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玉兰,这三个字曾是一代中国妇女,中国农民的骄傲。
吕玉兰,河北省临西县东留善固村人,1940年生,1955年高小毕业回乡务农,当年担任本村“铁球”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是新中国最年轻的合作社社长;1958年入党;1960年任本村党支部书记;1966年发表了闻名海内外的“十个为什么”的人生体会文章;1969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1970年任临西县委书记,提出了著名的“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号;1971年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1974年兼河北省农委副主任。1977年任中共河北省委书记、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81年任中共正定县委副书记。1985年任河北省农业厅党组成员、副厅长。1993年3月31日凌晨4时40分,因病治疗无效,在石家庄逝世。
吕玉兰——一个冀南平原上的普通农村姑娘,一步步成长为中国最著名的女劳模,这是一个怎样传奇般的经历?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逐步展开了探索之旅。
2012年3月7日,有幸第一次走进吕玉兰的故乡——东留善固村,参观了吕玉兰纪念馆、东留善固村容村貌和吕玉兰纪念林,对吕玉兰同志的事迹有了直观印象。随后,阅读了吕玉兰的丈夫江山老师的著作《吕玉兰》,对吕玉兰同志的事迹有了初步了解。
2013年3月31日,赶赴石家庄河北省英烈纪念园,瞻仰了吕玉兰同志墓地,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怀念吕玉兰,纪念吕玉兰逝世二十周年。
2014年11月4日,再次走进东留善固村,对吕玉兰纪念林、吕玉兰纪念馆和东留善固村进行了详细参观,进一步加深了对吕玉兰光辉一生的直观印象。
2015年2月6日,是吕玉兰同志诞辰七十五周年纪念日。值此节日到来之际,为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吕玉兰,从2014年下半年以来,先后阅读了一些有关吕玉兰的书籍、资料(参考阅读书籍、资料附后),深受感动。吕玉兰曾先后被授予山东省劳动模范(当时临西县属山东省管辖)、河北省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让我们来看一看吕玉兰这位劳模是怎样炼成的吧。
——主动参加邯临公路的修建。1955年夏天,年仅十五岁的吕玉兰积极参加邯临公路修建工程,她是东留善固参加该工程的唯一的女同志。修路时,玉兰不说话,不抬头,一锨一锨往上扔,大人干多少,她干多少,一点不甘示弱。一直干了两个多钟头,面不改色,气不发喘。小伙子们都服了劲了。
玉兰主动参加修建邯临公路的活动,反映了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
——积极动员妇女下地劳动,给妇女起名字。那时的妇女没有下地劳动的习俗,吕玉兰费了许多口舌,碰了许多钉子,想方设法动员了十几名妇女下了地,改变了千百年来妇女不下地劳动的习俗,提高了劳动妇女的地位。妇女们都还没有自己的名字,不便于给她们记工分,于是吕玉兰给她们分别起了名字。
玉兰动员妇女下地,给妇女起名字的做法,展示了她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带领妇女上树采榆钱,育苗,组织妇女“造林队”。 东留善固村北清凉江沙河古道那里,有一片白茫茫的沙荒肆虐,用村里老人的话说,“当年刮风对面看不到人”。立志改变家乡面貌的吕玉兰,从1956年开始,在上级妇联组织的支持下,带领东留善固村妇女上树采榆钱,育苗,组织妇女“造林队”,起早贪黑,顶寒风,啃窝窝,咬咸菜,喝凉水,眼打红,手冻裂,脚冻疮,付出了大量心血和汗水,植树造林,绿化沙荒,战天斗地,几次毁坏几次重栽,最后育成100多万株树、长达8华里的林带,锁住了风沙危害。
