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王希文、尹芳:刘少奇俄裔长孙阿廖沙赴山西临汾探寻祖父足迹(组图)
2015-08-12 15:08:55
作者:王希文、尹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重走祖父抗战之路系列报道之五:

阿廖沙在仔细聆听赵刚老人为他讲述刘少奇的故事。

五同丰的房东史增产为阿廖沙讲述他从祖辈那里听到的故事。

五同丰大院其中一座房子,这里是刘少奇、杨尚昆办公的地方。

五同丰进门口,一块标示牌格外醒目。“这还是这几年才挂上去的。”房东告诉记者。

大院场景,砖石还是当年的原物,没有动过,右边的房子就是刘少奇居住的地方。

    山西临汾,刘村镇,抗战时期,传奇故事颇多,曾有“抗战初期的小延安”之称。1937年10月,山西太原沦陷前夕,刘少奇、杨尚昆等中共北方局领导人,曾一起撤往刘村镇,驻扎在“五同丰大院”。7月26日,刘少奇俄裔长孙阿廖沙在湖南宁乡刘少奇纪念馆负责人及刘村镇负责同志的带领下,来到刘村镇,与当地村民坐在一起,听爷爷当年的革命故事,寻访祖父曾在这里留下的足迹。

    屋主直到1980年才知道,原来这里住过刘少奇

    从刘村镇一个极不起眼的小巷进去,纵横多家巷口,一个“五同丰路南三巷”的标牌,将我们引进了一个三进式的老宅院,门口悬挂的“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标识牌,显得格外醒目。

    史增产,70岁,依旧精神焕发。“爷爷当年是卖酱油起的家,从我爷爷到我孙子辈儿,这座五同丰大院,可算是住过五代人了。”史增产说的院子,就是他爷爷和兄弟们建造的一个大院落,在当地小有名气。1937年10月,太原沦陷前夕,刘少奇和北方局搬到刘村镇,就住在这里。

    史增产带着阿廖沙指着西院东西两边的房子说,“当时刘少奇主席住东边,杨尚昆就住在右边。如今这些房子我都没动,现在这些砖头,还是当时的原物呢。”

    史增产是从祖辈和父辈那里口耳相传知道的一点故事。他趴在自己住的那一间屋子前,隔着玻璃跟里面的孙子打招呼。“当时,刘少奇主席每次出去或者回来的时候,都是这样跟屋子里面的老百姓打招呼的,特别和善,跟周边的邻居相处的特别好!”

    当时他们都不知道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刘少奇,只知道是一位姓陶的教官,当时,刘少奇化名陶尚行,在这一带从事革命活动。“一直到1980年,刘少奇的警卫员李应桂在刘主席平反昭雪后,故地重游,当时就我一个人在家,李应桂和我在这里坐了一下午,跟我讲了很多当时的事情,我现在知道的大部分是他当时告诉我的。”史增产说。

    李应桂时年16岁,担任刘少奇的警卫员,受到他的感染,李应桂跟院里的每一户人家都非常熟悉。“我听说是刘主席住在咱们这儿,心里头非常震惊,想不到这里还住了两个国家主席(杨尚昆后任国家主席),后来我还经常跟咱们院里的邻居们讲起这个事儿。”史增产介绍。

    多项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小镇变成了“小延安”

    今年80岁高龄的赵刚,是刘村镇的老干部,退休以后专注于当地革命史料的研究。“当时这里真的是遍地红色啊,一个刘村镇,到处都是咱们八路军的办事机构,各种革命活动风起云涌,当时一位在刘村参加革命工作的老前辈,名叫李林的,在他写的《我为抗日抗机枪》里面写的,自八路军到了这里,就变成了山西的小延安。”赵老虽然已经是80岁高龄,依旧精神抖擞,声如洪钟。

    赵刚有一个小歌谣盛赞当时的刘村镇,“祠堂传来马列声,防空洞里笔生风;五座大院铸辉煌,两刹古庙天地惊。”四句话,分别记述了刘少奇在这里从事的不同的工作。在五同丰大院的坪子里,赵刚与阿廖沙坐在矮凳上,讲述起了这四句话的来历。

    “祠堂传来马列声,讲的是刘少奇在镇里的一座祠堂里,为学兵大队的队员们讲课的情景。”赵刚介绍,当时,北方局来到这儿,为了培养更多合格的八路军战士,把流亡的爱国青年和周边群众,组建学兵大队,共600余人。“每次上课,不仅仅是学兵大队自己的队员在这里听讲,连阎锡山在土门(地名,据刘村镇95公里)设立的民族革命大学的学生,也经常背着干粮,来这里听课,加起来得有上千人呢。”

    当时在这支学兵队里面,有一位名叫贺绿汀的学员,听了刘少奇的讲课之后,非常激动,回到自己居住的防空洞里面,挥笔写下了一曲《游击队之歌》,从刘村镇唱响,传到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无数热血儿女,因为这首歌毅然加入抗战游击队。贺绿汀,这位湖南邵阳籍的音乐家,也由此留下了千古名作。这就是第二句“防空洞里笔生风”的由来。

    说起第三句“五座大院铸辉煌”,赵老不油正了正身子,激动中不免骄傲地盯着阿廖沙,“当时,北方局驻扎在我们所在五同丰大院,八路军驻山西办事处后来也搬迁到了徐家大院,再加上后来成立的炮兵团团部,在杨生光院,学兵大队驻扎在秦家院,民先总队驻扎在张金宪大院,整个刘村一下子就热闹起来了,那场面,真的是遍地都是咱们的革命队伍。刘村,成了名符其实的‘小延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罗雄:学习和弘扬刘少奇同志的抗战精神
·下一篇:无
·特稿:刘少奇俄裔长孙阿廖沙赴山西临汾探寻祖父足迹(组图)
·罗雄:学习和弘扬刘少奇同志的抗战精神
·特稿:学习和弘扬刘少奇同志的抗战精神
·吴力斌:《刘少奇廉政思想与实践展览》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组图)
·特稿:《刘少奇廉政思想与实践展览》在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开展(组图)
·王希文、尹芳: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参观洛八办纪念馆(组图)
·特稿: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参观洛八办纪念馆(组图)
·王希文、尹芳:刘少奇俄罗斯长孙在太原寻找祖父遗迹(组图)
·特稿:刘少奇俄罗斯长孙在太原寻找祖父遗迹(组图)
·李沙沙:湖南省纪委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室领导一行来馆参观(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王希文、尹芳:刘少奇俄裔长孙阿廖沙赴山西临汾探寻
特稿:刘少奇俄裔长孙阿廖沙赴山西临汾探寻祖父足迹
罗雄:学习和弘扬刘少奇同志的抗战精神
特稿:学习和弘扬刘少奇同志的抗战精神
吴力斌:《刘少奇廉政思想与实践展览》在中共三大会
特稿:《刘少奇廉政思想与实践展览》在中共三大会址
王希文、尹芳: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参观洛八办纪念
特稿:刘少奇俄籍长孙阿廖沙参观洛八办纪念馆(组图
王希文、尹芳:刘少奇俄罗斯长孙在太原寻找祖父遗迹
特稿:刘少奇俄罗斯长孙在太原寻找祖父遗迹(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语录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