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顾八年抗战,就不能不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国共两党在抗战时期分别主导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这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特点之一。这也是由当时中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
相互关系:两个战场的关系实际上是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关系的重要部分。他们是相互依存的,其目标都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在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抗击了侵华日军的主要兵力,从战略上掩护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可以说,在战略防御阶段,没有国民政府正面战场的抗战,就没有共产党在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不会使日本“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计划彻底破产;而没有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的迅猛发展,就没有战略相持阶段的迅速到来。
在战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仍坚持对日作战,但战略地位日益降低,敌后战场在全民族抗战中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共双方在战役或战斗中的配合日益减少,但两个战场仍保持着互为支持的战略配合关系。
可以说,在相持阶段,若没有正面战场的继续抵抗,就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而没有敌后战场反“扫荡”斗争的胜利,正面战场就不可能坚持抗战到底,战略反攻也就不可能迅速到来。从1944年4月开始,正面战场又重新成为日军战略进攻的重点,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时,敌后战场展开了游击性质的局部反攻。这时,两个战场的对立和各自的独立性更为突出,但战略上的相互配合一直维持到抗战胜利。总之,两个战场相互配合、互为依存的关系一直贯穿了整个抗战时期。
两者区别:
(1) 抗战路线不同:前者推行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的片面抗战路线,后者实行动员和依靠全民族一切力量的全面抗战路线;两条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抗战,而造成这种区别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由于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2)依靠的武装力量不同:前者是国民党政府的200万正规军;后者是共产党领导指挥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还有民兵。 (3)战场范围不同:前者在国民党政府的统治区域划分若干战区,阻击敌人的进攻;后者是在日军占领区内创建若干抗日根据地,把敌人后方变成抗日前线。 (4)作战规模和方式不同:前者多是兵团作战,打的是阵地防御为主的正规战;后者是小规模伏击战,打的基本上是游击战和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 (5)战略地位不同:前者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后者在战略相持阶段起主导作用,并逐步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两个战场的作用:在政治上来说,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致破裂,在军事上来说,保证了抗日战争成为一场我军必胜日军必败的持久战。
还应该指出的是,近代以来的军事理论,对游击战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但总体看仍然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几乎所有论述谈论的都是游击战而非游击战争,都将游击战看成是正规战的辅助手段。
毛泽东则摆脱了这种局限性,他的论述中通常使用的是游击战争的大概念。从游击战到游击战争的一字之差,包含着毛泽东对传统游击战思想的重大发展,反映出他所思考的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游击战,而是战略层面的宏大的游击战争。毛泽东认为,游击战争可以是一种辅助配合的战术手段,也可以是一种独立发挥作用的战略行为,特别是在幅员广大的国家里实施的持久而大规模的游击战争其作用就“主要地不是在内线配合正规军作战,而是在外线单独作战”,于是这种大规模的持久游击战争就“从战术范围跑出来向战略敲门,要求把游击战争的问题放在战略的观点上加以考察”。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役不仅次数多、规模大,而且创造了游击战中的经典战役——百团大战。1940年8月20日夜,在八路军总部的周密部署下,位于日军后方华北各省的八路军和民兵游击队同时行动,对所在地区的日军守备部队和铁路、公路、岗楼、煤矿发起全面袭击。此次战役持续时间长达5个多月,至1941年1月24日结束,参战八路军105个团20余万人,还有大量的民兵游击队协助作战。
大规模游击战争的展开是决定中国抗战前途命运的关键之举,它不仅改变了双方交战的基本格局,形成了有利于中国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迫使日军陷入同时应付前后两个战场的困境,极大地改变了双方作战的“游戏规则”,使日军半数以上的兵力不得不放弃擅长的大兵团作战方式,被迫回师后方,以高度分散的配置来对付陌生的游击战争。
如此一来,中日战争就脱离了日军追求的速决战方向,进入了中国设定的持久战轨道。全面抗战期间,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独当一面,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其局面之大、能量之巨、战略作用之显赫,远远超出了日军的想象,堪称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第四,增强国家意识,民族意识。
这次会议准备了《抗日战争中的少数民族》,《中国宗教界与抗日战争》,《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实》三个资料。主要讲述抗日战争期间少数民族、宗教界、海外侨胞的表现和贡献。可以使我们对抗战的了解更全面,更深刻地体会抗战胜利对于全国人民的伟大意义。中国封建社会漫长,分散化、个体化的小农经济如汪洋大海。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列强那怕是个弹丸小国也敢侵略中国,并屡屡得逞,而中国饱受欺凌,丧权辱国。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在腐朽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和封建礼教下,人心涣散、自私自利,军阀割据、四分五裂,“地广不足以为大,人多不足以为众”,国是皇上的,家是自己的,二亩地是我的。政府在百姓眼里,就是征税的,出伕赋税。割地赔款是皇上的事,与小民无关。1931年日本在东北登陆,还有中国百姓给带路呢。对于乡村百姓而言,只有吃饭问题最大,对于国家、民族没有概念。
抗日战争对我们民族来说,是一个历史的唤醒。日寇的入侵和屠杀,以血的事实教育了国人,唤起了同胞,当年文人林语堂说过:“日本的武装侵略,使得中国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使中国团结得像一个现代化国家应该团结的那样,众志成城。”这种现象在中国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没有出现过,是中华民族新觉醒的里程碑。所以,“团结一致、共御外侮”,是抗战留给我们民族最有价值的精神财富。
抗战期间,国民党发起过三次反共高潮,共产党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方针,坚决予以回击。即使出现了“皖南事件”那样的严重情况,仍然“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以抗战大局为本为重,以民族安危为要为先。坚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全国人民。这些事实教训了全国人民,使全国人民,包括各党派、各阶级、各个利益集团的国家觉悟、民族觉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最终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五,弘扬抗战精神的现实意义。
抗战胜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的胜利,改变了世界大格局。但是中国作为世界反法西斯张正的东方主战场却没有完全享有战胜国应有的权利和利益。更由于蒋介石紧接着同室操戈,挑起内战,我中国人民本该享有的胜利果实大大打了折扣。外蒙没有了,琉球没拿回来,钓鱼岛也失控了……,教训沉重!
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今日的中国已经今非昔比,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个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大国,我们正在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历史的经验教训昭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国各族人民要大力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就一定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回顾抗战的历史,目的是铭记历史,要向前看,不是算旧账。要看到还有钓鱼岛问题、东海和南海问题、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的危险的问题、台独问题以及各种已经暴露的没有暴露的,可能潜在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都要我们有“团结一致 共御外侮”的态度,积极面对。我们的胜利旗帜,是当年所有抗日前辈们的鲜血染红的,我们一定要继承他们的精神,告慰我们的前辈先烈。
以上汇报谈到的意见,参阅并直接引用了许多专家学者的论点和资料,介绍给大家以此作为我们座谈会的议题和思考线索。
请大家讨论批评。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