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3岁的张承永是个有故事的人。在知天命之年,他主动放弃铁饭碗, 一不靠关系、二不靠投资,仅带着对“三农”的情缘和市场经济的理念,只身一人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小山沟——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出任大平安村总策划。12年不要任何报酬,诚心诚意为新农村建设出主意想办法,因地制宜帮助山里发展,引导村民致富,创出了一条“老知青与农民”、“城市人与山里人”相结合,共谋发展的和谐之路,续写了一曲“老知青再下乡更有作为”的新乐章。
具有亲和力的张承永(冯启安摄)
一场隆中对,定位大平安
为了听他讲故事,我们编辑组一行4人来到了天津市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在回答怎样想起老知青第二次创业这个问题时,张承永说:他是68届老初一天津知青,69年下乡,初中毕业时,正值上山下乡运动的高潮,他选择了回原籍河北省青县马厂公社孙官屯大队插队。9年的知青生涯,他不仅学会了各种农活儿、懂得了农村的风俗习惯, 更重要的是让他彻底了解了中国的农村、农业、农民。他当过民办老师,担任过村团支部副书记,还曾被派到县里的知青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负责知青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在那里留下了他的青春岁月,并与“三农”结下了终生不解的情缘。
1978年,随着“知青大返城”的潮流,将近“而立”之年的张承永又随大流回到了天津。回城后,他凭着知青岁月历练的吃苦耐劳的品质;凭着他善于思考、肯于实践的秉性和与人为善的亲和力,不久,他就从和他一起进厂的80多名返城知青中脱颖而出,被提升为队长。 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敢想敢干、善于捕捉信息与时俱进的张承永,被天津三峰实业公司任命为开发部部长,积极投身改革的大潮,不断学习市场经营理念。任职期间,不仅为公司创造了发展空间,同时也提升了自己市场经济运作的能力。 虽然事业如日中天,但张承永时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个老知青。近年来,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宣传和重视,再次激起了蕴藏在他心底的“恋农的、解不开的知青情结”。2001年,公司当时有一个内退名额,年近50的张承永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心理准备,毅然向公司递交了内退申请,决心要在知天命之年再次下乡,在那里发挥自己的特长,办一个志同道合、互不设防、相互搀扶友爱、能自由支配自己,快乐每一天、自己心目中的“养老院”,把老知青们吸引过来一起乐活,续写自己的后知青时代的华彩乐章。
2002年张承永给自己发了一个号召“老知青再下乡更有作为”,寻找需要他帮助的地方。这次下乡与40年前截然不同:今日的农村与知青岁月的农村已不能同日而语;现代农民的意识、行为也和大集体时有天壤之别。为了能确实起到老知青二次下乡的作用、做到“有备而下”,他不辞辛苦、不计代价,南方、北方四处考察,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他考察过好多地方。最后 终于选定了离天津市100多公里的蓟县下营镇大平安村 。
大平安村是一个悠久历史千年古镇,春秋战国时建村,在百米村落里有真武古庙,古街古井,文化底蕴厚重,具有远古的历史渊源,现有90户人家,315口人。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离“黄崖关长城”等旅游景点很近。若站在村边的双乳峰上,望着延绵起伏的山峦、呼吸着沁人心脾的山涧空气、环顾山脚下花草树木萦绕着的炊烟人家,确实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这个村2000年前比较贫困,能耕种的土地少,山坡地多。交通不便,思想闭塞,人均收入不足千元,是蓟县的扶贫村。
在叙述再下乡过程时张承永说:我天南地北转了那么一大圈以后,2002年5月18日,晚上六点了,我总觉得不能住县城,我就问长途汽车站的人,我说往大山里面走属于咱天津管辖的,还有没有正在发展当中的农村,就是你们认为那地方值得去的,他想了想说:“前两天刚立了一个大牌子,叫平安休闲度假村。不行你上那去。”于是我就坐车到大平安村。下车之后,我就先看了看,远处有高峰,这边有条河,这个村在半山腰上。地理环境是,前有河、后又靠、左拥右抱,我就觉得挺好。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幽静自然的田园风光,使我意识到:在这里打造农家院,发展旅游、休闲、养生、养老产业,一定会大有前途。
