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曲是岁月的印痕,歌曲是时代的音符,更是每一个特定时期人民大众心声的呼唤和呐喊。流传至今的一首首抗战歌曲,犹如一盆盆熊熊燃烧的烈焰,炙烤着我们的灵魂;犹如一声声嘹亮的冲锋号角,震撼着当今的时代。不管是听别人高歌一曲,还是自己引亢亮嗓,顿感浑身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似乎已投身到哪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抗战岁月;似乎时时刻刻警示着我们,牢记那段惨痛历史:勿忘国耻。曾听有人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其目的是让国人、让子孙后代时刻存有民族存亡的紧迫感,唤醒人们爱国的激情和斗志。
在今天,时光虽然走远了,抗日英魂已沉睡在大地深处,而他们的精神气节铭刻在每一个炎黄儿女的心坎,成为永不麽灭的记忆。他们的光辉形象将和巍巍青山一起,耸立于这片欣欣向荣的热土。翻开每一页抗战史册,都是硝烟滚滚的画面,每一天呈现悲壮惨烈的战斗场景,每一天记录着日寇惨无人性的暴行,每一天成千上万的国民在鬼子的屠刀、枪口下丧命。那段历史,已成为中华民族永世的国殇和哀痛。那段历史,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落后要挨打,孱弱比人欺。中华民族只有壮大强盛、只有万众一心团结起来,才能屹立于世界!
在今天,虽然流行歌曲、时尚音乐风靡畅行,充溢着我们的生活空间,可经典抗战歌曲仍有它无限的魅力,受到人们的敬重、青睐和喜爱,久唱不衰,久听不厌,拥有广阔的舞台,大众化的歌迷。因为这些歌,是啼血的怒吼、是冲锋的号角,昔日鼓舞着抗日健儿杀敌的士气;因为这些歌,是我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缔造者的缅怀和歌颂。
我曾记得,读小学时老师教唱《歌唱二小放牛郎》,她说这是一首革命歌曲。当时我不晓得啥叫革命,可听着老师用甜润的女中音,神情舒缓地唱起:“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不知哪儿去了”,就情不自禁地跟着她哼唱,因为这首歌的唱词通俗易懂,生活场景跟农村孩子相吻合,大家唱起来蛮带劲。殊不知,这是一首歌颂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歌。时至今日,每年的六一儿童节、国庆节时,学校组织师生歌咏比赛时,仍能听到孩子们在唱这些经典不朽的抗战歌曲。
在我读书求学的生涯中,我学会了许多经典的抗战歌曲,如《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之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地道战》、《黄河大合唱》、《在松花江上》等,至今记忆犹新。特别是在公众集会联谊的场合,同事们让我出节目,我就高歌一曲《地道战》,博得大家的掌声。我喜欢这些节奏感强、气势恢宏的铿锵之音,而不喜欢甚至有点讨厌时下流行的一些缠绵悱恻的无骨质的流行歌曲。虽然,这与我的年龄特征、生活阅历有关,但我总认为这些歌似乎缺少了一种蓬勃向上的张力。
我们一家四口皆喜欢唱歌,唱歌成了我们生活的调味品。每年的春节、中秋节举行家庭音乐会。我总是唱抗战歌曲,妻子唱流行于八十年代的歌曲,如《在希望的田野上》、《北国之春》等。女儿和儿子则喜欢唱当年流行的歌曲,如《最炫民族风》、《小苹果》等,且载歌载舞,很是青春时尚、活泼亮丽。我责备她们为啥不学唱一些红歌,而她们反过来讥讽我思想守旧僵化,未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还唱那些老歌。我知道,这是代际间的差异。这些生活在改革开放年代的孩子们,怎知过去的历史,怎知今天幸福生活的来历?我问她们,国歌的歌名叫什么?她们回答不上。当我说出《义勇军进行曲》时,她们很惊奇。我说国歌诞生在70年前的抗日烽火中,唱国歌就是缅怀先烈,牢记那段惨痛的历史,增强爱党爱国的民族自豪感,明确一种责任和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