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西永新学生队的分配情况
1951年7、8月份,江西永新学生队在22兵团25师师部教导队集训学习了三个多月,师组织处对我们进行了分配。
1、一部分同志分配到师部及师直属单位工作。如:王信康(芦溪乡厚村大队东里村人;退休前,任兵团设计院纪委副书记)分配到师政治部组织处任干事;欧阳复(东里乡阳家村人;离休前,任农九师党委办公室主任)分配到师干部部任干事;唐瑞云(安远县濂江乡峰背村人;退休前,任兵团物质局综合处副处长)分配到师后勤部商业处任会计;金越凡(离休前,任农七师128团中学校长)分配到师部学校任教务主任;文之俊(去逝前,任农七师水工团中学教务主任)分配到师部学校任教师;文毓灵(离休前,任农七师127团基建大队保管员兼出纳)分配到师后勤部驻乌苏县招待站任站长;陈圣麟(退休前,任农七师水工团劳资科主任科员)分配到师后勤部驻沙湾县招待站任站长;漆开元(离休前,任兵团统战部高级政工师)分配到师后勤部驻玛纳斯县招待站任站长;罗明伦(龙源口乡白口村人;退休前,任库尔勒市总工会副主席)分配到师机关,给贺振新政委当警卫员;刘青生(里田镇九西乡龙家村人;退休前,任奎屯市州医院放射科主任)、颜梅英(才丰乡排形村人;退休前,任奎屯市州医院护疗室护士长)、肖新民(里田镇汤溪乡洋田村人;退休前,任江西瑞昌市码头第七信箱医院副院长)等,分配到师部医院当护士(后来,有的同志又被派出学习,回来后当了医生)等等。
2、大部分同志分配到师下属的团基层单位工作。如:唐四郎(苔岭乡唐家村人;去逝前,任农八师纪委主任科员)、汤明赞(石桥乡夏阳一山村人;退休前,任农八师132团车队会计)、龙道智(才丰乡陂下村人;退休前,农十师187团二中教师)、何炳文(文竹乡陇里村人;退休前,任农八师134团中学书记)、贺桂林(江畔乡田尾村人;去逝前,任农八师134团14连保管员)等,分配到25师73团工作;肖发灿(石桥乡肖家村人;退休前,任兵团党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李龙(莲州乡黄门村人;退休前,任农十师184团连队保管员)、陈桂先(龙门乡广冈村人;去逝前,任农七师123团机务科任技术员)、张振东(退休前,任农七师123团实验站副站长)、贺敏(象形乡下坊村人;退休前,任农七师123团供水站教导员)、盛彤文(黄岗乡盛家村人;退休前,任农七师128团基建科副科长)等,分配到25师74团工作;汪昭然(洋江乡汪家村人;去逝前,在农八师136团工作)、贺治蕃(象形乡黄塘村人;去逝前,任农八师134团副政委)等,分配到25师独立营工作;我和吴荣先(烟阁乡白水吴家村人;退休前,在农八师121团工作)、陈帆(里田镇下田尾村人;去逝前,任农八师132团二连连长)、陈存德(里田镇下田尾村人;去逝前,任农八师132团机关技术员)、贺水辉(象形乡石碑村人;去逝前,在农八师121团工作)、左富安(东乡高桥楼左家村人;退休前,在农八师122团医院内科任主治医生)等,分配到25师75团工作。
二、我的分配及当文化教员的情况
记得那天是1951年的“八.一”建军节,75团的战士们都肩扛着步枪,整整齐齐地站立在团部大礼堂门前听团领导作报告。当我们来到会场时,首长就向大家介绍:“今天,师里给我团分配来了六位新战友。他们是来自江西永新县井岗山革命老区的青年知识分子,为他们的到来让我们表示热烈地欢迎!”此声一落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们六人也鼓掌并一起敬军礼表示谢意。那时,我们已是头戴有“八一”帽微、胸前佩戴有“中国人民解放军”符号的正式战士了。
部队办事素来雷厉风行。我们到75团的第二天,就分配了工作岗位。陈帆、吴荣先和我,都分到连队当文教;陈存德学技术、搞水利工程;贺水辉去当了司务长;左富安分到团卫生队搞医务工作。下面,就主要谈谈我分到三连当文教工作的情况。
1951年8月,75团三连的指导员是尹春亭同志。我任三连的文教,每天几乎都要全力拼搏办好八件事,如下:
第一件事,是利用吃饭时间,给同志们读报纸。把当时大好的国内形势、报刊上登载的好人好事等,用白铁皮卷成的喇叭筒,给大家宣传鼓劲。等同志们吃完饭上工了,我才去厨房吃饭。虽然饭菜都凉了,但我也感到有滋有味……
第二件事,是我要赶到田间地头,用喇叭广播连里的好人好事。诸如:向大家公布昨天的工作成绩,谁工效最高,谁带病还坚持工作,谁的工作质量最好,谁的团结互助精神好,善于帮助别的同志。这真是喇叭声声,催人奋进。
第三件事,是书写黑板报。把连队干部、战士中出现的典型先进事迹,写在连里的黑板上,让大家学习。这样,既鼓励了同志们的士气,又表扬了好人好事。
第四件事,写通讯稿子。抽下午时间,给团里广播室写通讯稿子,给有关报刊写通讯报道的稿件,积极做好连里的通讯报道工作……
第五件事,是教唱革命歌曲。在连里开大会前,利用会前的时间,我站在讲台前,给连队同志们教唱歌。一首教唱会了,再教另一首新歌曲。以活跃连队群众的文化生活,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第六件事,是当“老师”。即晚上教不识字的同志学文化,手把手地教,采用祁建华的速成识字法拼音教学,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看到一字不识的战士,能认识上千个生字生词,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可以自己看书、看报、写家信了。有个“九.二五”起义的老战士,叫黄玉善,他摘掉文盲帽子后,送给我一张照片。照片背后写的是:“敬爱的贺教员,你为我摘掉了文盲帽,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你的情。”一些努力学文化的骨干,脱盲后还当了连长、指导员呢!
