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46年,毛主席、朱总司令就做出战略决策着手建立一支人民的空军,进而委派从苏联学习航空回来的常乾坤为校长,王弼为政委,于1946年3月开始组建了“东北航空学校”(惯称老航校)——人民空军的摇篮。老航校的教学力量,副校长刘善本及其驾机起义的机组人员,汪伪空军起义人员及日本被俘的航空中队。空地勤学员包括中共早期派到苏联和新疆盛世才处学习航空的红军干部和以及抗战胜利以及抗战胜利后从新四军调来的年轻干部。
1949年10月建国后,11月正式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在苏联的帮助下,12月迅速成立了七所航校,分别为歼击机和轰炸机航校。为解放台湾,于1950年6月成立空军第一支战斗化部队,即航空兵——空军混成四旅,旅长由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兼任,政委李世安,副旅长刘善本。混成四旅管辖下四个团,歼击机10团、11团,轰炸机12团(是刘善本一手组建和培养起来的)、强击机13团。空地勤人员由各航校速成班毕业生(包括原东北老航校的学员)组成,以老带新投入紧张的训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后,空军部队的作战任务由解放台湾转为抗美援朝。1951年1月在混成四旅的基础上,成立了9个航空兵师,其中轰炸航空兵3个师:(即混成四旅12团分别组成)8师、10师、20师。
在空军飞行训练工作会议上,10师师长刘善本提出,根据朝鲜战场敌我空军装备和人员训练水平、作战经验情况的对比,尤其在我们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加之又没有强大空中护航能力,为了有把握地消灭敌人,又力求减少损伤自己的有生力量,轰炸机应当进行夜间战斗训练。但是这个提议在会上给否决了。因为大家说轰炸机是苏联提供的杜-2,训练也是按照苏联的模式,当时苏联空军都没有进行夜航训练;而我们的飞行员飞行时间不长,白天飞行还没有熟练,夜航训练就比登天还难。刘善本师长知道,对于飞行训练时间不长的轰炸机飞行员来说,夜间飞行是个艰巨的挑战,此时要说服大家不是易事。
但是他胸有成竹。他是1943年第二次大战时期由美国高级航校培养出来的杰出轰炸机飞行员,他各科成绩优异,而最突出的又是夜间轰炸,为了攻刻夜间轰炸技术,他刻苦钻研仪表学,改进了教练机上的高空仪表,曾发表过论文,校方给予两千美金奖励(二战时期美金和黄金同价),并把他单独挑选出来进行教员培训,在他毕业时多次挽留他任教。但祖国还在日本的侵略下,他执意回国参战,准备轰炸日本本土以雪国耻。1946年6月,他为了反对内战,一个人有胆有谋有识,冒着生命危险,瞒着整个机组和后舱人员共11人,克服恶劣的天气,在延安没有导航的情况下,用推测导航,将美式B-24重型轰炸机,安全地降落在延安机场(打麦场改建的小机场,跑道很短很难降落大型飞机),用实际行动表示坚决退出内战漩涡。他的信念是,只要对祖国、对人民、对军队有益的事千方百计也要办成。面对要投入夜间训练的事,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没有错,眼前通不过,只有等机会再说了。
在北京开会期间,有一天晚上在怀仁堂看戏,刘善本师长看见毛主席坐在前排,周围没有人坐,他就走上前去,坐在主席身边。主席向他讯问了新疆平叛情况之后,他对主席讲了为什么要进行夜航轰炸训练,并以日本偷袭珍珠港为例。主席讲:“近战夜战是我军的光荣传统,为什么空军不能用?”并亲自指示空军司令刘亚楼,批准刘善本所在的10师,进行夜航飞行和轰炸训练。刘师长在接到指示后,马上在10师三个飞行团中挑选飞行员,组成28团的夜间轰炸大队,投入夜航训练的飞行员有姚长川、王恩泽、白云、邹耀坤、王中等老飞行员,领航员张执之、栾一男等,这些都是刘善本在老航校任副校长和一航校任校长时亲自带飞出来的得意门生(老航校第一期领航班,刘善本创建的并任教员)也有刚从航校毕业的新飞行员张国祥、李增发。1951年5月在师长刘善本亲自带飞下,夜航轰炸大队投入了紧张的训练中,飞行训练争分夺秒,空勤机组每月都要飞40多个小时。飞行科目是:黄昏起飞,低空出航,单机跟进,夜间航行,照明轰炸等。
