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渑池县刘少奇旧居,一座三进式的豫西小院,刘少奇当年就住在中院。
阿廖沙仔细听讲解员讲述当年的故事,旁边是他的翻译。
刘少奇旧居走道,两旁是警卫员和相关党员干部的卧室。
阿廖沙与爷爷刘少奇仿制铜像合影留念。就像爷爷牵着他的手。
1995年4月,王光美来渑池时的场景。(翻拍)
王光美手迹,刘少奇最后一句话,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八路军渑池兵站旧址。这里曾是联系各地的重要枢纽
“哎,那道路,尘雾迷茫,遍地荒草、风雪,充满着动荡。风雪严寒,我们常回想,这条艰巨的道路,永远也不能忘。”这是俄罗斯著名的军旅歌曲《哎,道路》,写作于1945年苏联时期。7月28日,这首歌在河南渑池城东关海露大街95号的一座老式院落里唱响,这座院落,正是刘少奇在渑池期间的旧居。演唱者叫阿廖沙,俄罗斯人,同时,他也是原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的长孙。
在渑池县刘少奇旧居纪念馆的刘少奇仿制铜像面前,阿廖沙听取了该县博物馆馆长陈琳琳的讲述。“少奇主席是在1938年11月28日至1939年1月22日住在这里的,总共是停留了56天。”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延安召开。会议决定刘少奇同志任中原局书记。11月23日,刘少奇离开延安,前往河南省竹沟赴任,期间经过豫西重镇渑池。
这56天,在渑池县写下了意义非凡的一页。“刘少奇在渑池期间,主持召开了中共豫西特委扩大会议,举办了培训班,特别是在渑池停留期间,撰写的《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和随后在竹沟最终成书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成为刘少奇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著作。”陈林林介绍。
阿廖沙走在刘少奇曾经工作过的小院里,走进第一展厅,在一张图片面前停了下来,这是陈琳琳扶着王光美走进少奇故居的照片。阿廖沙对此颇感兴趣,“王光美奶奶是什么时候来这里的?您能给我详细讲一下当时的情况吗?”陈琳琳向阿廖沙介绍起这段让她自己都感触良多的记忆。
“这是1995年4月,王光美老夫人来到这儿瞻仰刘少奇旧居时的场景,我当时作为这儿的讲解员,就站在夫人的旁边,扶着她。”陈琳琳一下子陷入了回忆,“当时,渑池的老百姓知道夫人要来,几乎是全部涌上了街头,真的是人山人海,全城的百姓都自发在街道两边等着她。”
“夫人的车子停在了门口,我和另外一个讲解员一左一右扶着她,看到夫人下了车,街面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夫人慢慢移步走向第一个台阶,然后又折返回去,很吃力地爬上车,用手扶着栏杆,向全城的百姓挥手致意,大家热情潮涌般袭来,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我亲眼看到,不少群众都掉了眼泪,那场面真的是感人至深,对我自己而言,也是终身难忘。”陈琳琳对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
王光美怀着激动的心情,在我们的搀扶下走进了一个图片展厅,她盯着其中一张照片出神地看了看,是一张刘少奇拿着放大镜趴在地上仔细地查看地图的照片。王光美非常高兴地告诉旁边的人:“你们知道吗,这张照片就是我拍的,当时少奇主席工作到了深夜,我趁他不注意的时候拍下了这一幕,想不到还被挖掘出来珍藏展出了!”
随后,王光美移步展厅,又在一张照片前停了下来,忍不住哽咽起来,这张照片,也曾让无数中国人流泪:原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在遭受“四人帮”非人的折磨后,含冤而逝,躺在床上的妆容照。“你们知道吗,少奇主席死的时候,已经是瘦得皮包骨头了,这张照片是化了妆以后,在口腔里面插了管子,把两边的腮帮子撑起来照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