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和在国家图书馆讲述父亲王耀南的战斗经历。(李学叶摄)
王太和在国家图书馆讲述父亲王耀南的战斗经历。(陈龙狮摄)
讲座现场。(陈龙狮摄)
胡木英、李莉莉、王东哈等在讲座现场。(李学叶摄)
讲座现场,大家在认真听讲。(陈龙狮摄)
王太和与胡木英等在交流。(陈龙狮摄)
李莉莉、陈树新在讲座现场。(李学叶摄)
讲座现场。(陈龙狮摄)
主讲人王太和与大家合影留念。(陈龙狮摄)
长征路上第一桥。(王太和供图)
湘江守桥。(王太和供图)
乌江天险架竹桥。(王太和供图)
炸开天门洞。(王太和供图)
青衣江水下桥。(王太和供图)
王耀南在井冈山纪念馆的铜像。(王太和供图)
中红网北京2016年11月20日电(陈龙狮、李学叶)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和国家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父辈的长征系列讲座”,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行。20日的主讲嘉宾是:红军工兵之父、军委工程兵副司令员、开国少将王耀南之子王太和,他主讲的题目是《中央红军的工兵在长征中的历史功绩——记父亲王耀南的战斗经历》。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胡木英,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延安儿女联谊会副会长李莉莉,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王东哈、陈龙狮、王震等在京老一辈革命家的后人,以及国家图书馆读者约150人前来聆听讲座。
王太和同志首先简单介绍父亲王耀南的生平,以及父亲心目中的“红军精神”之内涵:那就是红军不怕死,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然后,王太和同志向与会者讲解了“长征路上第一桥”的故事。当年,党中央收到“中央特科”情报人员在莫雄部猎取到蒋介石绝密的“铁桶计划”,立即开始做紧急战略大转移的各项准备工作。那是1934年10月上旬的一天,洪超师长和黄克诚政委把我父亲叫到师部,洪师长说:总部命令你们工兵营务必在12日午夜前赶到于都,执行架桥任务。为了保密,当时没有讲架桥是为了红军长征,也没有告知有多少人要过这座桥,只是告知要过很多人,但军令如山倒,王耀南率领工兵营的官兵不辱使命、克服各种困难,终于在16日把这座决定红军生死的“长征第一桥”如期建好了,从此拉开了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序幕。
王太和讲解的第二个故事是:湘江修桥、守桥和炸桥。这就是著名的湘江战役的往事,是我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各战役中牺牲红军官兵最多的一次。当时,离开中央苏区的红军有8万多人,加上挑夫至少10几万人,经过湘江战役后只剩下不到3万人,即牺牲了5万多红军,其实还有几万帮助红军的挑夫也悲壮的牺牲了。王太和对与会者讲:我爸爸最不愿意讲的就是这座最惨烈的桥。虽然他按照总部命令修好了桥、守好了桥,让中央纵队等首长、官兵如期渡过了湘江;但为了不让国民党追兵追上红军,必须赶在敌人到达前按时炸掉桥,不能早也不能迟。可惜刚刚炸掉桥后,来了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肖新槐团长的部队,俩老战友还为此红了脸。解放后两老战友相见时,肖团长理解了王耀南的苦衷,同时赞扬老战友服从命令、顾全大局的正确性。
王太和给大家讲解的第三个故事是:乌江天险架竹桥,这是父亲认为他工兵生涯中遭遇困难最大的桥。在强渡乌江的战役中,朱总司令交办的任务必须完成,经勘测水流速度高达2米/秒,几乎不可能架桥。但时任前卫团的耿飚团长说:“会昌、罗坊、兴国、瑞金、于都等地的桥,不都是在不同困难条件下架的吗?难道乌江这个特殊条件就不能想出个架桥的办法来?!我们大家相信,你王耀南一定会有办法的。”后来,经过多次试验,终于用当地盛产竹子的资源,捆绑成竹篓子再加上铁锚、石头来固定,再用竹排运战士过江,经过三次强攻夺取了渡江胜利,占领了对岸,这就便于工兵营安心架桥。在红二师的大力协助下,他们动员了许多识水性的老百姓和战士们一起施工。经过几十个小时的战斗,竹排浮桥终于完全架成了。大部队源源不断地从竹排上通过。3日下午,接近黄昏的时候,毛主席、朱总司令、周副主席等中央首长来了。看到首长们来到河边,父亲生怕竹排桥出问题。只见毛主席站在江边看了看,指着桥说:“真了不起。我们工兵就地取材,用竹排架成这样的桥,世界上都没有。”毛主席一见我父亲就说:“啊!又是你们。”父亲忙说:不光是我们工兵连,还有干部团工兵连和步兵的同志,大家一起架的。毛主席笑着说:“很好,了不起。”刘伯承对此评价说:“只要王耀南有烟抽,红军沒有过不去的坡;只要王耀南有酒喝,红军沒有过不去的河。” 王太和给大家讲的第四个故事是:山洞歼敌,让敌人坐土飞机。那是1935年1月19日的往事,大部队离开遵义经桐梓才能到赤水,到了天门洞,但红二师两天未打下了。朱总司令命令王耀南用工兵炸掉天门洞,才能北上。我父亲立即率领侦察班亲自到前沿阵地侦察觉得容易拿下天门洞。父亲回忆时说,所谓比较容易下手,也不过是相对讲的。因为,敌人在南洞口就配备有三挺机关枪。为了迷惑和麻痹敌人,掩护爆破小组接近敌洞口,安放炸药,攻击部队决定用定时骚扰敌人的办法,配合工兵连的行动。夜幕一降临,埋伏在三个洞口附近的警戒分队就向敌人打枪,还一股劲儿地“冲呀”、“杀呀”地喊叫。敌人生怕红军爬墙攻打洞口,一听叫喊,就“噼噼啪啪”地盲目射击一阵。隔了一会,警戒分队再佯攻一次,又引起敌人一阵骚动。利用敌人不注意的机会,我父亲率部将六箱炸药(每箱重50斤)送至洞口。为了做到万无一失,我父亲告诉三排长陈亦民摸到敌洞口的石墙下面后,选择装药点,进行实地测量,多动脑子。紧靠洞口石墙有一道40多度的斜坡,不好放置炸药箱。他把情况摸清后,回来找了两张四条腿的长板凳,把一侧的两条腿截短,准备用以搭在斜坡上,垫平炸药箱,使炸药贴近石墙,增大爆破威力,等到总部命令,一举成功炸掉天门洞,让敌人坐上了土飞机。天门洞内1000多敌人,就这样乖乖地成了俘虏。敌人在洞内储有大量的黄金、白洋,还储备有大批枪支弹药以及食盐、粮食等物资。敌人原拟在据险顽抗的同时,尽情享用这些从各地搜刮来的著名土特产品,谁知一夜之间却成了红军的给养。这是他们原来做梦也没有想到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