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伏牛、桐柏两大山脉交界地带的方城县,是郑汴通往南襄的必经要地。1947年方城解放后,这里背靠豫陕鄂解放区的腹心区,东可出击平汉线,南可直下荆襄,成为我军在豫西南的战略前哨。1948年4月,中原局和中原军区由大别山转到豫西后,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陈赓、李达等一代伟人名将曾云集方城,并在此多次召开会议,运筹作战方略,部署新区工作,指挥了一系列重要战役,使方城一度成为中原我军的指挥中心。
彰新寨会议
为总结宛东战役的经验教训,研究制定出击汉水,攻打襄樊、老河口的作战方案, 1948年6月5日,中原野战军司令部在方城县的彰新寨(现属社旗县)召开了纵队领导干部会议,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李达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李达主持,刘伯承在会上作了《中原区的任务和行动》的报告。他在精辟总结宛东战役胜利的意义及其教训的的基础上,从全国的战略形势出发,结合中原区的任务,透彻地分析了敌情、我情,定下了发动老(河口)襄(樊)战役的决心。他指出:“中原区的任务是将战争引至蒋管区,利用敌人的人力、物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把这个区域变为向东、向南、向西进攻的基地。”接着,他向与会者进行了敌情分析和地形研究:“敌分五个战略集团,即卫立煌集团、李宗仁集团、张治中集团、顾祝同集团、白崇禧集团。五个集团是战略布局的五个点。恰好我们也是五个集团来对付敌人的五个集团……白崇禧集团在豫鄂皖防我渡江……是其战略守势的最后防线,此点突破,必使其全盘瓦解。”目前,敌人有三怕:一怕进关,二怕过江,三怕入川。而在中原区就有敌人的两怕。如在老河口、襄樊地区开辟战场,不仅可以切断敌华中白崇禧集团与西北张治中集团的联系,有力地配合我华东野战军在鲁的行动,同时可以进而占领汉水两岸地区,变汉水为我们的内河,为建立渡江入川的战略进攻基地奠定基础。最后,他分析了举行老襄战役的有利因素。指出那里有伏牛山、武当山之依托,有桐柏、江汉的前进阵地,水寨较少,没有大山,适于部队运动和作战。在敌方,因汉水、长江、大巴山之障碍,部队运动困难。”刘司令员对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所作的正确分析,使与会的高级将领们心悦诚服,对出兵襄樊,都有一种胜券在握的踏实感。
彰新寨会议后,正当发起老襄战役时,华东野战军打响了豫东战役,为配合华野作战,刘、陈、邓下令暂停老襄战役,急调中原野战军一、二、三、四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奔赴平汉线阻击国民党张轸兵团和胡琏兵团北援,但却把中野六纵留在唐河地区待命,使六纵处在东可驰援平汉,南可奔袭老襄的机动位置。当华东野战军攻克开封,白崇禧错误判断我军将东西会合向华中进军,下决心将其机动兵团向北集中,老河口、襄樊之敌已成孤立无援之势时,刘、陈、邓首长当机立断,于6月25日命令六纵、桐柏军区主力和陕南十二旅乘隙发动老襄战役,一举攻克老河口、谷城、襄阳、樊城等城市,歼敌21000多人,活捉敌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康泽以下官兵17000多人。这次战役的胜利,严重威胁了敌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加速了中原决战的进程。
独树会议
1948年6月初,刘伯承、陈毅在方城独树镇主持召开团级以上干部会议,陈赓、谢富治、李达、李雪峰等参加了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议程是:总结前段军事斗争、执行政策、组织纪律和发动群众等方面的经验;加强三路大军团结,提高部队干部的政策水平。
会上,刘伯承作了《关于全国军事斗争形势》的报告。他指出: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在东北、华北、西北等战场上均取得了重大胜利,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挺进中原的我三路大军,苦战半年,现在胜利会师豫西,从战略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根据战局的发展,今后的仗将会越打越大。部队要做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后方要作好物资供应工作。