当时飞行员昼间飞行水平还不高,骤然转入夜间,而且带有突击性,难度相当大,主要是仪表飞行不过关,在空中常常产生错觉造成事故。尤其是飞行员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他们大都是从陆军部队中挑选出的一些文化程度相对高的基层指挥员。老航校的飞行员,高小水平就算不错,一般的只有初小水平。1949年后航校速成班的飞行员水平相对高一些,因此在学习的仪表学时相当吃力。刘师长把高深的仪表学基础和原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授给飞行员;以及他的夜间飞行经验,尤其是夜间视觉感觉和心理感觉的经验,认真地、耐心地、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一个飞行员。他亲自带飞每架飞机的驾驶员,时常每天飞行在十几个小时以上,还要领导全师的飞行训练工作。他常常一天只能睡4~5个小时,刘师长以惊人的体力和精力以娴熟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用了4~5个月的时间培养和训练出了一支精湛的夜间轰炸飞行大队。
夜间轰炸大和岛
大和岛、小和岛等岛屿,位于北朝鲜西海岸,铁山半岛的南端,距鸭绿江口只有70公里。该岛和附近的椴岛、灰岛驻有南朝鲜的“白马部队”1200余人及美国、南朝鲜军事情报机构的400余人,岛上没有重型武器,但大和岛上设有大功率雷达对空指挥及窃听设备。为敌人搜集我方情报,指示和联络敌空军,常以敌B-29轰炸机12至20架,在几十架F-86和F-84式驱逐机编队机群的掩护下,袭击和轰炸我国安东(即丹东市)至平壤一带的交通运输线及秦川一带的新建的机场和军事设施。敌舰常活动于大和岛以东及东北附近海面上,炮击人民军阵地,是插向我军侧后方的一把尖刀,对我军的战斗行动威胁极大,造成地面行动的重大伤亡。
志愿军总部决定拔除敌人这些海上据点,命令空军配合陆军第50军完成歼灭以大和岛为中心的白马部队,解放和占领该岛。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司令刘震、政委周赤萍、副司令常乾坤、王琏(朝方)等研究决定,组织一次陆空协同联合作战。先是在11月上旬,对大和岛敌军进行一次航空火力预先准备;而后在进攻日前进行一次夜间轰炸;进攻当日再进行一次猛烈的航空火力直接准备,地面部队利用空中突击效果,迅速抢滩登陆歼灭残敌,解放全岛。
1951年11月6日16时35分,驱逐机2师派两个大队,掩护8师9架杜-2轰炸机,利用黄昏前敌机昼夜间交接班的空隙,对大和岛敌设施进行了空中突击,由于出敌意外,达到突然性,命中率达95%,轰炸获得成功,给了敌人一次沉重打击。但是此后的一段时间内,敌人每天晚上21时至次日1时,仍派2~3艘军舰,在大和岛东侧海面上向我方岛屿阵地炮击。舰上火炮的威力比较大,构成我地面部队抢滩登陆的最大障碍。空联司决定于1951年11月29日,由空10师出动夜航轰炸大队轰炸敌舰。据当时最新侦察情报,敌2艘巡洋舰、1艘炮舰停泊在大和岛东侧海面,具体位置为方格坐标XXX。刘师长和王学武政委、蒋亭参谋长等有关人员对这次任务做了详细的研究,周密的部署,共同制定了夜袭大河岛作战方案: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十师作战命令: 绝 密 司作字第十二号
1951年11月29日2时,于辽阳北大营。
使用地图:1950年12月版55万分之一陆空海军共用图。
一、活动在大和岛以东(小和岛以南)敌军舰一至二艘不断,于每日21时至次日1时炮击椴岛及灰岛我军阵地。
天气预报另行通报。
二、本师奉命出动10架飞机轰炸大和岛以东海面上敌人军舰。
三、余等决心28团以10架飞机对上述地区敌军舰进行单机连续照明轰炸,并限于29日20时作好一等准备待命起飞。
执行上述任务由该团一大队大队长姚长川领队。
四、使用炸弹及信管应按下列规定;
第一架飞机(领队机)带250公斤爆破弹二枚,55公斤照明弹九枚,延期(0.2秒)信管2个,定距(6-10秒)信管九个。
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架飞机各带250公斤爆破弹二枚,100公斤爆破弹四枚,55公斤照明弹,延期(0.2秒)信管六个,定距(6-10秒)信管三个。
第十架飞机带100公斤爆破弹九枚,延期(0.2秒)信管九个。
五、航线:辽阳—浪头机场—舟山(378高地为进入起点,该处设有三角形火光标志)——目标区—大江南品——(返航起点)——义川—辽阳。
高地、航线高度、轰炸高度、返航高度均同于下列规定:
第一架2500公尺,第二架2300公尺,第三架2100公尺,第四架1900公尺,第五架1700公尺第六架2500公尺,第七架2300公尺,第八架2100公尺,第九架1900公尺,第十架1700公尺。
六、每架飞机间隔时间一分半钟,各架均作一次进入,如在照明范围内不能发现军舰,亦须将炸弹投入海中,严禁带弹回航[ 危险在于,如果带弹着陆没有成功,如着陆时的震荡会导致炸弹爆炸。]。
七、“我是自己飞机”及“雷达识别信号”根据军委空司规定,“陆军联络信号”根据空联司11月1日所颁发之规定执行,上述规定应在起飞前一小时传达。
八、安东(浪头)为夜间预备机场。
九、执行任务的每架飞机均需严格遵守所规定的航线,高度及间隔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