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单位办公室十三层楼顶。初夏小雨中,遥望云蒸霞蔚中的镜山,满目翠绿,电视塔高耸云霄,山口牌楼典雅朴素,环岛喷泉美丽璀灿,烈士陵园庄严肃穆,沥青马路宽敞笔直,各种汔车川流不息,一派祥和,一派生机。雨水淋湿了我的头发和衣服,思绪把我带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那个血雨腥风的年代……
1941年3月,这里爆发了抗日战争“十大战役”之一、中方取得全面胜利的战役“上高会战”,被当时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称为“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这场日本称为“锦江作战”或“鄱阳扫荡战”的战役,大大加速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给日本侵略者造成了极为沉重的打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同盟的正义战争中,写下了光辉一页,具有深远的国际意义。
我在实验小学读书时,一年清明节,学校组织少先队员来到“江专厂”附近的山上,集体扫墓,缅怀先烈,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参加扫墓,以为是拿着扫帚到坟墓上扫地,老师说不要带扫帚。到了墓地,我和其他同学一样,由恐惧到神秘,再到敬仰,好奇地张望水泥覆盖的大圆包,仔细地阅读碑文。然后,在少先队辅导老师的带领下,全体举起右手,列队高呼:继续先烈遗志,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
我参加工作的第一站,便是在翰堂中学当教师。在那里,常听当地老百姓说起“罗总部”。“罗”即罗卓英,时任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九集团军总司令,“上高会战”总指挥,指挥部设在位于翰堂集镇以北一公里的道陂村。副官处扎在翰堂罗新光家厅堂,顾问扎在下山,政治部扎在道陂,宣传队扎在翰堂福堂,运输队扎在邹家,通讯班扎在白水田,整个翰堂附近都扎满了中国军队。罗卓英骑着高大英俊的战马,在警卫的陪护下,威风凛凛地出入翰堂。“上高会战”结束后,“罗总部”撤离道陂,该村五六个年轻美貌少妇随部分军官转战南北,远走他乡。如今,在道陂村,“罗总部”旧址仍在,抗日标语依稀可见。
1991年,上高县政府仿中山陵格局,于县城东部“上高会战”核心战场遗址镜山口重建“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当时,我带着妻子和3岁的女儿,来此圣地,成为首批瞻仰者之一。此后的岁月里,一批批瞻仰者慕名而来,有机关干部、学校师生、白衣天使、部队官兵、企业员工等等,铭记悲壮历史,缅怀民族先烈。其间,也有日本老兵来此忏悔,反省自己的侵略行径,向中国人民道歉。这座陵园,2009年被列为江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被列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2011年4月2日,由民革江西省委、中共宜春市委主办的“上高会战”胜利70周年暨公祭抗战忠烈典礼在陵园举行,上千名海峡两岸各界人士、参战老兵代表及亲属齐聚于此,隆重祭奠战役中英勇献身的忠烈。2015年4月3日,共青团宜春市委联合共青团上高县委在此举行“少先队清明祭扫主题日活动”,红色基因在此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