他强调,要增强纪律性,现在是三支大军联合作战,一定要有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作为一个革命军人要绝对服从命令。铁的纪律,这是取得胜利的保证。今后,各级指挥员和全体战士,要彻底克服游击习气,在生活作风上不能吊二郎当,松松垮垮。他要求,要提高革命警惕性。麻痹大意,丧失警惕性,会给革命事业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甚至流血牺牲。“我同陈毅副司令员来独树后,次日国民党《武汉日报》就登出了‘共匪独眼将军刘伯承进驻独树’,经查是一个国民党少校谍报员,在豫西二分区侦察连当了侦察员,他向国民党国防部武汉指挥所密报了刘、陈进驻独树的情况后逃跑了,可见我们麻痹到了什么程度。”然后他列举了狗每到一个地方将要卧窝时,总要先在周围转一转,嗅一嗅的例子,并严厉地批评有些领导同志“连狗都不如”。他告诫大家“一定记住,纪律、警惕、保密是军人的天职”。
接着,陈毅作了《加强团结,我们必胜》的报告,他讲:取得胜利,首先在于团结、加强纪律。我们三支大军配合作战,要互相学习,团结一致,并特别指出,要向中原野战军学习,学习他们艰苦朴素,联系群众的作风。这一讲,刘伯承坐不住了,连忙插话:要向华东野战军学习,学习他们敢打敢拼的战斗精神。全场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口号声。
最后,李雪峰作了《关于执行政策,发动群众》的报告,强调在执行政策,发动群众的方法上都要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教训,摸索出新路子。
独树会议,是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会师中原后的一次重要会议,它奠定了三军精诚团结、决战中原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为夺取中原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崔庄会议
襄樊战役后,中原地区的国民党军队由于在宛西、宛东、开封、睢杞、襄樊五大战役中连续遭到惨败,被迫缩短战线,退守徐州、信阳、南阳、郑州等几个城市,给驰聘于江、淮、河、汉地区的中原野战军带来了一个良好的休整机会。刘伯承、陈毅司令员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于8月5日至7日,在宝丰主持召开了中原野战军团以上干部会议,部署军队整训工作。8月15日,两位司令员又风尘仆仆乘车由宝丰来到方城县城南券桥乡崔庄,主持召开了中原野战军二纵、六纵团以上干部和桐柏、江汉区党委主要干部会议,部署二纵、六纵、桐柏和江汉军区的整党整军工作。陈再道、王维刚、王近山、杜义德、赵紫阳、许子威、孔庆德等参加了会议。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宣布会议开始后,陈毅首先讲话。他从全国战局的演变讲到中原区的战况,从土地改革讲到根据地建设,并联系实际,详细阐述了党对新区的政策,以及前段的经验教训。由于他刚从毛泽东身边来,亲自聆听了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的重要指示,沿途又了解到各战区的情况,讲的内容丰富,情节生动,加上他知识渊博,语言幽默,谈古论今,深入浅出,虽然他一连讲了五天,但同志们都听得入神。他指出:刘、邓大军挺进中原,对改变全国战局意义重大。现在的中原将很快成为内线。我们要有胜利的气魄,要有新中国主人翁的姿态,勇往直前。并指出秋冬季作战是有决定胜负意义的。蒋介石的战略战术是屡败屡变,屡变屡败。如中原我军再打几个胜仗,战争的形势就会发生全部改变,将会造成蒋军坐以待毙的形势。我军将乘胜前进,渡江作战,而且从两湖直插两广,夺取全国胜利。中间,他讲到大别山的胜利在全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位置时,特别提高嗓门大声说:“同志们,这是我们大家的光荣啊!”在讲到新区政策时,他对我军进入中原后,由于急于建立一个稳定的后方基地,进行打土豪,分浮财而一度出现的“左”的错误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并吟打油诗一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秧稀,一去摘豆回,再去抱蔓归。”形象地指出了这种“左”的错误的危害性。他还严肃地指出:“人心向背,决定胜负,得民者昌,失民者亡。”最后,陈毅还谆谆地嘱咐同志要努力学习,适应形势。他说:“兵随将转。干部水平提高了,就能把部队带好,希望每个干部都带几本书,军事的、政治的、文学的、新区政策等等,要经常看书,刻苦读书,认真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