当时到晚上已经天黑了,我就在高文武家住下了。据说,我是来他们家的头一位客人。由于跟高文武问这问那,是他感觉到我不像是到这休闲的普通游客,当时他就打电话给了村的党支部书记,说:“我们这来了一位客人,他对开办农家旅游思路还挺好,听着不错,你们过来聊聊。”
我就这样以投宿者的身份进的大平安,在村民的引荐下当晚就与村支书张玉仓见了面。自报家门介绍了自己的身份;讲述了自己为何采取这种形式二次下乡的原由;此时平安村也早有这个打算,只是“山高皇帝远”,村里也没有旅游景点,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几年一直没搞起来。从2001年开始,村干部号召村民办起农家院,开办了1年多农家院也没来过一个游客。2002年的五一村里费了半天劲又修路、又修桥、又弄那个大牌子,投入进去不少钱,弄得农户也都怨声载道,还怨他们没有能耐。那时候村里定下来5月19日准备上天津去一趟,想通过劳务市场找一个业务员,到城里聘请一位顾问来指点指点。当时,我把对大平安的思考 以及因地制宜发展旅游业的设想讲给村干部们听。5个多小时的“隆中对”,双方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张书记心想:“帮我们发展,什么条件、待遇也不要,哪里去找这样的好事?”尽管一些人怀疑是不是个骗局?一个人背个包,没有文件,也不是哪里派过来的,凭什么到和他合作呢? 但张玉仓还是以他宽厚的胸怀和超前的意识,代表村委会和渴望致富的乡亲们接纳了他。 张承永终于找到了一个既需要自己帮助、又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就这样我再一次走进农村,把我们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延续了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帮乡亲一把。实际上我是给自己做一个挑战,自己在50岁的时候,就找一个谁也不认识的地方,把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实现了。张承永也深深地爱上了大平安。一场隆中对,就把大平安定了位。从此揭开了他二次下乡帮民致富的生活。
再下乡的路在哪儿
张承永属于那种喜欢农村的老知青,恋农情结溢于言表,知青这一代人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很多优良的品质,不但他们自己牢记那段刻骨铭心的知青岁月,更珍惜回城后与时俱进,退休后的后知青时代,他们中很多人重返第二故乡,努力为第二故乡再做新贡献,回报第二故乡。因为是有备而来,更因为他第一次下乡时所经历的对“三农”的体验,基本上的农活都干过,所以在大平安村的第二次下乡如鱼得水,和乡亲们很快溶在了一起。走进大平安村帮民致富,他给自己的定位是:“帮助农村发展、结交淳朴山民、回归互助美德、回归自然田园”。
策划与开发是张承永的长项,他给村里上的第一课就是领导干部的开发意识。然后制定了先富民、后富村的策略。村里行政事务要艰苦朴素起家,负债经营,不向村民乱收一分钱。制定的第一个10年规划是根据山村特色,要以“文化兴村、养生定位、城乡互补、和谐发展”的文化理念。他推出了4项举措:一是任大平安村总策划,为村里发展出谋划策亲历所为;二是成立大平安发展顾问委员会;三是提升村干部的开发意识;四是引导村民的发展理念,具体实施了大平安发展顾问、名誉村长、名誉村民制度。具体到农家乐的发展,要以点带面,要有方向,在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确定了“山里人城里人一家人”的新思路,接待游客要当亲戚走,这样才能成为城里人的堡垒户,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客人。以下是他的具体做法。
山里人 、城里人 、一家人 ,体现着大平安淳朴的民风,民情和民俗。它营造了一个城乡互助、互补、互动的模式,是成为来到大平安的城里人休闲、养生、养老的人间乐园;
大平安 名誉村长 、 名誉村民 、发展顾问 , 是实实在在的让大平安的发展创新了一种方式,这些来自城里的人们自发、自觉、自愿的为大平安的发展奉献着智慧、经验和能力。(其中有老八路、文化、文艺、科技名誉村长及顾问)。
大平安青年历练中心是张承永二次下乡帮村民致富十年规划中的重要举措。在这个中心里,山里人的后代们学习历练。有大平安青年乐队 、采访写作的文化知识小组、摄影技术及相册编辑 、DV技术及后期制作、电脑操作及网站管理 、创业指导与创新开发。
天津知青之家——老知青乐活家园,一代人的知青,一路走来40载成为老知青,退休归零的后知青时代,相互搀扶着,友爱着,共同走进田园成为乐活知青。
事业的发展,关键是用人,大平安的发展目标是留住青年人,做到事业后继有人,大学生人才储备实践基地,大学生与农村青年的互动历练是社会的发展需要。在这个基地里他们在互补着文化知识,在历练着社会经验,共同提升着能力成为一代新人。
