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深山区的涞源县,拥有金、银、铜、铁、石棉等60多种矿藏,尤其是铁矿石资源十分丰富。1981年,胡耀邦同志视察外地路过涞源县时,曾在火车上接见了这个县的领导,要求他们放手发动群众开发矿业、“有水快流”。从此,这个县大唱山石歌、大打矿山仗。发展最快的群众性露天开采铁矿,使全县铁矿石产量连年猛增,从1981年的年产9万吨提高到1984年的20万吨。但是,由于运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铁矿石的积压也越来越严重。到1985年初,全县积压的铁矿石总数量达到了12万吨,严重挫伤了群众开矿的积极性。
这年一月,胡耀邦同志邀请河北省保定地区的地、县领导干部到中南海汇报工作。当涞源县县长说到该县因铁矿石运不出去,影响了群众开采铁矿、脱贫致富的步伐时,胡耀邦同志当即指示参加会议的农牧渔业部部长何康,要他转告铁道部,尽快予以解决。不久,有关铁路部门通过增拨车皮的办法,使涞源县积压的铁矿石很快得到了外运。
几个月之后,胡耀邦同志在一份材料中,再次给铁道部写信,建议对某些矿采丰富、但铁路运输量不足的县,是否可以提倡由他们自买车皮等办法,更好地解决矿石外运的困难。在北京铁路局、燕山车务段等有关铁道部门的努力下,涞源县通过自买车皮、自建车场等办法使全县的铁矿石外运至今一直畅通无阻,有力地调动了广大群众办矿开矿的积极性。
今年秋天,县委书记马权领着记者参观了这个县的采矿业,只见深山峡谷之间,群众通过各种组织形式开办的采矿点、加工点,已从几年前的十几个发展到如今的237个,颇具规模的选矿场、矿石粉加工厂和冶炼厂,已经开始运转或点火投产;今年全县采矿从业人数已达到2000人,外运的铁矿石及建筑材料可达百万吨,年产值近千万元,仅此一项全县人均可以增收50元左右。马权同志还给记者看了一封前些日子涞源县委、县政府写给胡耀邦同志的感谢信,信中这样写道:“有党中央的亲切关怀,有全县人民的奋发努力,我们决心一定让涞源的‘金山’为耀国兴邦增添光彩。”
“对边远的穷山区,特别是对在革命年代作过重大贡献的老区,应该适当照顾。在一些必要的负担上,也不可一刀切”
有着光荣传统的太行山区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曾为民族解放养育过千军万马,也为革命胜利承受了巨大牺牲和作出了重大贡献。象晋察冀军区所在地阜平县,每四户就有一个人牺牲在战场上;在白求恩大夫以身殉职的唐县,每个村庄都遭到过日寇的血腥扫荡。然而,这里的人民至今还比较贫困,特别是在一些偏僻的角落,许多人连温饱都没有得到解决。我们的党,难道不应当更多地关怀这里吗?
