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李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国际友人和海外爱国人士在抗战中
2015-05-18 13:51:42
作者:李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0、史迪威谋划修筑抗击法西斯交通运输线:中印公路

    1942年,为了增援在缅甸被日军围困的英国军队、避免中国西南通道被掐断,中国远征军首次入缅作战,失利后改编为中国驻印军,中国西南的陆路生命线被切断。美国志愿航空队“飞虎队”组织者陈纳德建议开通从印度到中国的航线,这条航线山峰连绵起伏,有如驼峰,因此被称为“驼峰航线”。然而“驼峰航线”运力有限,而且要飞越喜马拉雅山区,运输成本高。

    在这种情况下,时任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的美国将军约瑟夫•史迪威谋划修建了一条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经过缅甸北部到达中国云南的公路,史称“史迪威公路”, 也叫中印公路或者是利多公路,重新建立起陆上运输线。这条从印度源源不断向中国运送军需物资的通道成了中国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生命线。

    盟军第一次缅甸作战失败后,中国唯一一条接收国际援助物资的通道滇缅公路被日军切断,随即中美开辟了驼峰航线继续为中国输送作战物资。但是航线的艰难,日本空军的拦截,使得空运损失惨重,远远满足不了中国前线的需要,因此,中美决定从印度阿萨姆邦的利多小镇修筑一条公路,穿越缅北茫茫林海和日军占领区,然后和滇缅公路连接起来,成为运送物资到中国的另外一条通道——这就是中印公路(也叫利多公路,后改为史迪威公路)。

    1942年11月17日,第一支筑路部队——美国第45工兵团和823航空工程营、中国驻印军工兵第10团云集利多,驱赶绵延不断数里呼叫的猴子在此建立营地,并于12月10日正式在莽莽的原始森林披荆斩棘筑路开道。到1945年1月28日第一车队从这里到达畹町,和滇缅公路对接时,一共用了两年多的时间。

    据美军记录,修筑仅仅只有507英里(大约815公里)的利多公里的路段,美军投入了高达1.5万正规部队工兵。死亡人数为1133人,正好是“一英里两个墓碑”。

    美国人是这样记录的:“墓穴是史迪威公路上的里程碑。这条生命线是用生命作代价的。美国人、英国人、中国人、印度人和克钦人都倒在了你今天所经过的这条道路上。他们永远安息在利多和昆明的军人墓地中;他们永远安息在缅甸暗淡的丛林公路边,以及战火硝烟烧焦的滇西群山边。”

    从1943年10月到1945年1月,公路从38英里处延伸到了和滇缅公路交叉口的畹町,整整修筑了427英里的距离。平均每天工程要延伸一英里,其中包括102英里的山区。

    11、苏军横扫关东军

    二战后期,前苏联红军为何在一个月横扫日本帝国主力百万关东军?

    1945年8月9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挟在二次大战欧洲主战场打败“第三帝国”纳粹德军雄风的前苏联红军,在苏联远东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带领下,以摧枯拉朽之势进入“满洲”(中国东北地区)。

    这是174万苏联红军,在苏联远东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带领下,与日本侵略军大决战的壮观场面。这支雄壮的大军,沿着中苏、中蒙、中朝边境3000公里的战线,从东、北、西三面,向70万关东军、30万伪军守卫的防线包围过来。作战区域还包括朝鲜被捕、南库页岛等地。

    战斗进展进人的神速。23天之后,号称日本“皇军之花”的关东军被苏联红军彻底击溃。苏联红军俘虏了594000日本兵,缴获火炮4300门,坦克686辆,飞机861架。

    在整个“远东战役”中,日军损失约67.7万人(占日本关东军总数的2/3),其中死亡 8.3万人,投降59.4万人,苏军伤亡 3.2万人。

    根据参加过苏、日“远东战役”的原日军老兵回忆:当时苏军的大规模机械化作战集群令人震撼,苏军重型炮的火力强度更是令日军感到恐怖;当时的关东军士兵一看见苏军的T-34坦克、“喀秋莎”火炮就像亡魂似的,撒身就想逃...苏、日双方的军事装备、战略工事相差太远,根本不是一个层次...恐怕,在当时的苏军眼里:解决中国东北地区的百万关东军就跟打一群猴儿似的……

    苏联红军的参战,及大地鼓舞了中国抗日军民。8月9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声明:苏联对日宣战,已使对日战争时间大大缩短。中国人民的抗日力量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大反攻,密切而有效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

    同时,朱德总司令向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抗日部队发布命令,立即向一切敌人占据的交通要道和中心城市进攻,迫使敌人投降!从此,全国性的抗日大反攻开始了。

    抗日将领吕正操、万毅、张学思(他们都是东北军将领),会同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率领八路军正规部队,浩浩荡荡开进东北,与东北抗日联军会合在一起,有力地配合苏军作战,使东北很快获得了解放。

    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人民较量了八年,早已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被中国人民打得焦头烂额。在它垂死挣扎的最后时刻,又收到了苏联红军的致命打击。8月14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代表重光葵在中、苏、英、美四个同盟国的代表面前,正式签署了投降书,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伟大胜利。苏联红军的参战,为缩短抗日战争时间,加速日本的投降,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芷江受降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的仪式,时间为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因受降地点位于湖南省芷江县城东的七里桥村磨溪口,史称"芷江受降"。选在芷江这个并不出名的地方受降主要原因是芷江建有当时的远东第二大军用机场----芷江机场,并是保卫陪都重庆的军事重镇,同时也是抗日战争取得转折性胜利的雪峰山会战(即芷江保卫战)的战略总部。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作为投降使节,在此地与中国陆军领导人商定日军向中国军民投降的所有事宜,并在投降备忘录上签字。"芷江受降"标志日本侵华战争结束,日本无条件投降。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何必会:中日美三国专家学者在湖南常德举行细菌战罪行国际学术研讨会(图)
·下一篇:无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国际友人和海外爱国人士在抗战中
·特稿: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国际友人和海外爱国人士在抗战中
·国庆期间冷少农故居迎各方爱国人士(组图)
·王永斐、刘姣:国庆期间冷少农故居迎各方爱国人士(组图)
·特稿:国庆期间冷少农故居迎各方爱国人士(组图)
·清末翰林郑家溉,忝列抗日爱国人士
·青年爱国人士王锦思:全国都要纪念九一八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国际友人和海外爱国人士在抗战
李崎: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国际友人和海外爱国人士
特稿: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国际友人和海外爱国人士
中日美三国专家学者在湖南常德举行细菌战罪行国际学
何必会:中日美三国专家学者在湖南常德举行细菌战罪
特稿:中日美三国专家学者在湖南常德举行细菌战罪行
七律·步杜甫《秋兴八首》韵
霍邱县到金寨考察交流党史工作
王全兵:霍邱县到金寨考察交流党史工作
特稿:霍邱县到金寨考察交流党史工作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