政权组织,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全国第二大苏区。达州境内的渠县、达县、通川区、宣汉、万源等县等成为川陕苏区的腹地,留下了众多的政权遗址和石刻标语。

    (二)扩编军队,创造奇迹。1933年10月下旬,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军与红9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许世友会师于宣汉下八庙文家祠,先后歼敌8个团,川陕革命根据地与川东游击军根据地连成一片。11月2日,红四方面军总部在宣汉南门大操坝举行宣达战役胜利祝捷会,会上,川东游击军被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3军,归红四方面军建制。王维舟任军长、杨克明任政治委员,下设第97、98、99师三个师,共1万余人,使红四方面军扩大为5个军8万余人。红33军组成后,旋即开赴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的主战场。在北起城口南至达县的千里弧线上,广大官兵殊死抗敌,为保卫苏区立下赫赫战功。同时,遭遇张国涛“肃反”的厄运,王维舟、杨克明先后离开军部,蒋琼林、冉南轩两个师长及众多团职以上干部被无辜屠杀,红三十三军遭受重创。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整编时,红33军整编为2个师4个团,第97师撤销。1935年春,参加嘉陵江战役后,红33军只辖第99师两个团,随方面军长征。不久,川陕省军区独立师编入红33军。7月,罗南辉任军长,张广才任政治委员(后杨克明)。10月,随方面军南下天全、芦山地区。1936年1月,编入红5军,红33军番号撤销。红三十三军的成立,在中国军事史上创造了一个县建立一个军的奇迹,它在捍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战斗和长征中功勋卓著,无数巴渠儿女随西路军在河西走廊战斗英勇抗敌、牺牲惨烈,为我们留下了无限的思考和不尽的缅怀。

    (三)战役众多,牺牲巨大。1932年12月至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在川陕苏区面对强大的敌人,先后开展了反“三路围攻”、营渠战役、宣达战役、反“六路围攻”、万源保卫战等一系列经典战役,沉重地打击了反动势力,建立、扩大和巩固了革命根据地。尤其是万源保卫战的胜利,不仅捍卫了川陕苏区根据地,为中央红军入川长征扫清了障碍,同时还是中国共产党在整个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创造了丰富的战斗经验。

    营渠战役。1933年9月下旬至10月初,红四方面军进行的一场经典战役。这次战役,红四方面军首长及战役指挥员采取了避实就虚、专打弱敌的方法,一举夺占玉山场。接着乘胜追击,发展胜利,攻取鼎山场,全歼守军。又充分运用胜利形势,适时发起全线进攻,攻克营山县城。红军歼灭川军第一混成旅大部和第二、第三、第五混成旅各一部,毙其1000余人,俘其团长以下官兵2000余人,缴枪2000余支,解放了营山县城,渠县大部和蓬安县嘉陵江以来广大地区,根据地向南扩展百余里。营渠战役胜利后,在渠县贵福镇建立了达州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渠县苏维埃,筑起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南大门。

    宣达战役。1933年10月16日,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发起了“宣达战役”,这次战役是红军对盘据在宣汉、达县、万源、城口的国民党军阀刘存厚的进攻。这次战役,战果辉煌,红四方面军彻底摧毁了刘存厚的“绥定王国”。经过11天战斗,解放了宣汉、达县、万源三座县城,根据地向东扩展了三百余里,把通、南、巴地区与川东游击队根据地连成了一片。刘存厚川陕边防军12个团全部被歼灭,击毙1000余人、生俘4000余人,缴枪8000余支、子弹500余万发、银元100余万元、棉布20万匹、棉衣2万套,还有兵工厂、被服厂、造纸厂、印刷厂及库存的大批粮食以及其它物资,大大增强了红四方面军的战斗力。

    反“六路围攻”。宣达战役胜利后,敌人大为惊恐,蒋介石任命四川军阀刘湘任“剿匪”总司令。1934年10月,刘湘调集川军110多个团约20万人,在空军2个队配合下,在西北起广元、东迄城口的干余里弧形线上,兵分六路,采取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以其第5路为主力,对川陕苏区发动大举围攻,企图在3个月内消灭红四方面军。此时,红四方面军发展到5个军8万余人。此战,红四方面军在历时10个月的作战中,运用“紧缩阵地”的方针,以伤亡2万人的代价,毙伤川军6万余人、俘2万余人,缴枪3万余支、炮100余门,击落飞机1架,取得了重大胜利,不仅恢复而且扩大了川陕苏区,使红军发展到10万人。

