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金山上的重建宣誓
芦山党研室主任、县委办支部书记骆志勇在夹金山上
朱毛旧居
今年,是红军入川80周年,也是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更是芦山老区县作为芦山“4•20”强烈地震唯一极重灾区的决胜之年,县委办支部、总工会因此开展了芦山到夹金山“重走长征路、励志促重建”主题教育活动。
歌曲——唱起有点难
18日早上8点,作为活动的策划和组织的支部书记,我穿上红军服装,带起“小蜜蜂”扩音器,和第一批参加主题教育活动的16人一起在芦山县城姜城书院上了车,开始了“长征”之行。自然,经过两年多灾后重建“5+2”、“白加黑”的办公室同志能有此机会参加这样的活动,和当年中央红军的红军战士刚见到夹金山的大雪时一样,有点兴奋,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这次活动。他们中大多虽然听闻夹金山是红军长征途中的第一座大雪山十分神往,却没有机会得以一见直到今天即将见到,有些兴奋是可以理解的。
到了芦山苗溪地段,作为党史解说员,我想让大家一起唱一首《红军不怕远征难》作为旅程的开始,大家都很赞同,可是开始还有几位跟着一起唱,后来,就成我独唱了,也许是记不住歌词,也许大都是年轻人,他们平时也很少唱这样的革命歌曲,我想应该能理解。但回想起当年这些激动人心的革命歌曲,唱遍大江南北,激励着无数的人投身革命建设事业,我们的社会国家才有如此的繁荣昌盛,我心里也不是滋味。
而今,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部分人中生出了“实际”和“浮燥”的毛病,当你同儿女讲到当年革命是如何的艰辛时,他们的回答总是“现在是什么时代?那又是什么时代?怎么能相比?”反而有些嘲讽我们这些“老古懂”的意思。但我望着车外弯弯曲曲的可能是红军走过的小路,仿佛看见红军文工团的同志正向急行军的部队用快板宣传着:“同志们,加油干,革命胜利在眼前!”文化的力量不可忽视,精神的力量更加不可估量,丧失了历史文化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灾后重建更需要历史精神的支撑。红军历史不能忘,红军精神应该传承,作为载体的革命歌曲唱起来似乎不应该太难。
宣誓——有点凝聚人心
一路上,灵关的灾后重建和芦山一样正轰轰隆隆地进行,仿佛已经没有什么新鲜感,也许身处其中的我们都有点麻木了,但我清楚地记得地震发生时,灵关和芦山一样,惨不忍睹,记者上宝兴大山上采访沿途历险的艰辛,刚刚压死人的倒塌房屋和不断的余震和滑坡,人们沧桑和忙碌,和大爱如山的情景,让人刻骨铭心,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这里曾经的红军精神,已经神奇般地融为一起了。
宝兴县委办、党研室的同事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会合在已经打造为4A景区的袖珍熊猫古城北面的两河口。在这里,南下红军在此铁索桥旁边发生的一场攻占宝兴的战斗历历在目,这是一场长征途中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战斗,战斗十分激烈,一位当时红二十五师姓刘的团长在这场战斗中,一颗流弹从耳后打入,从下颏穿出,直到解放后当上将军,他的嘴仍然歪斜着,如今,将军已逝,其夫人清楚地记得这一幕。一路上,红军于悬崖绝壁在群众的帮助下迅速抢通长短偏桥恢复古茶马栈道,确保了中央红军摆脱追兵的险关已被郁郁葱葱的草木树林和“泰山压顶”的大山所掩盖,但被打造出来的夹金山山下的红军小道倒也十分明晰,这里松树郁郁和溪水潺潺,仿佛能看见和听闻当年万余红军誓师翻越夹金山的悲壮情景。宝兴县委办的毕卉告诉我们,1935年那会儿,虽然当年时值正夏,但夹金山下也是白雪皑皑,对穿单衣和草鞋的中央红军来说,可谓“寒气逼人”。
上了夹金山,当年的白雪已不复存在,一片迷人的大草原斜挂在山坡上,盘旋而上的公路象一条漫延的白丝带,草原上成群的耗牛和羊在悠闲地吃着草,一点也没感到我们高原反映的眩晕,几只令人兴奋,不断让我们举起相机拍照的雄鹰在来回盘旋,一幅美丽的图画,让人无法想像当年红军在沿山棱向上翻越第一座大雪山的情景,只是到了山顶,刺骨的寒风,4114米的海拔让人轻飘飘的,才使感受到一丝当年的恶劣环境。
写有“纪念红军在芦山八十周年以及‘弘扬红军精神 建设秀美芦山’”的中国工农红军旗一展开,立即吸引了多数人的眼球,不少人抢着在军旗前,和穿着红军服装的我一起拍照。接下来是宣誓,“……,弘扬团结、互助、牺牲、奉献的红军精神,克服暂时的困难和不便,为建设灾后重建秀美芦山而奋斗!……”我记得这是我策划举行的第三次灾后重建宣誓了。但在这红色的夹金山顶重温这誓词,也还是令人感到新鲜和振奋的。就连山上拷食物卖的藏民也称赞不己,宝兴的同志也说开展这样的活动很凝聚人心,很不错。后来下山后才知道,有位四川精神文明网的记者临走记录下了这一瞬间,询问带队的我们县委办副主任竹世军是否可以挂在四川文明网上。
看片——让人尴尬
从夹金山上下来,我们参观了正在维修的朱毛旧居,就在迷人的硗碛电站大水库东面的岸边,这是两幢下边石头上边木头的砖石结构房,体现了当时藏家人的建筑风格。因为灾后重建维修,我们仅在看护人的特许下,进到一间底屋看了下,誓师坪、长短偏桥、大雪山……,这些旧照片清晰可人地记录下了当年一切,让人有些激动。这两处房子是从别处搬来的,据说朱德和毛泽东翻越夹金山前夜就住在这里,民间还传说,当打雷下雨的时候,当地人还曾看见过“朱毛”的影子,这不禁让我想起前阵网上盛传的“故宫魅影”,不过前者也许有些科学道理,而后者则是当地群众对红军历史的一种别样怀念,让人起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