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全国第二大将军县,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地、“六星上将”洪学智的出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该县先后有10万多英雄儿女参军征战,绝大部分血洒疆场、为国捐躯,解放后,被追认为革命的烈士就有11000多人,占安徽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全国烈士总数的五十分之一。今年4月24日习总书记视察该县时,深情感慨地说,“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回想过去的烽火岁月,金寨人民以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彪炳史册的功勋。”
金寨的红色历史源远流长,红色文化丰富多彩,红色资源积淀厚重,红色基因灿烂辉煌。金寨县党史县志档局作为全县档案业务的主管部门,其所属的金寨县档案馆收集珍藏了大量的革命文物资料。
进入库房大门,掀开档案卷宗,我们可以迅速地查阅徐立清所在的红四方面军决定实行战略转移、西去川陕的金寨燕子河会议场景图,长征途中写下的标语、走过的线路、使用过的战斗武器。
金寨燕子河会议场景
红军留下的宣传标语
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线路图
红四方面军使用过的战斗武器
人物简介:徐立清,原名徐映清,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参加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骑兵团政治处主任、一二九师政治部组织部部长、陕甘宁留守兵团新编第四旅政治委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任第一野战军二兵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一兵团政治委员兼新疆军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成都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3年1月6日逝世。
长征途中,身为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部主任兼总医院政委的徐立清,担当着红四方面军三个师官兵的医疗卫生保障重任,从强渡嘉陵江到三过草地,克服恶劣环境,出色地完成了医疗保障工作。解放后在授衔过程中,徐立清又让衔、让级、让位,被誉为“三让两好”将军。
(一)雪山草地里的“流动医院”
1910年在金寨出生的徐立清,19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鄂豫皖苏区,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1932年,徐立清随红四方面军向西转移,先后担任了红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处主任、第三十二团党委常委、红十二师政治部主任、第十二师党委执委,在总指挥徐向前的统率下,取得了反敌“三路围攻”战役的胜利,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1934年5月,徐立清调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9月又调任红四方面军卫生部政治部主任,掌管着全军上上下下的医疗卫生问题。医院工作是最困难的工作,尤其当时环境恶劣,又无后方,在物质条件万分困难的条件下,更不容易担负这个工作。徐立清任卫生部政委和政治部主任时,却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帮助部队渡过了难关。
1935年春,徐立清随红四方面军主力撤出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西渡嘉陵江后,部队进入川北的崇山峻岭,处处悬崖陡壁。卫生部以女同志居多,徐立清看到妇女工兵营每人身背五六十斤重的东西,行走在悬崖峭壁,就让自己带领的红军战士帮她们背。遇到下雨天,路面很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入深谷。在悬崖路段,徐立清命令战士们身贴石崖,紧紧地手拉着手,一步一步缓慢前行。下雨时,他让大家躲在石洞、崖缝或大树下,自己总是站在最外面。
强渡嘉陵江战役发动后,红军部队日日夜夜行军打仗,环境艰苦,伤病员越来越多,缺医少药。徐立清想方设法做好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卫生系统指战员的积极性,同时高度重视团结、利用老中医和俘虏医官,尽量照顾他们的生活,让他们发挥技术专长,为红军医疗卫生工作服务,从而改进了长征中的卫生保障工作,受到总部表彰。
1936年10月下旬,红西路军2万余人渡过黄河,开始更加悲壮、艰险的西征。由于红军长途远征,任务多变,缺衣少食,敌众我寡,西路军在作战中损失惨重。徐立清带领西路军总卫生部机关、医院和大批伤病员,在零下二、三十度的寒夜里,一边突围、一边救护,收容伤病员。在几个月的雪地行军中,他们饿了吃雪,渴了也吃雪。徐立清带领干部和医务人员克服巨大的困难,想方设法照顾抢救伤病员。没有消毒药水,他们就用盐水雪水;没有纱布,就撕开自己的衣服为伤病员包扎,尽力护理好伤病员。
(二)慧眼识得“最小女红军”
长征途中,徐立清除了率领医疗保障部队屡建奇功外,还曾在组织工作中担当重任。这其中,徐立清慧眼识英、发展并培养“最小红军女战士”王新兰的故事就广为流传。
“最小红军女战士”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被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王维舟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革命道理。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母亲。此时的王新兰也想和哥哥、姐姐一样跟着红军一起走。在姐姐王新国的陪同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政治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王新兰唯恐红军首长不收自己,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徐立清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听着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上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党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党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听。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
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和姐姐一起被安排在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硬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来她在战火中与开国上将肖华结为夫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