是啊,我们的党没有忘记他们。今年四月,胡耀邦总书记第3次视察太行山时,在4月17日到4月20日的四天里,驱车千里,翻山越岭,先后视察了老革命根据地阜平、曲阳、完县、唐县和易县等5个县,听取了河北省保定和石家庄地区10个县的汇报,提出应当给贫困山区一送技术、二送信息、三送资金,从而尽快帮助他们治穷致富。
胡耀邦同志不仅这样说,更是带头这样做。就在今年春天的太行山之行,胡耀邦同志乘坐直升飞机前往山区时,看到乘务员分发的精装小食品是用杏仁、核桃等制做的,没有舍得吃,把它交给身边的工作人员,嘱咐留着送给太行山区的干部和群众,启发他们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开展深加工。为解决山区交通难,在这次太行山视察时,他又多次询问在这里筹建的两条新铁路的具体情况,并在后来将有关方案转告铁道部,加快了太行山区铁路建设的进程。也是在这次太行山之行中,胡耀邦同志日夜兼程,以便抽出更多的时间,同省、地、县、乡、村干部进行广泛的接触和深入的座谈,从国际谈到国内,从中央谈到地方,从政治、经济谈到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生活,从领导思想谈到工作方法,简直是无所不谈,将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送到了太行山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之中。
记者在走访太行山区的易县宝石村时,还听到这里的人们讲述总书记热情帮助这个村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故事。
易县宝石村,一个座落在太行山深处的偏僻山庄,早在1937年就建立了党组织的革命老根据地,在当年打死日寇“名将之花”阿部规秀中将的“黄土岭战斗”中,战斗在支前第一线。这个村于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耕地少、灾害多,群众的温饱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1985年夏季,一场铺天盖地的冰雹突然从天而降,几乎砸坏了这个村所有的果树和庄稼,使全村600多口人的生活受到了严重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宝石村党支部的同志们,想到了一直非常关怀太行山区人民的胡耀邦同志,在这年秋天写了一封信,向他反映该村的受灾情况,期望上级有关部门能给贷点款,以解决燃眉之急。村党支部书记梁书来向记者袒露自己当时的心情:“总书记日理万机,能顾得上过问咱们这个小山村的事儿吗?”然而事态的发展,使他们很受教育。
11月15日,这封反映基层党组织呼声的来信,被送到了胡耀邦同志的案头。他看了信以后,对一个农村党支部敢于写信给党中央反映情况和提出要求的勇气,感到非常高兴,认为这件事体现出党内恢复了健康的政治生活,反映了山、老区人民对党的信任认,当即作了批示。
胡耀邦同志在写给保定地委的批示中指出:“对边远的穷山区,特别是对在革命年代作过重大贡献的老区,应该适当照顾。在一些必要的负担上,也不可一刀切。”他非常深情、关切地告诫:“要知道,很穷困的山区每人多负担一元钱,往往比一些已富裕起来的村每人拿10元钱更作难,因为这一块钱很可能就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安排。我们的地县同志对这种实际情况,要认真体会才好。”
在谈到如何帮助这些贫困地区时,胡耀邦同志指出:“帮助穷困地区人民经济上打翻身杖,一定要派有经验,责任心很强的同志去蹲点,同那里的基层干部和群众一起商量办法,并且要见了实效之后才脱身(不是不回来,而是不罢手)。”胡耀邦同志最后希望保定地区结合“三访”(访贤求能、访富问计、访贫帮富),认真落实扶贫措施并切实抓出成效来。
保定地委接到胡耀邦同志的批示后,立即组织全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认真学习,对照检查当前的扶贫工作,并对全区战争年代做过贡献的山、老区人民的经济状况,普遍做了一番摸底,对平原贫困村进行了一次排队,然后采取干部蹲点包村、重点扶持照顾等特殊政策,帮助这些地方打好经济翻身仗。
在宝石村,保定地委书记乔世忠以及地、县科技、农业、林业、水利、电力等部门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带着信息、技术和资金,几次来到这里,走村串户,踏勘山场,同村党支部共同研究脱贫致富的具体措施,决定在年内为群众办十件好事。
今年秋季记者走访宝石村时,看到这10件好事已办了7件:山沟里新建成的16间宽敞明亮的小学校舍,传出阵阵歌声和朗朗读书声;新砌的大口井里泉水涓涓,顺着垄沟流到田间,滋润着丰收在望的金秋庄稼;新垒的架式兔窝散布在农家小院,优良种兔或在欢蹦,或在吃草;新架设的输电线路通到了各家各户,夜晚盏盏明灯象繁星闪烁,电视机、收音机里不时传来悦耳的歌声……村支书梁书来和当年曾参加“黄土岭战斗”火线支前的老党员、老民兵,拉着记者的手说:“咱们还要发扬革命年代那股子干劲,把山区建设搞上去!”
我们从胡耀邦同志对山区人民的关怀和宝石村发生的变化,看到了太行山区光明灿烂的未来。这再次证明,党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无往不胜的根本保证。
(原载1986年11月18日《人民日报》。2014年11月18日作者稍作改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