    万源保卫战。万源保卫战是红四方面军在1934年夏为粉碎四川军伐“六路围攻”而进行的一次关键战役,对保卫川陕根据地至关重要。在两个多月时间里,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红军将士共歼敌6万多人,俘敌2万多人,取得红四方面军战史上最辉煌的胜利。万源保卫战的胜利,给敌人以极大的杀伤,为川陕苏区反“六路围攻”转入反攻创造了条件。万源保卫战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反对蒋介石“五次围剿”取得伟大胜利的一场十分重要的战役。红四方面军全军将士和川陕人民为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在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发生在达州境内的这些重大战役,使达州成为川陕苏区对敌作战的主战场。英雄的巴渠人民踊跃参军参战,8万多优秀儿女奔赴前线,2万多人喋血疆场,1570多人殒命“肃反”;70余万人次贫苦妇女及其他群众担任运输任务,抢救红军伤员;无数百姓捐资捐物,支援红军;红军撤离川陕后,竟有58000多达州百姓惨遭屠杀。让我们记住这些数字,记住这段血红的历史!

    四、将星闪烁•辉耀史册

    达州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山儿女为川陕苏区的建立、发展与巩固,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共和国主席李先念、元帅徐向前,王树声、洪学智、李德生、陈锡联、陈再道、许世友、程世才、詹才芳、张琴秋等200多位共和国将帅在达州留下战斗足迹。王维舟、张爱萍、陈伯钧、魏传统、向守志、王定烈、李中权等80多位省部级高级干部诞生于此,从这里走出了21位开国将军,无数先烈长眠在此,形成血色沃土、红军之乡,其群星灿烂,辉耀巴渠,成为巴渠红色文化的核心内容。让我们记住这些“铁血”将帅。

    “无冕将军”王维舟(1887-1970),原名王天祯,四川宣汉县清溪人,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早期参加辛亥革命,率先在宣汉、达县推翻满清统治。土地革命时期,他组织建立了川东游击军,后任红三十三军军长,率领全军将士浴血奋战,史铭丰功。曾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旅长、政委,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西北军区副司令员等各种重要职务。建国后,历任中共西南局常委、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中央监委常委等职。是中共第七届候补中央委员、八届中央委员,全国人大一、二、三届常委。1943年,毛泽东亲笔书赠王维舟“忠心耿耿,为党为国”。“文革”期间被“四人帮”迫害,1970年含忿逝世,享年83岁。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王维舟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和特殊贡献的人。他是“最早”的共产党员(1920年5月加入朝鲜共产党);受列宁接见的少有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北京募捐支援苏俄十月革命的特殊人物;第一个把学校校舍建成“工”字楼、意味工农联盟的人;建立四川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人;率领川东游击军威震反动军阀的人;在一个县领导建立一个军的人;最能顾大局、忍辱负重的人;“爱民爱党心如火”的人。作为早期革命家、军队高级将领,建国后虽没授衔、担任要职,但这个人生命历程中所闪烁出来的光芒,将永不熄灭!

    “军中才子”张爱萍(1900—2003),达州市通川区罗江镇人,1925年考入达县中学19班,任学生会主席,领导学生运动。1928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随中央红军长征。抗战时期为创建苏北等敌后根据地立下汗马功劳。建国后,担任过国防部长、国务院副总理等。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参与组织领导原子弹、导弹、卫星等研制试验工作。1964年10月,成功地组织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试验,为发展我国国防科研事业和国防工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现代国防科技建设的领导人之一。他通晓诗词、书法、摄影艺术,有“军中才子”之誉。尤其在战争年代,他拍摄的许多图片成为最珍贵的历史记忆。

    “红军干才”陈伯钧(1910—1974),达州市达川区河市人。1926年入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随毛泽东一起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二方面军第六军团军团长。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途中写下大量日记,被毛泽东赞誉为“红军干才”。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9旅旅长。建国后,调任湖南军区副司令员,受命指挥部队开展湘西剿匪。后协助刘伯承组建军事学院,先后任其教育长、副院长、院长。“文革”中,遭到林彪点名诬陷。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指挥员和军事教育家,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陈伯钧日记》是研究解放军军史的重要文献。

