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楼前立着《红军楼简介》石碑,碑文:龙平(坪)鼓楼建于清代嘉庆四年,即公元一七九九年,历史悠久,结构精致,雄伟壮观,体现了侗族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九三四年十二月初,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这里。龙坪寨是我们伟大领袖和导师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朱委员长住过的地方。当时,国民党反动派为了阻止红军北上抗日,破坏红军与各族人民的关系,派遣特务尾随红军,到处纵火烧民房,妄图嫁祸于红军,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及中央军委和红军干部团住在龙坪寨的当天晚上,蒋匪特务暗中纵火烧毁三百余座民房,在周总理亲自组织和指挥下,红军指战员奋勇扑火,终于把这座鼓楼抢救了下来,隔断了火路,使寨东南边的一百多户免遭火灾。当场抓住纵火特务三名,召开公审大会,就地处决。并对灾民发给救济款。在事实面前,各族人民更加爱戴和掩护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更加仇恨国民党反动派,敌人又一次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龙坪的侗族人民为了纪念毛主席、周总理、朱委员长和工农红军的光辉业绩,发扬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彻底革命精神,永远高举毛主席的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遗志,把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一九七六年九月,把这座鼓楼改称为红军楼。龙胜各族自治县革命委员会 一九七七年九月九日立
这篇“文革”期间撰写的碑文告诉了我们,改称红军楼的时间和缘由。而且,我有些感慨——那时候碑刻还是手工镌刻,能够把手写的草体字刻的如此细致、还原,没有认真态度、革命精神是做不到的。
庆幸的是,在“文革”期间大破“四旧”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里,红军的遗址却得到很好的保护。
这里还记载着一段周恩来指挥红军救火保侗寨的千古佳话。
周恩来指挥红军救火保侗寨:
在红军进入桂北少数民族地区后,国民党反动军阀派遣特务混入红军宿营的村寨,利用民房是木结构易燃的特点,四处纵火,借以散布“红军放火”的谣言,挑拨红军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朱德对此十分重视,向各军团首长发出命令:连日桂敌派出大批密探,在我各军团驻地烧毁民房,企图疲劳及嫁祸我军,破坏红军在群众中的威信。各军团首长及其政治部,应于到达宿营地后及离开宿营地前,严密巡查。如遇火警,务必设法扑灭,救济受难群众。纵火奸细,一经捕获,应即经群众大会公审后枪决。
在龙坪侗寨宿营的是红军中央军委纵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也在此驻扎。一天深夜,寨子一间木楼突然起火,火借风势,很快就漫延开来,大半个侗寨顿时变成一片火海。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周恩来迅速来到寨子中央的“杨氏鼓楼”上,亲自指挥红军战士救火,同时命令红军保卫人员密查纵火特务。在红军战士和寨里群众的奋勇抢救下,大火很快被扑灭,“杨氏鼓楼”及鼓楼东南面的大片民房免遭火灾。当晚,红军保卫人员抓获了3名纵火嫌疑人。
第二天,红军在寨子里的一家祠堂召开群众大会,弄清了3名嫌疑人中2名是国民党特务(还穿着黄色军衣),1名是错抓的当地老乡,当场释放。接着,公审纵火特务,揭露了敌特的卑劣行径,宣传红军及我党的政策,并且发放救济款接济火灾中受到损失的群众。
为纪念这段历史,后来当地群众就把审判国民党纵火特务的祠堂改称为“审敌堂”。
镇上的老乡告诉我们,看“审敌堂”要找拿钥匙的人开门,说话间,一位老者主动搭话,让我们跟着他走。老者家里的一位大婶带我们走了不远,就到了“审敌堂”旧址。
这家祠堂保持着原貌,有人说是飞山庙。楼壁上的“毛主席万岁!”大幅标语还非常清晰。
族人至今还在祠堂里做活儿。我们队员也和族人中的那位大婶坐在一起,一边拉呱手里一边忙活。
临行前,大婶在审敌堂门口与我们挥手道别。
平等乡还有平等红军烈士纪念塔,在平等村外的北边,隔河的小山丘上,是1975年10月1日修建的。我们在村子里看那个小山丘,没有看到有车道,估计步行要两个小时,也就没有上去。
附:平等乡附近的红军遗址遗迹
红军洞位于平等乡太平村上舍下路溪山上。1934年12月,红一方面军九军团一个排32名指战员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过山,被敌人包围在森林里。太平村下路溪瑶族农民沈再德、沈再富两兄弟知道后,冒险带他们到山洞中躲藏,避开了敌人的搜剿。
我们离开平等乡,决计沿着当年红军去往湖南通道县的路线,冒险走山中的乡道,斜插西北方向去通道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