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课题的提出:历史研究的缺失与拷问 二、历史地位的追认:伟大的民主思想家和革命家 思想家的定义和标准 社会评价与结论 三、与鲁迅的异同:李公朴民主思想的丰富内涵概略 李公朴与鲁迅思想的异同 李公朴与鲁迅身份和战斗方式之异同 李公朴思想体系的内涵构成 李公朴思想的外延、特点和出发点 四、可贵的个性:李公朴民主思想体系的显著特征 1.民主性:定义;李公朴民主思想的六个发展时期 2.先驱性:定义;特征;作用;先驱性、进步性与危险性的关系 3.革命性:革命定义;暴力革命与非暴力革命;国民劣根性的革命 4.爱国性:爱国性的检验;汉奸的社会基础;李公朴的爱国人生;民主性与爱国性的关系。 5.理论性: 定义; 标准;作用;理论性与系统性的关系 6.实践性:定义;作用;实践性与真理性的关系;巨大的历史效应 五、结论:中国政治改革的精神财富
【纪念李公朴烈士殉难60周年】
李公朴民主思想家的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根据李公朴在毕生的社会民主运动实践中所形成的民主思想体系,提出并论证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历史地位,用同鲁迅思想异同分析的类比手法对其思想体系的丰富内涵作出概略阐述,进而用哲学观点分析揭示其思想体系以六种特性为标志的鲜明特征,并对六大特性及其相关性提出定义与思辨,得出其思想为中国政治改革的精神财富之结论。文章对所涉及的系列概念以及李公朴思想的地位和性质等,均提出了作者自己的个性化定义和诠释,体现“用公朴精神研究公朴”的学术精神。 关键词:李公朴 思想家 特征
一、问题的提出:历史研究的缺失与拷问
李公朴为中国的民主事业英勇献身60周年了。他作为著名的中国民主号手和民主斗士、享誉中外的“抗日爱国七君子”之一、中国民盟原中央执委和“民盟常州四杰”之一、新中国001号革命烈士,将44年短暂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中国的民主解放事业,是中国现代社会革命史上又一位令人敬仰的民族英雄。在全民建设以政治、物质和精神三个文明为特征的现代化和谐社会的今天,对他在毕生的改造社会实践中所形成的民主思想体系,进行系统总结、研究和广为传播的力度尚嫌不足;其思想体系的丰富内涵、鲜明的个性特征和对中国社会民主事业进程的影响,也研究不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研究的确失与遗憾。 在李公朴先生殉难60周年之际,面对先生的民主思想和先驱精神,环顾中国民主事业之进程,一切讴歌的溢美之词都显得苍白,留给人们的只有凝重的思考。诸如:李公朴在中国民主事业中的历史地位;其民主思想体系有哪些内涵和显著特征;这些内涵特征究竟为我们昭示了什么;它对中国的民主事业有哪些理论和社会实践意义;当代中国人应当怎样继承李公朴精神,将中国的政治文明事业推进到新的阶段?等等。
二、历史地位的追认: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何为思想家。笔者以为,凡是在某一社会领域,如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和社会改革与管理等方面有独特思维方式和见解,有鲜明的个性化立场和观点,并形成领先于一般大众的系统思想理论,著书立说,奔走呼号,启迪和动员社会成员,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有较强影响力并为社会公认的思想先驱,就可以称为思想家。
思想家的认定,不以思想家本人身份和政治面貌、也不以不同时代的官方标准来定,而应以其思想是否具有先驱意义和独特性格的思想体系、是否对社会进步具有较大影响和推动作用为标准。当然,社会认可度受到社会知晓度的影响;而社会知晓度在某些国度某些时候往往又受到媒体的限制。但这并不影响思想家本身的思想深度。中国历史上几大著名的思想家如孔子、毛泽东、鲁迅等,便是在身前或者身后得到社会广泛认可的思想家典型,李公朴也不能排除在外。
社会评价与结论。60年前,当李公朴英勇牺牲之后,周恩来含着眼泪称他为“一位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献身的战士”;毛泽东、朱德代表中共中央称:“先生尽瘁救国事业和进步文化事业,威武不屈,……今为和平民主而遭反动派毒手,实为全国人民之损失,亦为先生不朽之光荣”;吴晗称他“生为民主斗士,死为民主之神!”;西南联大的师生们在为他谱写的挽歌中写道:“你的名字是民主的旗帜,你的一生是斗争的历史,你是人民大众的导师,你是民主运动的舵手……”。这些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是来自人民的评价,绝非一时的感情宣泄,而是源于李公朴民主思想体系及其波澜壮阔的终身实践对中国社会进步之重大影响。所以笔者历来认为,李公朴不仅与鲁迅同时代战斗,而且足以与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媲美,他们是同时代的中国思想家和革命家。理由是李公朴同鲁迅一样,其民主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广泛的社会影响。