    “军中才俊”魏传统(1908-1996),达州市达川区人。 1928年入党,1933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任红三十三军秘书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建国后,任解放军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副部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兼副政治委员、院长,中朝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国楹联学会会长、中国圆明园学会首任会长。晚年常写五言、七言绝句,写诗自称“八次过关未断头”。魏传统对诗词格律造诣很深,全国名胜古迹多有他题写的碑铭和楹联匾额。有诗选《追思集》、《江淮敌后烽火》、《魏传统书法作品选集》等传世。
“哲学大家”杨超(1911—2007,达州市达川区双庙乡人,原名李文彦。早在30年代,他在延安就从事哲学教育和研究,并担任中共中央(延安)马列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在“抗大”讲解唯物辩证法。毛泽东同志为了写好“两论”(《矛盾论》和《实践论》)成立了6人小组,他是其中之一的成员。建国后,任周恩来同志政治秘书,后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五届委员会主席,四川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

    “井冈豪杰”徐彦刚(1907—1935),原名徐兴华,四川省开江县人。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1927年,随学校教导团参加南昌起义。后随部参加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中,徐彦刚受毛泽东委派,参加对袁文才农军的改造工作。1928年2月,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1师第2团参谋长,参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历次反“进剿”、“会剿”作战。1930年任红3军第9师师长,1931年10月任红3军军长,1933年初升任红1军团参谋长,1934年任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1935年9月,被敌人杀害。1939年,朱德总司令写道,徐彦刚的牺牲“是中国革命之重大损失”。  

    “游击司令”唐在刚(1904-1935) 四川开江县广福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秘密革命工作。1928年春到江西景德镇一带组织领导工人运动。1929年3月任中共信江特委书记。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政委,参加第四次反“围剿”。后任闽浙赣军区总指挥兼代政治部主任。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任闽浙赣军区司令员,率一个团和葛源游击队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7月3日在横峰葛源磨盘山附近地区陷入国民党军重围,英勇牺牲。

    “巴山勇士”熊国炳(1898—1960年),万源竹峪关太平村人。1932年10月积极接应红军入川,参与创建川陕苏区革命根据地,被誉为“巴山勇士”。任赤卫队长、川陕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四方面军西进时任康边革命政府副主席。1937年3月,红军西路军进入河西走廊,熊国炳在浴血奋战中,历经艰险,身负重伤,为了免遭不测,隐姓埋名于酒泉市泉湖乡务农,直到病逝。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龙克:井冈山诗抄(组诗)
·下一篇:无
·特稿:土地革命时期的川陕(达州)风云
·我馆举办《福建土地革命的先驱 中国农村变革的开拓者——邓子恢》展(组图)
·土地革命时期的理论宣传
·贵州黄平县开展参加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员普查
·廖尚刚:贵州黄平县开展参加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员普查
·特稿:贵州黄平县开展参加土地革命、抗日战争人员普查
·红色风暴——中国土地革命战争的开始地
·闽西红土地革命先驱——林梅汀
·何清洋、候洁茹、尚蓉:血色土地革命情 红色征程延安行
·特稿:血色土地革命情 红色征程延安行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龚兢业:土地革命时期的川陕(达州)风云
特稿:土地革命时期的川陕(达州)风云
龙克:井冈山诗抄(组诗)
特稿:井冈山诗抄(组诗)
胡遵远: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 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
特稿:牢记总书记的谆谆教导 突出抓好三项重点工作—
顾学勇: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梨园
特稿:中共张掖市委党校组织离退休老干部参观梨园口
权晶、陈麓尧:纪念馆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打造特色
特稿:纪念馆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工作 打造特色廉政红色
习仲勋漫步在深圳滨海大道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社会各界送别百岁老人汪东兴(组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开国上将李达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组
特稿: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暨慰问新四
特稿:祝贺女红军王定国103岁寿辰活动在京举行(组
特稿:猴场会议:伟大转折的前夜——朱德外孙刘建
特稿:山西昔阳大寨举行纪念陈永贵诞辰百年活动(
特稿:旷伏兆中将百年诞辰纪念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2014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
特稿:“人民情•公仆颂”首都各界集会隆重纪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