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草是地处豫陕边界卢氏县官坡镇的深山小镇,距县城大约98公里,是卢氏县西南地区的一个通关要道,由铁锁关往西入关可达陕西洛南、丹凤等地,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商贸发达。1934年12月7日,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暨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此地,军部驻扎于关帝庙(现在的兰草中学院内)。兰草小学因此改名“红军小学”,是教育部全国百所红军小学之一。关帝庙已经成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被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月27日,群山如黛,细雨霏霏。参加活动的人民网河南分网的记者版主网友一行来到兰草红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官坡镇党委书记马俊峰早早来到这里迎候,并安排解说员引导大家参观了纪念馆,聆听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经过此地后又开辟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史。
红军军部纪念馆大门两侧分立两块石碑,左侧为一九九八年五月十八日红二十五军老战士、前军委副主席刘华清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纪念馆”,右侧的石碑上写着: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二十五军军部旧址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零零六年六月八日公布 ”。小院两侧有厦房各三间,是当年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等将领们办公居住的地方。迎面是纪念馆展厅,玻璃展柜内有红二十五军使用过的物品,包括枪支、刀剑、手榴弹、马灯、草鞋、草碗等实物,还有大量的历史照片以及长征路线地图、经过和人物介绍。
徐海东被毛主席称赞为“为中国革命立过大功的人。”这是因为什么呢?原来,在关键时刻,徐海东救了中央红军。
提起长征,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第一、二、四这三大主力红军,实际在军史上,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由红四方面军徐海东等人率领的红25军,历时10个月,从鄂豫皖根据地开始、距离达9千里先期到达陕北的小长征。而且更让人惊奇的是,三大主力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力量是不断地被削弱的,而这只红军在长征中无论是人数还是实力上反而得到了加强!
红25军原属红四方面军一部。1932年蒋介石亲率50万重兵围剿鄂豫皖苏区后,红四方面军主力突围西进川陕。留守的红25军处境日益艰难,人数由1万多减少到4000余人,而且也无电台和中央联系。1934年,周恩来派程子华辗转来到鄂豫皖苏区,指示苏区主力应进行战略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一能使部队得到发展,二是能引走敌军主力,减轻鄂豫皖苏区的压力。经过和负责人吴焕先、徐海东等研究,决定红25军主力突围西进至豫陕边界一带开辟新根据地。红25军转移前,徐海东主动推举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由军长改任副军长,人称“老军长”,吴焕先为政委。
1934年11月16日,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的一个月,不足3千人的红25军对外号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从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开始了长征。只留下一个团及地方武装重建红28军,继续坚持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斗争。
12月,红25军从河南卢氏兰草转战到陕西省雒南,开辟了有50万人口的鄂豫陕边苏区,并招收数千青年入伍。相对其它方面军在长征途中的狼狈,红25军能建立一块较稳定的根据地,这还是长征中仅有的一例。
红25军的长征虽然距离相对较短,但同样也是艰苦卓绝、悲壮惨烈。红25军一直处在孤军奋战之中,对这3000人进行围追堵截的国军常在十万人左右,其所承载的军事压力的比例,远远高于三个主力红军,但徐海东却能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绝境中力挽狂澜、游刃有余。在与追击的国民党军队作战中,四方面军出悍将的传统得到充分体现,部队最高领导总是带头挥大刀冲锋在前,徐海东、程子华都因身先士卒负过重伤,政委吴焕先在火线带头冲击时阵亡。吴焕先牺牲后,徐海东任军长,程子华改任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