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间穿咖啡色衣服者)再次深入河北省保定地区太行山视察工作,图为他坐在山坡上与当地干部农民交谈。左六戴墨镜者为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坐在胡耀邦身后右侧的为河北省省长解峰,右一为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江山。(中红网红色图库)
198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间穿咖啡色衣服者)在河北省保定地区太行山区的曲阳县石雕厂考察工作。左四为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左二为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江山。(中红网红色图库)
198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中间穿咖啡色衣服者)在河北省保定地区考察工作,图为他在听取地县领导的工作汇报。右五为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右一为随行采访的新华社记者江山。(中红网红色图库)
1986年11月18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江山采写的通讯《总书记三上太行山》。图为当天的《人民日报》头版。(中红网红色图库)
1986年11月18日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了新华社记者江山采写的通讯《总书记三上太行山》,该文章转到第四版。图为当天的《人民日报》第四版。(中红网红色图库)
“总书记到深山沟看咱,握住咱的手说,‘咱们有20多年没见面了,可你这个人一直挂在咱心上。’这话说得多贴心呀!”
金秋10月,当记者驱车来到河北省太行山深处的唐县岭北村采访时,当年的“老八路”、老村支部书记张明,绘声绘色地叙述起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今年春天视察这个村的情景。
张明带着记者穿过幢幢新房和条条梯田,钻进满山红光闪动的柿子沟参观,边走边介绍。三年困难时期,当时担任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岭北村搞调查,当场表扬了张明搞“小自由”——允许群众开荒种地,为老百姓办了件好事。这回一见面,总书记又问岭北村的生产和群众的生活情况。张明告诉他,村里早就实行了责任制,这几年大伙栽果树、开矿山、跑运输、揽包工,日子过得可比那时节红火多了。总书记听了连声称赞搞得好,还问张明对山区建设有啥新建议。张明讲到这儿,抹着眼泪对记者说:“他当了总书记,也不忘咱山里人呀!”
这是记者今年秋天访问太行山区的一个镜头。胡耀邦同志仅仅挂念岭北村和张明吗?不,这是他关怀太行山区以至全国山区人民的一个缩影。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区不仅资源丰富、面积广大(占整个国土面积的70%),在祖国四化建设大业中有极其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老(革命老根据地)、少(少数民族)、边(边疆)地区多在这里,本应同富裕、文明联系在一起。但不幸的是,由于历史和人为的种种原因,山区却同贫困、落后结下了姻缘。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的我们的党,难道不应当更多地关怀和帮助这里吗?
是啊,我们的党没有忘记他们。从1980年担任党的总书记以来,胡耀邦同志经常过问的一件工作,就是中国的山区建设事业,外出视察跑得最多的也是这个地区,辛勤奔波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大山区。曾在太行山区领兵打仗、蹲点工作过的胡耀邦同志,则把这片比较熟悉的国土,作为他抓整个山区工作的一个重点。
最近,记者在太行山区看到,这里近几年从经济建设到群众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当人们回顾这一切时,都异口同声地赞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正确,称道胡耀邦同志担任总书记以后,3次视察太行山,10次过问这里的工作,把党的正确政策和亲切关怀送到太行山区千家万户的事迹,从而使山区的建设方针得到了端正,山区的建设事业走上了生机勃勃的道路。
