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总司令在联欢会宣读了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贺电。朱总司令宣读贺电时站在大成殿的供桌上,现在这张旧木桌还在大殿里。
庆祝会师的人群中有一位长着高鼻子、蓝眼睛的外国人,他就是国际友人马海德医生。他看到了那个被众人所推崇的“红军永远的总司令”,他记叙道:朱德“瘦得像个精灵,可是身体强壮结实,长得满脸胡须,穿着一身破烂皮袄。他最令人惊异的是,看上去根本不像一个军事指挥员,倒很像红军的父亲。他两眼锐利,说话缓慢、从容,总是露出和蔼的笑容。他随身带着一支自动手枪,枪法精良。他50岁,可是显得老得多,满脸皱纹。但他动作有力,身体结实”。“红军的父亲”是马海德看到朱德后的第一印象,也许这就是朱德“红军之父”称呼的由来。马海德也看到了张国焘,也作了如实的记叙:“政治委员张国焘是个又高又大的胖子,满脸红光。我真不了解,人人都瘦下来,他怎么还能那样胖?”
如今,大殿内陈列有珍贵的历史照片、革命文物和领导人手迹。
在会师纪念塔的北侧还有将帅碑林,由军委原副主席张万年上将题名。
将帅碑林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以将帅题词为主的碑林,搜集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邓小平等百余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领导人、开国将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历任将军、参加过长征和会宁大会师的老红军、职务在省部级以上党政领导及社会知名人士的题词,刻碑文近300幅,组成了蔚为壮观的碑刻长廊。
在将帅碑林一侧有一尊雕塑,是为会师雕塑,位置较偏,一般不易看到,但从红军会师纪念园的墙外走过时都能看到。
离红军会师纪念园不远,往城外的方向还有一红军桥,不过,已经“现代化”了。
在会宁大街上常见一个显著的旅游标志,即“红军长征胜利景园”,据说,这是河畔镇群众捐资加上当地一位民营企业家出资修建的,但是收费的。我们时间有限就没有进去。
这个景园位于县城东南的桃花山上,由刘华清上将题写园名,主要包括入口剑形标志、毛泽东《长征》诗碑、景园大门和微缩的长征路上具有代表性和历史意义的20处景点(瑞金塔、红军长征门、遵义会址、强渡嘉陵江、赤水河、泸定桥、懋功会师桥、草地宿营、甘孜会师、岷山栈道、俄界会议会址、天险腊子口、哈达铺纪念馆、榜罗镇会议会址、六盘山长征纪念亭、延安宝塔、红军会师广场等),用万分之一时间走完万分之一长征路为主题,再现二万五千里征程的艰险悲壮。
在景园的广场上立着12根长征文化柱,柱高9.36米,直径1.10米,寓公元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之意。其中第3至第9根石柱雕刻大会师前后发生在会宁的几次战斗及事件。其柱气势宏大,直冲云霄,雕刻精到,内容独特,与景园入口的“三把剑”形成呼应互补之势。
“红军长征胜利景园”12根长征文化柱上的说明文字:
1、长征路上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战略转移,总行程6.5万余里,先后跨越近百条江河,征服40余座高峰及雪山,穿越茫茫草地,进行600余次战斗,突破上百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了长征。
2、艰难岁月
长征中,红军将士顶风雨、冒严寒、吃野菜、啃树皮,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超越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命极限,谱写了不怕困难、视死如归的慷慨壮歌和“革命意志坚如铁,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不朽篇章。
3、袭占会宁
1936年10月2日凌晨,红一方面军15军团直属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的带领下,长途奔袭,打进“西津门”(今会师门),攻克会宁城,打响了红军三大主力会宁大会师的第一枪,拉开了三军大会师的序幕。
4、三退援敌
1936年10月3日,红军直属骑兵第2团在曹家河畔阻击敌人向会宁城的进攻。4日,红1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率1师、2师从界石铺,73师师长赵凌波、政委陈漫远率部从郭城驿,分别向会宁城增援。5日,红军在会宁范家坡一带击溃敌军,控制了会宁城,为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肃清了障碍。史称范家坡战斗。
5、三军会师
1936年10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会宁是长征期间三个方面军实现大会师的唯一地区,也是红军到达人数最多,停留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会宁是长征的会合点,是中国革命圣地。
6、重创王团
1936年10月6日,红一方面军15军团73师219团政委李国厚带领4连,在郭城红堡子村,与敌王五田部交火,击溃王部,大获全胜。史称红堡子战斗。
7、浴血鏖战
1936年10月23日,红5军军长董振堂率部在中川大墩梁一带同敌第3军、37军展开激烈战斗,红军遭7架敌机狂轰滥炸,红5军副军长罗南辉壮烈牺牲,红5军伤亡887人。史称大墩梁战斗。
8、北山阻敌
1936年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93师获悉敌军向张城堡开进,连夜在高高山开挖战壕,准备阻击敌人。24日,敌军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红军居高临下阻击敌人,经过一番激战,红军完成阻击任务,向北进发。史称张城堡战斗。
9、巧设伏击
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31军91师、93师和4军一部为掩护主力红军北渡黄河,在宋家河畔以东的慢牛坡设伏阻击国民党关麟征部。28日,关部进入慢牛坡红军伏击圈,双方激战至午夜,红军北撤,红93师师长柴洪宇和200多名指战员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史称慢牛坡战斗。
10、鱼水情深
1936年10月,红军会宁会师后,会宁老百姓倾其所有支援红军,筹集钱粮,送子参军,救护伤员,支助红军西渡黄河,谱写了会宁人民与红军“鱼水情深”的历史篇章。
11、西渡黄河
1936年10月,红军会宁会师之后,中央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5军、9军、30军及总部直属部队共21800余人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西路军将士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牵制了黄河西岸10多万敌军,有力配合了河东红军的战略行动。
12、挺进陕北
中央红军经过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19日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消灭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肩负民族希望实现北上抗日战略转移的全面胜利。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陕北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战略后方,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天地。
在会宁城寻访即将结束,我以下面这段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中的结束语作为结尾。
由于当年中央红军(一方面军)是到达陕北后,再回头南下(西征)迎接二、四方面军的,因此,我们的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的行程还未结束。我们还得沿着中央红军的足迹继续前进,前面还有中央红军当年突破的国民党军封锁线。
我们自驾已经重走了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的长征路,敬请关注微信公共号《重走长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