玉兰同志带领妇女上树采榆钱,育苗,组织妇女“造林队”的艰苦历程与伟大创举,揭示了她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不屈不饶、坚忍不拔的崇高精神。
——组织“妇女打井队”。1957年冬,吕玉兰带头下井,组织东留善固村“妇女打井队”,打成了好几眼井,打的井又正又好,改变了妇女不能下井的陋习,在抗旱中起了不小作用。
玉兰带头下井,组织“妇女打井队”的作为,显示了她们傻于集体的“傻子精神”。
——组织“四兰五芹深翻队”。 1958年秋天,吕玉兰将孙秀兰、杨盛兰、文秀兰、孙大芹、杜玉芹、孙秀芹、修玉芹、刘桂芹等本村妇女召集在一起,成立了“四兰五芹深翻队”,发动大伙儿开展劳动竞赛。她们下了“战书”,宣布“立擂”,倡议各村的“铁姑娘”、“硬汉子”都来“打擂”。经过五次“擂台”的较量,都没能把她们打下来。“四兰五芹深翻队”的事迹,闻名全公社乃至全县。
玉兰组织“四兰五芹深翻队”的行为,表露了她们的半边天精神。
——打破世俗偏见,自学接生技术,为东留善固村妇女接生。有一次,吕玉兰在县医院住院时,她住的病房紧挨着妇产科。农村当时的接生,多是请接生婆,采用旧法接生,由于不卫生,对母子都有一定的生命危险。吕玉兰便借治病的机会,跟大夫学起了新法接生。病好回村,正赶上素华嫂子生小孩。玉兰听到这个消息,主动跑过去,说:“嫂子,俺才学了新法接生。你生孩子,俺包下了!”孙素华听了,又是高兴,又是担忧:高兴的是,用新法接生比旧法接生安全、卫生,对自己和孩子的身体有好处;担忧的是,玉兰还是个大姑娘,进产房方便吗?经玉兰再三解释,孙素华愉快地接受了。临产的那天,玉兰跑里跑外,煮剪子、备药棉……人们听说玉兰要接生,五嫂子赶来了,二嫂子赶来了,玉兰母亲也赶来了。五嫂子说:“啥事你都可以管,这接生可不是你管的!”二嫂子也说:“姑娘家哪有干这个差事的?你这不管到圈外边去了?”母亲更是坚决阻拦:“大姑娘接生,要是传出去了,多难为情!”玉兰却说:“大姑娘咋就不能接生?干革命还分姑娘、媳妇?俺管的圈大着呢!凡是为群众服务的事,都在俺管的圈里头!”任凭别人在一旁唠唠叨叨,玉兰还是该干啥干啥。孙素华临产了,玉兰效法着大夫的新法接生,沉着地工作着。孩子安全降生了,母女都很健康。孙素华亲身感受到了新法接生的好处,逢人就讲,广为传播。就这样,对农村妇女大有好处的新法接生,很快在东留善固一带推开了。
玉兰打破世俗偏见,自学接生技术,为东留善固村妇女接生的举动,显露了她相信科学、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不顾女性特殊生理情况带头跳进冰冷的渠水中堵决口。1961年初春的一天,东留善固村北东风渠决口了,直往麦田里灌,决口要是堵不上,这一大片麦田就完了,吕玉兰带头跳进冰冷的渠水中堵决口,玉兰一带头,在场的20多名社员也纷纷跳进冰水里,到天黑,终于把决口堵住了。玉兰在冰水里,足足坚持了两个多小时,她上得岸来,光着两只脚,跑回家去。当她盖上棉被,才觉得浑身阵阵酸痛。原来,她当时正带着“例假”。由于受了风寒,她一下子病倒了,在炕上躺了好几个月。吕士周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动情地说:“玉兰为了维护群众的利益,连命都豁出去了!”
玉兰带领大家跳进冰冷的渠水中堵决口的行动,表现了她和大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抗洪救灾。1963年8月上旬,河北省中南部连降暴雨,一时洪水泛滥,灾情严重。地处河北平原南部、卫运河西侧的东留善固一带,一片泽国。吕玉兰摒弃封建迷信,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抗洪救灾。在堤坝上,有的人往堤上铺树枝压麦秸,有的人往堤上运土垒埝,洪水涨多高,埝子就挡多高。那几天,玉兰领着民兵,日夜战斗在围埝上。她一边忙着挡水,一边还要察看谁家的房子倒没倒,用木头、柱子,给社员家的房子顶房梁、撑墙头。经过六天六夜的连续苦干,洪水被挡住了,东留善固的院落没有一处受到水淹,全村所有的房屋没有一座造成倒塌,终于夺得了抗洪抢险的胜利。大水退后,吕玉兰又带领社员们,加强粮棉的灾后田间管理,赶种了一批瓜果,斗灾度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