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袁永涛,男,汉族,生于1963年6月,1984年7月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系专业,先后在永昌一中、永昌三中从事高中英语教学20多年。后从事《永昌县志》编撰工作,后调入永昌县委宣传部从事红西路军史料整理研究工作,再调入永昌县旅游局和金昌市委文明办,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成立后,被组织部门调入红西路军永昌战役纪念馆专职从事红西路军史研究工作。目前是省委命名的红西路军史研究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天下骊靬》,在港台澳地区引起轰动。2014年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西路军鏖战永昌》专著。先后下“中国共产党历史网”、“甘肃省委党史网”、“中国红色旅游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2015年被永昌县委县政府授予“永昌县首批届拔尖人才”。
赵振义:关于给东返红军人员调换骑马资助面粉饲料的经历(四十)
一九三七年春,我在皇城滩给牧主韩七(回族)家放牧羊、马时,牧主曾说,大马营滩附近来了一支红军的流散部队活动,要我们多加留意提放。只因为年前,红军在我们永昌及家乡停留住宿,又与红军打过交道和充分接触了解,红军给穷人分粮分物,对老百姓秋毫无犯,所以对如何防备红军之说,我们放牧人员并未多少防备。
到农历二月间(二月初四)的一天上午,果然从大马营山的方向来了一支四十六名全副武装并全部骑着马的红军部队,内有一位外着长袍短卦,装扮为商人,却内穿军衣的红军长官。很显然,这支部队的任务是警卫护送这位红军官长潜行东返的。
当红军人员行进至鸡冠山我们牧房附近时,牧房上的一支牧狗见陌上人骑马到来扑上去狂咬,惊动了我们牧房内的六人(其中回族2人、永昌汉人4人)正欲同出牧房张望时,听到一声枪响,牧狗已被打死了。于是我们慌忙爬上山包准备躲藏,但红军人骑已跃马扬鞭追来,向我们解释说。当我们停顿下来后,上来的人困马乏、疲惫不堪的几个红军人员(抄南方口音,语言一时听不懂)比划着说要调一调马,我当时听不懂意思,揣摩了一阵儿,我又反问,是不是你们的马乏了,要换一匹马。另一个红军说,正是这个意思,要换马。我们当即答应,并随同红军全部返回牧房。
回到牧房后,红军人员很快布置警卫岗哨,那个商人装扮的红军也进屋坐在炕上。我们提供了面粉、锅灶,由两名年轻红军开始做饭。这时那个商人装扮的红军,把我们单个叫去,向我们询问、调查了解了一些情况。接着提出了他们打死了狗,向我们征求处理意见及怎么赔偿的问题。这时我才发现曾开枪打死狗的那个红军早已被叫去罚站在那里。问我怎么办?我说,我们的牧狗很多,被打死的那只,只是多余的一只,即使打死了狗也没有什么要紧的,更没有必要赔偿。经我们这么开脱解说,才替被罚站的那位红军解了围。这个红军长官方才打发了被罚站的红军。这时,我默想,红军已经失败落难,却军纪依然严明,仅仅打死了一条狗,还说这样认真,使我们更受感动。
饭后,有一个被称叫三班长的红军带领了六、七名红军人员在我们放牧人员的陪同下到马群中捉马,用套绳套准了三匹膘肥体壮的儿马,替换了红军的三匹瘦马。说来也怪,被套中的三匹马中,有一匹黑儿马,平日十分调皮,连放牧人员也不敢接近,更无法驯服。可是这次被套后,不仅顺利备上马鞍,当缰绳递给那位商人打扮的红军手中,而且在试骑中变得很温顺。于是,我们放牧人员对这匹儿马和这位红军人员感到惊奇,莫非它生就的是这位红军的坐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