第七件事,是给全连干部、战士当好通讯“兵”。即邮递员把全连干部、战士的家信和报纸送到连部的文教室,文教就分好信报,当天把信、报亲自送到干部、战士手中。这样可防止带信、报遗失的现象。既完成了送信、报的任务,又密切联系了群众,和广大群众打成了一片。
第八件事,是协助指导员做好连里的思想政治工作。晚上,我和尹指导员就更忙了。这时的工作,就是和战士谈心。表现好的谈,表现差的也谈,这叫扶正“压邪”。谈话的对象,有积极要求入党的骨干,也有说怪话、工作表现落后的少数战士。这个谈完了,那个又接着谈,一个晚上可以谈五、六个同志。经过谈话后,使先进的更加积极了,落后的也表现好了,使连里干部、战士们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当文教期间,我还记得两件使我难忘的事。第一件事,是背苇子,曾受过表扬。那是1952年元月中旬,正是新疆冻死老狗的冬季,西北风呼呼地刮着,天气有零下30℃左右。一个星期天早上,天刚蒙蒙亮,大家吃完了早饭。饭后,就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号声。一会儿,全连指战员就在连部集合了,连长看人到齐后,就说:“同志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昨晚连党支部开会研究决定:我们全连要在三年时间里,从地窝子搬出来,住进新盖的平房里。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要利用农闲时间积极备料,为盖新平房做准备。今天是星期天,马、牛牲口成年累月开荒犁地,的确很累,该休息了。但革命战士上午就不休息了,过一个革命化的星期天,军人要发扬战天斗地、“屯垦戍边”的精神,革命人要锻炼自己的革命意志。 上午全连人员就都去背苇子。前几天,一排、二排的同志已在下野地苇子湖割好了苇子。现在,上午背苇子,下午再休息洗衣服。立即出发。”一切行动听指挥,服从命令就是军人的天职。连长说完,连里同志们(当然,也包括连领导、业务干部)每人身上绑了一条工作绳,全体整队向西北方向的苇子湖飞奔而去。由于路况不好,路面上还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冰雪,行走起来高一脚、低一脚地发出叽叽喳喳踩踏冰雪的声音。我们空手徒步急行军,加之天寒地冻,军人的作风习惯上都是雷厉风行,所以,大家都想早去早回,少挨饿受冻。大家就都小跑步起来。远在20公里左右的下野地苇子湖,两个小时的急行军,一会儿就到了。我是第一次这样急行军,也不甘落后,他们快步走,我就小跑,虽然跟上了大家而没有掉队,可那么冷的天气,还是出了一身汗。“九•二五”起义的老兵们,通过两年多的忆苦思甜、阶级教育,思想觉悟空前提高,对工作也十分积极,干什么都是你追我赶、争先恐后,特别是在全连的集体劳动中,个个都表现的尤其突出。当天回到马号,连里还派有专人过称、记成绩呢。因此,我看到大家都是拼着老命地干活,每人的背上,就像背了一座“小山”似的,可以说,此时没有一个人偷懒耍滑的。我也想多背一点,可连领导安排了一位老排长给我帮忙,只给我捆了二、三小捆枕头粗的苇子。当时我说:“太少了吧。背这么一点点,别人会笑话我的。”可老排长说:“小文教,你是初次干体力活,以前你没有劳动锻炼过,你可别嫌这几小捆苇子少,走不多远,你就会觉得越背越重了,不信你就走着瞧吧。”果然,不出所料,我只背了一公里多,就汗流浃背、大口大口地喘气,越背越沉,但我想到了红军长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我还坚持、再坚持……一步一步把苇子背回了马号。一过称,我是背的全连最少的,然而我却累得汗流满面,衣服衬衫全湿透了。晚上,全连集合开大会,在会上尹指导员把背苇子多的战士们的成绩一一公布,一个个地点名表扬他们战天斗地的吃苦精神,说那种精神就是屯垦戍边的革命精神,也是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在那次大会上,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指导员还表扬了我。他说:“我们的小文教,今天也该表扬。他还是个小青年学生,才刚18岁,急行军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为了跟上队伍,我看他是一路小跑而没有掉队。让他背二、三小捆苇子,是我安排老排长给他捆的,他能坚持着背回来,就应该表扬。大家说我讲的对不对?”全连的同志们都鼓掌,异口同声地说:“对!”这是我根本想不到的、意料之外的事。我背的最少,还在全连大会上受到了表扬,同志们还用鼓掌声鼓励我,使我感到革命部队的温暖,连领导和战友们的可亲可爱。这是我几十年来记忆犹新、永远难忘的一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