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撰嘲讽双朱、双张联有曰:“朱培德,培朱德,朱德,缺德:张学良,学张良,张良,不良”。
记得民国间有一本《迷语》书载有此联。本联具有时代政见的偏颇性,疑为国民党右派政客所撰。附注云:上联指朱培德曾任黄埔军校教官,对朱德的培植不遗余力,期望甚殷。1927年1月,朱德来江西访朱培德。朱德在杨森那里开展工作不利,就转来找老同学。而朱培德是蒋介石北伐军第5方面军的总指挥,辖自己的第3军等部守备从孙传芳手里夺来的江西。朱培德接受朱德的建议成立军官教导团,并委托朱德主持。教导团的学员除早期分配各地参加工农革命外,其余300多人后来参加了南昌起义。4月朱培德继其老师李烈钧任江西省主席,朱德被派兼任南昌公安局局长。说明朱培德对朱德是信赖有嘉的。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朱培德冒着极大的风险把共产党人朱德、郭沫若迎到南昌,郭沫若在此写下了著名的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在蒋介石破坏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清洗共产党员和革命志士时,朱培德则以文明的方式礼送三军中的上述政工干部,并在动员会上表示:“留者欢迎,走者欢送,朱某决不给兄弟们为难。”分两批用专车送往武汉,每人发给三个月伙食费及旅差费。
在混乱的年代里,朱培德进退得体,顾全大局,不喜杀戳。不谈政治取向,在做人方面,确实在一定意义下实践了古圣贤提出的准则“温良恭俭让”。擢升至国军参谋总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等职。1937年2月朱培德因医疗事故去世,年仅48岁。没有机会看见不久后发生的全面抗战。朱德闻此噩耗,甚感悲痛与惋惜!蒋介石在朱培德去世后站在朱的灵前痛哭流涕,这是绝无仅有的现象。确实,朱培德在蒋、汪,以及蒋、李(宗仁)之间,一直起着调解、沟通的作用;而他又主动放弃军权、地盘,并在放弃之后,毫不计名位,积极协助蒋介石的军事活动。平息混战、统一中国是蒋介石的目标,蒋氏没有不感激朱培德的道理。
共和国成立后,一次朱德住进庐山别墅,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便来看他,几位老朋友对这栋别墅也交口称赞。董必武听说这曾是熊式辉的官邸时,不由笑着说:看来总司令硬是与江西省省长有缘呀。朱德笑着说:你搞误会啰。和我有“缘”的省长是朱培德,不是这位熊式辉。熊式辉是后来当的江西省长,他是要我的脑壳的。朱培德对我确实是不错,要栽培我,谁知我会叛离他,他恼火得很哟。我参加南昌起义后,有人出了一副上联“朱培德培朱德朱德无德”,指责他辜负朱培德的同窗情谊及提拔任用。这么多年,也没人对出下联。朱德说着,放声大笑,几位老朋友也开心地笑了。
朱培德是国军军人,军衔为一级上将。朱德是解放军军人,军衔为元帅。二人信仰不同。井冈山时期,朱培德被蒋介石调任为湘赣“剿匪”总指挥,“模范二朱”同台竞技,但师弟奈何不了师兄,只好黯然退场。有人以此断定为朱培德无军事指挥能力,其实朱培德在随后的中原大战等作战中,屡立战功。他本人也成为国民党军的参谋总长,军训总监,军委办公厅主任,军委常委等。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中,任东路军第2梯队司令,战败后协助其父整军经武。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之后,他与冯玉祥、阎锡山、何应钦、李宗仁、张学良等成为第一批一级上将。
张作霖大帅很崇敬张良,希望自己器重的长子像张良一样有智慧,就为长子起名张学良,希望他能学习张良。后来,吴佩孚听说,见张学良没有字,就和张作霖说,既然要他学习张良,就把字叫做汉卿,因为张良是汉朝的臣子,张作霖同意了,所以张学良字汉卿。无独有偶,张学良的同胞弟弟张学铭字西卿,三弟张学曾字远卿,四弟张学思字述卿,都是从汉卿演绎而来,后来张学思将军从事地下工作时,还曾经利用张述卿作为化名。见张学良的诗有:“人言张汉卿,不合名学良。我惯冒险性,刻意学张良”。寓意是“学张良、为汉家卿相”。下联指少帅张学良知进退,明得失,平日以效汉•张良自诩。张良少年时遇圯上老人拾履和同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跨下受辱的故事,显示出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气质。张良在秦亡后便功成身退,不愿在朝为官,并道出“狡兔死,走狗烹”的话语,显露出他确有先见之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