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我们5人来到龚自珍纪念馆的门前就感到了这幢房子充满了文学气息,古色古香、白墙黑瓦,给人一种感觉就是朴素、自然而有典雅。走进房门,每个房间都配置着精美的书法、绘画。书法刚健雄伟,绘画韵味非常。房内摆放了龚自珍的雕塑,那神态严肃,就是不畏强权,公私分明的人物。房间有许多柜阁,他所著的书籍也全部陈列在里面,我们看出他是一位忧国忧民希望国家能富强的伟人。其中还陈列着佩剑和箫,这可以看出他不仅是一位文雅之士,他也懂得习武强身。
作为当代青年没有深刻理解历史是一件极其可悲的事。随着岁月的流逝,我们逐渐忘记了我们的耻辱,这是最大的悲哀。走进龚自珍,我才想起了我们遗忘了什么。
在我印象中对龚自珍的了解就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一位知识分子渴望有新的人物崛起来改变清朝昏暗的社会。“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在我之前的记忆中认为只是做人要懂得知恩图报,等到真正了解龚自珍才明白这是他仕途不顺发表自己的感慨,渴望能得到清政府的重用,投身于鸦片战争,抵制外国的侵略。这首己亥杂诗正是表明龚自珍为社会,国家效力的高贵品质,虽然自己离愁浩荡,但是仍然要为国家做出自己一点点贡献,这种品质是我们后辈一生追求的高度。
这次的龚自珍纪念馆一次短短的旅行让我更全面得了解了他的人生履历。他自幼便喜欢经文,文学,学习《四书》《五经》,成年后多次参加乡试会试。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作品,如最著名的《定庵文集》,流传至今。但他不仅仅是个诗人,文学家,他还是燃烧着热血的革命家。一生追求变法,虽然致死未得到实现。他认为当时社会的动乱根源在于贫富不相齐。他有清晰的政治头脑,却得不到一展抱负,一腔爱国热血造融入了其散文,或直接批判揭露事实或借题发挥,或通过论文、论事、记物、记名胜形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作批判讽刺,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如果有机会,希望同学们能多多了解龚自珍,而不仅仅是耳熟能详《己亥杂诗》。
在龚自珍的身上我们学会了无私奉献,可以为了社会和国家的安危,不顾自己,这对于我们这一代后辈有很大的启示。我们必须在青年时有所作为,才能在将来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因此现在我们应该对自己狠,让自己的能力逐步的提升,这样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奉献。其次龚自珍的一生告诉我们人有悲欢离合,但是只要坚持自我,拥有豪放洒脱的气概,我们将必有所作为。万一禅关砉然破,美人如玉剑如虹。
浙江精神告诉我们:近代以来,浙江一方面是民主思想的自然和缓慢演进,一方面是西学东渐和列强入侵的洗礼,一方面太平军的建设性和破坏性的双重效应。尤其是在20年代,各种矛盾更加激化,不少浙江人深深为民族的命运担忧,用手中的笔为民族的复兴呐喊。不少人还纷纷留洋寻找真理,秋瑾、鲁迅、周作人、沈泽民、丰子恺、徐志摩等均有过留洋经历。在浙江绍兴名人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在北大国学院汇集了浙江的许多名人。随着时局的不断变化和个人经历的不同,浙江文人的文笔、文风也日益呈现多元化的特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