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书籍文献等媒介来初步了解掌握与生织锦博物馆相关的历史和文化。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就位于西湖边上的一个废弃的工厂里,在这许多年的时间里,无论周遭事物如何变迁,路旁行人如何来往,它始终带着它独有的历史静静地躺在那座古老尘封的老房子里,等待着世人去走近,去探索,去感叹。
都锦生最初是一个人名,进而是一个厂名,随之又特指一种工艺品。都锦生就出生于西湖群山拥抱着的一座白色的老宅内,他痴迷于西湖水乡的自然风光,也痴迷于织锦的魅力,然而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那个民族兴亡的紧要关头,他注定不能只做一个隐居于水乡之中专心织锦的雅士。他积极加入到了抵制日货,振兴民族工业,实业救国的热潮中,通过他的独特工艺手法创作出来的丝织品风景画受一下就到了社会的欢迎,与此同时,他也跨出了“丝织救国”的第一步。而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都锦生丝织厂也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但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候,都锦生也坚决回绝了日本人想要利用他为伪政府效力的企图。
虽然丝织厂最终还是在一次次的搬迁转移,濒临倒闭中遗憾的结束了它“实业救国”的使命,但令人欣慰的是,他的织锦技术却永远的保留了下来,他的辉煌与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灿烂织锦并没有划上句号,眼前这座低调而无声的博物馆和里面静静陈列着的一幅幅精彩绝伦的丝织品就是最好的证明,它向我们展示的不仅仅是2000余年的传统织锦发展过程,更是一种抗日救亡的伟大民族精神。
4.19日我们来到了位于凤起路上的这家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它就位于西子湖畔,我们绕过了许多街道才来到这里,仅一眼,就被它深深吸引,那是一座简简单单的旧工厂,锈迹斑驳的铁栏杆好像正在低头诉说,整个博物馆在绿荫和老树的怀抱中显得安静而亲切。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被它充满艺术气息的外观吸引,那么走进它,则是被那一幅幅美轮美奂的织锦所震撼,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用尽了所有的心思,都像是把丝织技术用到了极致,而在这极致的背后,是作者的用心,是那颗年轻的跳动着的试图通过织锦来救国家于危难的赤子之心,我被震撼,更被感动。
这里的每一架机器,每一张桌椅,甚至每一根针,每一根线都有它独特的味道,它们都凝结着都锦生的心血,凝结着他对于祖国前途的担忧和遐想,凝结着他抗日救国的决心和勇气。当你从它们身边经过,仿佛还能听得到那织布机从远处传来低沉而古老的吱吱声......下面是我们各自的感受。
何姗姗: 我们了解到都锦生先生不仅是位企业家,更是爱国者。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抗日爱国热潮的推动下,都锦生为了抵制日货,停止购买日产人造丝。1937年 8月,日机轰炸杭州,都锦生丝织厂被迫停工,不得已将十二台手拉机转移到上海法租界,维持小规模生产。令我们欣慰的是,他的织锦技术却永远地保留下来,他的辉煌与凝聚着他毕生心血的灿烂织锦并没有划上句号。
凌舒婷: 都锦生博物馆是杭州市的一个重要爱国教育基地。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锦的历史,欣赏了美丽的展品,还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抵制日货,实业兴国的爱国伟人---都锦生。纵然时光流逝,这个名字也会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洪捷: 当听到“都锦生织锦博物馆”名称时,第一感觉就是这名字好拗口。本不抱着任何兴趣地去参观博物馆。但没想到的是,最终还是被眼前的这些精美的织锦所折服。无论是大幅的,还是小的, 每一个都很细腻,所织出来的图像就像真的一样,每看一幅都深感敬畏。加上知道都锦生是抗战时期的实业救国的企业家后,更有了尊敬之感。我们中国的很多文化都是可以用精致来讲的。
陈梦婕: 参观都锦生织锦博物馆被高超的织锦工艺所震撼。通过了解织锦的流程和历史发展,才知道都锦生在抗日爱国时期抵制日货,不为恶势力低头屈服,被他的爱国精神所感动。
卢安珂: 通过对都锦生博物馆的参观,我感受到了中国刺绣的博大精深。都锦生的刺绣作品不仅整个版面栩栩如生,还有许许多多背后的故事。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都锦生刺绣在中国的外交史上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被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外国的宾客。都锦生的刺绣也算是代表了中国的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