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中国近代史这门课便带我们领略了一大波历史曾见证过的风风雨雨。小组活动,我们选择了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之后,我们发现,大部分人都知晓著名的钱塘江大桥,而关乎于此历史的种种,诸如它的建造者、在它身上承载了多少血雨腥风、它又是怎样屹立不倒于今…… 二零一五年五月三日,我们一行人相约去参观钱塘江大桥纪念馆。夏日炎炎,遥远的江风更是平添了几分燥扰,怀着一颗颗不知将要领会到什么的心情,我们携手踏入。
馆里气氛清淡,又夹杂着些许凉意。橱柜里、墙壁上摆满了曾经的记忆。随着一张张的纪念照片,仿佛带我们回到八十年前,故事就此展开……
1934年的冬天,钱塘江大桥动工了,然而与此同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不是革命首领,但他凭着满腔对祖国的热爱,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想为抗日战争尽到自己作为祖国一员的绵薄之力。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茅以升寝食难安,有一种连他自己也不愿意正视的预感,终于,这作出了惊醒世人的重大决定——他在大桥的桥墩上留下一个长方形的大洞。对于这个原设计中没有的重大改变,茅以升没有向任何人解释原因,所有人的心中都或多或少留了一个问号。数日之后,淞沪抗战终于爆发,两个月开火的进程中,异常激烈。战争的硝烟已经悄悄弥漫到杭州上空,钱塘江大桥的施工也进入了最紧张的阶段。茅以升期盼着上海能够阻挡住日军进攻的脚步,然而,持续了3个月的淞沪会战终以上海陷落结束,杭州也危在旦夕。筋疲力尽的茅以升已经明显地感到他已无力把握这座大桥的命运。果不其然,数月后茅以升接到南京政府命令:如果杭州不保,就炸毁钱塘江大桥。那个桥墩上留下的长方型大洞,其实就是预防这一时刻的来临。当晚,茅以升以一个桥梁工程学家严谨、精准的态度,将钱塘江大桥所有的致命点一一标示出来。整个通宵,100多根引线,从各个引爆点全部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怀着亲手掐死亲生婴儿一样的痛楚,茅以升一直陪伴着历经艰险建造起来的大桥,直到亲眼看到最后一根引线接好。这是茅以升一生中最难忘、最难受、最难捱的一天,那种痛苦,那种无奈,真使他欲哭无泪。大桥开通的第一天,所有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过。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要算是空前的了!
可短暂的欣喜终是不能改变大局。随着一声巨响,钱塘江大桥的两座桥墩被毁坏,五孔钢梁折断落入江中。总长1453米、历经925个日日夜夜、耗资160万美元的钱塘江大桥,最终在通车的第89天瘫痪在日寇侵略的烽火中。大桥炸毁的这一天晚上,透过苍茫暮色,茅以升先生凝视着由他一手炸毁的大桥残影,看着江北岸愈来愈亮的火光,满腔悲愤地在书桌前写下8个字:“抗战必胜,此桥必复”。他的愿望直到全国解放之后的1953年才得以实现。如今,杭州段的钱塘江上耸立着六座大桥,钱江二桥、钱江三桥、钱江四桥……,唯独钱塘江大桥桥名不改,巍然屹立在月轮山前。大桥北堍,竖起了茅以升的全身铜像,人们永远怀念这位中国杰出的桥梁专家、深沉的爱国主义者,人们也不会忘记钱塘江大桥的这一段惨痛的传奇历史。
就是承载着这样一种希望,来纪念这段永不能忘怀的感人的“博士与大桥”的故事,后人建造了“钱塘江大桥纪念馆”。略有些陈旧的路面上却处处彰显着那个年代的荣辱兴衰。我们举起手机,企图留一些影像在自己或许会渐渐模糊的记忆中,才发现,橱窗里那些翻着铜臭的工人帽,一只只穿的破旧不堪的军靴,那些陈旧的椅子,还有一张张将被永远存留的造桥手稿……种种种种,都是影像所无法存留的,这是曾经的人们为了桥梁的兴建付出的沥沥艰辛,又是在日军侵略、国家危亡时期而不得不作出摧毁决定的久久心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