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都江堰民间文学界,活跃着一群又一群耄耋之年的诗歌爱好者。他们以诗文为伴,以诗交友,还用诗文、回忆录的形式,述说着自己或坎坷、或平凡的人生经历。抗战远征军老兵李重培,就是他们当中一名特殊诗友。他总喜欢头戴一顶帽徽上印有“中国抗日远征军”的帽子,左胸上也经常佩戴着“中国抗日远征军纪念章”。
保家卫国投笔从戎
如今在世的抗战老兵不多了,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部沉重的抗战史。
李重培先生不但听力好,而且思维还相当清晰。他说,去年腊月间满92岁,今年上93岁了,家在都江堰市崇义镇新华村二组(原属土桥乡,后行政区划调整,土桥乡并入崇义镇)。
李老平静的述说,把我们带进了当年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1944年,正是世界法西斯最猖狂的时期。东方的文明古国中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陷入了巨大的民族危机!
李重培那时在成都石室中学读高中,正是血气方刚的年龄。在民族危难时刻,他响应“十万青年十万兵”的号召,怀着“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的信念,毅然投笔从戎,走上硝烟弥漫的战场,杀敌报国。
李重培参军后,先在成都的教导二团集训,地点在成都的皇城坝。集训完后,由新津机场乘美军运输机经驼峰航线飞往印度的汀江,分配到新一军的38师112团。在汀江整训后,再坐火车到缅甸,和先期到达那里的远征军其它部队会师。他随部队转战于缅甸的雷多、密支那、八莫、芒友等地。
缅甸战事结束后,部队由密支那空运云南。在云南休整几天,部队进入广西,由广西南宁方向准备对日寇占领下的广州发起进攻!1945年8月15日,当部队行进到广西桂县时,传来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于是,部队的任务由攻打广州变为接收广州。9月7日,新一军进入广州,接受了日军第23军、第129师团、第130师团等部的投降。1947年3月,李重培申请退伍。
李重培回成都后,被保送到四川大学继续深造。待到毕业时,全国已经解放了,他当了一名教师。先在干校教书,后来组织分配回原籍继续执教,于1980年在都江堰市崇义中学退休!
李重培说,战争的硝烟飘过七十年,远征军老兵们先后离世。他说,目前都江堰还健在的远征军老兵(加上他本人)只有四位了。
难忘远征整理战史 近年来,随着抗战老兵不断离世,李重培觉得有一种深深的责任需要自己去担当。
“每一个老兵都是一段沉重的抗战历史,他们的离去,对后人而言,那段历史也就缺失了”。李重培先生认为应该利用自己的写作特长整理点东西出来,这样,一来告慰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的英灵;二来为后人留下中国远征军抗战的详实史料,让后人记住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苦难,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自强不息!
李重培从2007年7月起,用了几年的时间,广泛收集有关远征军的回忆录、当年的新闻报道,走访在世的远征军老兵。目前,他整理出了一本详实的《中国远征军抗战时期滇、缅、印作战相关史事纪要》。 李重培在前言中写道:从中国远征军1942年进入缅甸保卫滇缅公路,与日军作战算起,到1945年3月30日全面完成滇西、缅北的歼敌任务止,三年半时间,先后出动40万大军,并有14万人的伤亡,用鲜血和生命在抗战史上书写了极为悲壮和光辉的一页……中国远征军不仅对中国抗日战争做出了出巨大的贡献,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中国远征军是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支在外国打败侵略者的中国军队。翻开这本《中国远征军抗战纪要》,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印的悲壮之路重现在我们面前:
1941年12月8日,日军联合舰队偷袭珍珠港……9日,中国正式对日宣战。11日,中国远征军开始动员入缅作战……1942年 5月5日,6时左右,从保山方向开来一辆卡车,想与人流逆行过桥。宪兵不许,便扭打起来,张祖武以妨碍军务罪枪毙车主。化装成难民的日本兵突闻枪声,便从衣服里掏出抢来就打。张祖武急命工兵点燃导火索,轰的一声,冲到桥上的日本兵也在人们眼前消失了。后续的日军大部队赶到江边,凶狠地用大炮向对岸的中国军队和难民猛轰。晚上,第36师的106、107、108团,先后兼程增援阻敌……
1944年5月16日,中美混合突击队抵达密支那西部飞机场以南地区。夜袭敌据点,敌仓皇应战,白刃格斗,战斗异常激烈,第二营营长张陈甫壮烈牺牲……此战毙敌第148联队第1大队队长永渊少佐、松光丰大尉等官兵300余人……
松山战役总结:作战120天……我方伤亡6763人……散落战场相拥搏杀的尸体62对,惨烈之极……
反攻缅北战役总结:从新38师114团于1943年10月24日回师入缅作战算起到1945年3月30日,第50师攻占乔梅全面完成缅北的歼敌任务止,中国驻印军先后投入12万兵力,阵亡27000余人,歼敌48880人,收复缅北敌占区近13万平方公里,圆满完成歼敌和筑路的双重任务,在抗日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诗词抒情书画修心
李重培是一位抗战老兵,更是一位深谙传统国学精髓,精通书画的儒者。
1980年,李重培从都江堰市崇义镇中学退休,忘情于诗词书画,仍旧保持着学习锻炼的习惯。他的书法作品很出名,古典诗词也堪称一绝。
我们注意到,李重培整理完那本远征军战史,是2012年3月,那时他就是九十岁的高龄老人了。与诗书为友而心胸开阔,历经生死仍淡泊人生,为人师表铸高风亮节,应该是李重培长寿的主要原因。他的《题画》十分贴切地表达出他苍松般高洁的精神境界——
“苍松不老为吾友,翠竹虚心是我师。铁骨红梅余赞赏,岁寒三友咱都宜”。
李重培年轻时从川西的竹林里走出去,为民族的尊严而投笔从戎,与侵略者激战沙场;晚年时回归竹林中的老家,在风光秀丽的川西民居中,过着淡泊高雅的田园生活。
张国治先生在《访李重培老先生》诗中,把李重培悠闲的生活情景为大家展现出来:“四合深居隐翠屏,林荫竹茂聚禽鸣。柴门黄犬汪汪叫,篱下金鸡喔喔声。屋挂竹梅添雅意,案陈典籍倍堪精。热情绻绻书斋坐,史话清茶叙旧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