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讲,别看有些公务员成天价服务不离口,要求别人服务的道理一套一套的,但是让他真正搞好服务还真难,他都不知如何做起?他也可能还放不下高高在上的“管理者”的架子。笔者在传播服务文化理论时,在企业(包括制造业垄断业)的员工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和共鸣,都有“观念突围天地宽”的感触。但大家普遍反映,如果政府的公务员率先更新观念,提升服务品质,将会更加有力的促进整个社会的服务品质的提高。在一些部门,冷、推、拖的现象、公文旅行相互扯皮的现象仍然不同程度的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找熟人‘跑’手续”的问题也没很好的解决。群众反映,到某机关办事手续繁琐相互推诿,不知道怎么办、找谁办、找了多少人、跑了多少腿、盖多少公章有时也办不成,就是跑成了也不知道怎么跑成的?而且也错过了有利时机。办事“求人找人托人看人”,“认识人”成了办事多快好省的前提,请客送礼成了换取优质服务的手段。现在倒是门好晋了,脸也好看了,但是 事情也不再办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的影响了发展的机遇,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社会的进步及幸福城市的打造,必须尽快转变观念积极打造文化型服务型智慧型亲民高效政府,提高人民政府的公信力亲和力感召力。
我们已经走进服务经济时代,走进文化制胜的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是:人人都是服务员、行行都是服务业、环环都是服务链、个个都是文化者、处处均显文化味。每个人无时不在的创造传播所在单位的文化和服务,文化意识民主维权意识不断强化的百姓,也正在无时不在的用文化的视觉及现代服务的标准评价“苛求”政府官员的文化品位服务意识。对文化服务自觉的公仆给与尊敬信赖配合拥护唱赞歌,而对与时代不合拍的、典型的没文化的雷人言行则嗤之以鼻、曝光放大抨击报复。
因此,要以强烈的危机感紧迫感使命感,强化服务文化自觉,建设顾客导向的服务文化,积极创建文化型服务型创新型智慧型健康型政府,着力提升政府机关在创建文化中国幸福城市中的文化服务贡献度,更好的发挥导向引领示范作用。要加强服务文化系列培训,认真的恶补服务文化课,强化“百姓是天、群众是衣食父母,为人民服务是我的使命责任天职”的顾客意识人民情结,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浓厚服务文化氛围,强化和演好“服务员”“文化使者”“形象大使”“人民公仆”的角色定位,提高主动用心用情快乐服务的动力能力,提升官员的文化品位。
要积极推行规范服务礼仪服务,制定服务细则,优化服务行为,提高公关水平和语言艺术。要强化服务督导,固化服务行为;开门纳谏活化沟通渠道,利用多种方式,倾听百姓声音,沟通百姓关注的话题,强化服务角色和服务作风;要秉承“抱怨是服务、投诉是礼物,欢迎抱怨等理念”,倾听群众呼声,把抱怨作为和谐官民关系的契机,及时有效主动负责的妥善解决问题,并举一反三,改进机关作风,创造满意政府。要借鉴优秀企业和先进城市的的创建星级服务打造服务品牌的经验,实施服务创新,积极打造服务品牌。青岛、上海、大连等政府机关,纷纷创建服务品牌,以文化引领品牌注推,提升政府机关的服务品质。
笔者在数年前,曾撰写《从官员雷人用语看政府建设服务文化紧迫感》,今天不得不再度呼吁政府加大建设服务文化的力度。因为在服务经济时代,文化已经走到舞台中央,作为人们关注的公务员,你不融入文化中,就会被文化所淘汰;你不尊重服务对象,服务对象就会唾弃你;你让群众滚出去,社会就会让你滚下来。作为公务员,为了提升政府形象和政府服务力,和谐党群关系,建设文化服务强国,当然也是为了您个人的“前程”,需要恶补服务文化课,不仅认真学习一下毛泽东的“老三篇”和论联合政府,而且要学习毛泽东培树的白求恩张思德焦裕禄王铁人等服务品牌的高风亮节;不仅要深入学习服务文化理论,而且要弯下腰深入企业,尤其要学习行业典范的服务创新经验以及兄弟城市打造服务型政府的经验,尽快成为底蕴深厚文化自觉服务自强百姓信赖的职业服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