三、与鲁迅的异同:李公朴民主思想的丰富内涵概略
李公朴与鲁迅思想的异同。研究李公朴思想的丰富内涵,可以从他同鲁迅思想的异同中得到启发和佐证。如果说,鲁迅是从反封建的角度,为改造中华民族的国民思想进行终身战斗的旗手和勇士,李公朴则是从反独裁的角度,为中国人民的民主事业终身奋斗的号手和斗士;鲁迅侧重于封建思想的批判体系建设,且较李公朴思想完善与深刻,而李公朴则侧重于民主思想体系建设,其社会实践又较鲁迅深入和全面。二者遥相呼应,理论和实践互补,形成了中国20世纪上半期同时活跃在中国政治、思想、文化、教育舞台上,皆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思想家、革命家、出版家、社会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的思想和革命战线的联盟。
李公朴与鲁迅身份和战斗方式之异同。尽管李公朴前后曾加入过国民党和民盟,而鲁迅未加入任何政党;尽管鲁迅在文艺领域以战斗的杂文著称,而李公朴也写下和发表了大量通讯与国事杂谈,特别是其著作像鲁迅一样涉及社会一切领域;尽管鲁迅只是建立了“左联”这样的进步文化同盟,而李公朴不断组织爱国团体和开办社会教育实体,但二者的思想和实践成果同样起到教育启迪民众的社会作用;尽管鲁迅的社会活动看上去以文艺领域为主,而李公朴的社会活动面广量大,但二者一生基本独立于政府当局和著名的反对党而紧紧依靠人民大众,近似于“单打独斗”的战斗方式和社会影响,又是何等相似。
李公朴思想体系的内涵构成。综观李公朴的一生,从学生时代就投入爱国民主运动,对中国和世界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发表、出版了大量爱国、民主和民生主义、推动社会进步的通讯、杂感、文章、演说、书籍(现出版的已达百万余字),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社会活动,形成了坚定的民主立场和较为系统的民主思想,对当时和未来的中国社会民主进程都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民主思想体系大体可归纳为民众动员思想;社会教育思想;民主文化思想;民族团结和统一战线思想;抗战救国思想;民主建国思想;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等大类。其中比较突出的内涵涉及中国政治问题、民众的民主教育方针与计划、国内外民主制度现状分析、抗战的大政方略、国民的社会教育方向与实践、新中国教育制度基础、青年和妇女运动方向等多方面重大领域。
李公朴民主思想的外延、特点和立出发点。李公朴民主思想体系的视野和思维形成多维立体角度。在纵向上大到世界、国家、民族,小到军队中的士兵、会议的民主会风、难民的救济;在横向上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财政、城市、乡村等;在时空上论及社会各阶级和中外国家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几乎囊括了社会发展的一切领域。其思想形成及其体系的最显著特点是,贯穿了调查研究和理论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具体思想方法有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哲学的、历史的及其综合运用方法。其思想体系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换句话说,其思想体系的核心就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推进中国的民族和民主解放事业。
在中国,在世界,能有如此开阔视野和胸怀,站在全民族、全国家的高起点上全面地、前瞻性地、历史性地思考问题,并提出高屋建瓴的系统思想理论观点的人物难能可贵,李公朴就是其中之一。这就是笔者推崇其为具有鲜明民主特征的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又一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