知青与三农论坛——新老知青关注三农,在这个论坛里,一路走来40载的老知青和积极向上的关注“三农”的大学生,共同演绎着在共和国历史长河中的“三农”篇章。 老知青用他们一生的智慧、经验和能力来再次关注“三农”、实践“三农”的事业,任重而道远。
张承永在2007年与天津知青文化研究会骆中启、刘相平等老知青结识后,共同创办了“天津知青新农村志愿者协会”、“天津知青之家”。2007年至2011年先后举行多次上百人的大型知青文化联谊活动。至今仍有很多天津老知青到农家院来旅游,和农家院院主建立的密切的联系。大平安村从春天到秋天的500万收入中就有天津老知青做出的一份贡献。
天津老知青孙金义2006年来到这里,给村里村民传授手风琴等技能,帮助发展村里的文化建设,被村民聘为“名誉村长”。今年他在这里建立了天津乌兰牧骑知青艺术团训练基地。
2011年由天津知青文化艺术交流促进会和天津国谊儿童中医医院组成200多人的旅游团来到村里为村民送书画、送节目、为村里的儿童义诊看病,受到村民们的热情欢迎。
天津著名知青漫画家庞平老师带领他所在的黑龙江兵团知青战友在张承永的大院里拍摄系列微电影《快乐人生》,并在他的大院门口签售由庞平主编出版的全国首部以漫画形式描写知青生活和劳动情景的图书《漫画知青岁月》。
自2008年张承永接待天津第一批大学生到村里来,此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代大学生关注“三农”事业上。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希望,为了使更多的大学生关注“三农”,在他的乐活大院里举办了“知青与三农”论坛会,邀请大学生参加论坛活动。同时也组织天津老知青走进京津大学学堂,创新老知青“关注三农”的思想理念。使当代大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新农村,认识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和重担。
大平安的年轻人走进高校与大学生互动互学交朋友,走出去,请进来。成立了“大平安青年历练中心”、“知青与三农”论坛、“新老知青关注三农”、“大学生人才储备实践基地”这是张承永再下乡12年中一步一步的传承举措。老知青与大学生演绎了更具精彩的篇章,老知青走进大平安,年轻人下乡新体验。他们在用微小的举动体现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今社会更具影响力。老知青与大学生的每次进村,微不足道的吃住费用都是帮农民致富。农民几百万的收入有他们的贡献。大学生下乡带给农民的影响,勤快、懂事、守纪律,反过来学习了社会懂得了“三农”。2008年大学生进村在“大学生人才储备实践基地”里学经验,求进步,求创新。张承永对大学生说:华西村的大学生有不回农村的吗?没有,回到华西村有工作、有工资、有股份、有面子,条件好,又是自己的家。他们就全回村里去了。现在大平安的大学生1/3回来,在外头的占2/3。现在大学生回村的家庭在享天伦之乐,留在天津、北京的本村大学生成了家里的一份牵挂。老知青走进高校与大学生互动,在北京高校参加“三农节”,在天津南大与研究生开座谈会。从2008年到2014年这些孩子们有的已经进入工作岗位,有的在读研究生,为关注他们的成长又建立了“我们年轻工作室”,跟他们保持了经常联系,记录着他们的成长历程。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一个村要发展,就要有一个团结、奋斗的领导班子。村干部的开发意识很重要,大平安村村委会正是这样一个心往一处想,话往一处说,劲往一处使正能量的一班人。用党支部书记谭忠的话说:“大平安有淳朴的民风,儒雅的民俗,厚道的民情。达到一村的好人,是一方净化了的热土。有人说,大平安旅游的回头客多,入住率高,是因为价位低,价位低只是一个策略,主要是村民的品行好,有亲和力,没有打架斗殴的,都有自己踏踏实实,安安稳稳的一份工作。在这里读山读水读民风,到这里可以洗胃洗肺洗心灵。”大平安村经过12年的发展已旧貌换新颜。“文明生态示范村”,“农村旅游专业村”,“民俗文化特色村”是大平安村可看可学的亮点。大平安从干部到群众,从事业到理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旅游专业户由开始的12户,几年内发展到40多户,年接待游客达几万人;2005年被县里评为“ 文明生态示范村”。2006年,大平安又迎来了一个“福”、“喜”双收的好年景:这个 “百米小村”,光旅游一项收入就达上百万元;人均收入从原来的不足千元,达到现在的2万多元。同时又被评为“农家旅游特色村”、“平安生态村”、“大平安平安示范村”、“大平安民主法治村”。县委书记慈树成还亲自为该村题写了“平安农家”以示鼓励。现在,在参加“美丽乡村”、“环境整治规划籿”的评选。
2014年7月14日天津市委书记孙春兰带领市县干部亲临大平安村视察,给了大平安村干部和村民极大的鼓舞,大平安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更是大平安文化兴村的一大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