“我们在农业建设中要有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由单纯抓粮食转变到同时注意抓多种经营,第二个转变由单纯搞水利建设转变到同时注意搞水土保持与改善大地植被”
1982年4月18日早晨,一架草绿色直升飞机,从首都北京向河北省西部的太行山飞去。胡耀邦同志在百忙中抽出这个星期日,要重访阔别已久的太行山区。这是他担任总书记以后对这里的第一次视察。
胡耀邦同志靠在机窗旁,从空中仔细地观察着这块熟悉的大地:当年,他先后担任晋察冀军区第四、第三纵队政委和十八兵团政治部主任,转战太行;眼下,巍巍太行在机身下徐徐移动,这儿蕴藏着多少尚未开发的矿藏!莽莽山峦绿意盎然,宜林宜草的山场多么广阔!然而,从太行山区传来的信息告诉他,这里1981年农民的人均收入才75元,90%的宜林荒山还没有实现绿化,这说明山区的经济还很落后啊!胡耀邦同志这次视察太行山区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和当之地干部、群众共同探寻出一条使山区尽快致富的路子来。
这天,胡耀邦同志乘坐的直升飞机降落在易县。当时在场的现任中共易县县委书记崔明德告诉记者,胡耀邦同志一走下飞机,顾不得休息,便同等在这里的县领导交谈起来。
他详细询间了山区经济建设、自然资源直至群众生活等方面的情况,然后启发大家说:“易县的面积有二千五百多平方公里,是‘七山一水二分田’,农民的收入90%以上靠这‘二分田’,而‘七山一水’这更大的自然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这是一个失策。还有,我们过去在山区建设上只注意工程投资,不注意生物投资,结果破坏了生态环境……。”
大家在总结山区建设的经验教训时,胡耀邦同志强调指出,抓山区工作首先要端正山区建设的指导方针,他说:“我们在农业建设中要有两个转变,第一个转变由单纯抓粮食转变到同时注意抓多种经营,第二个转变由单纯搞水利建设转变到同时注意搞水土保持与改善大地植被。”
胡耀邦同志关于农业生产要实行“两个转变”的谈话,给易县领导以极大的启示。崔明德同志在向记者回顾当时易县县委学习和贯彻“两个转变”思想时,心情还是十分的激动:“多年来,易县抓了一亩田的粮,丢了十亩山的宝,‘捧着金碗要饭吃’,根子就是山区建设的方针不对头呀!总书记提出的‘两个转变’,不是一般的工作转变,而是关系到我国农业战略方针的重大转变,它彻底打破了我们头脑中长期存在的以粮为纲、单一经营的思想。当年,全县县、区、乡千余名干部通过深入农村开展大规模调查,确定了‘以林为主、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山区建设方针,使易县经济建设有了较快的发展,从1982年以来,全县工农业总产值每年以平均递增25%的速度增长。”
几年来,胡耀邦同志通过亲自到太行山区视察、邀请山区干部到中南海汇报工作和信件往来等形式,使“两个转变”、“立足本地资源、着眼普遍富裕”、“农牧林矿、四业并举”等一系列山区建设的科学构想,逐步变成了河北省太行山区人民发展经济的行动方针。
“开始活了!”这是记者最近访问河北省太行山区时,听到的人们对山区经济状况的普遍反映。记者欣喜地看到,这里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各种资源开始得到开发,多种新的产业蓬勃兴起,大批有经济头脑和有经营才能的人才不断涌现,势不可当地改变着山区长期单一的自然经济结构和封闭落后的面貌。据统计,700多万太行山区农民的人均年收入,已从1981年的75元增加到去年的300元左右。中共河北省委书记邢崇智告诉记者,正是胡耀邦同志当年提出的“两个转变”这一战略思想,破除了禁锢人们头脑的“左”的思想束缚,才打开了太行山区治穷致富的大门。
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关键在于绿化荒山。多年来,胡耀邦同志一直非常重视绿化太行山,要求尽早把这条“黄龙”变为“绿龙”,并指出:“河北要翻身,大概要靠太行山。太行山的生态环境改变不了,河北富不了。”记者在太行山区采访后得出这样强烈的印象:为加快太行山区的荒山绿化速度,胡耀邦同志曾经提出过多少大胆的设想,采取过多少有效的措施:
——当1981年我国农村刚刚开始实行“大包干”责任制时,他就提出太行山区要下决心实行“责任山”、“自留山”,一定几十年不变。“两山”下放后,使山场有了主,树木定了根,群众放了心,植树造林的积极性一下子迸发出来。
——为解决苗木不足的困难,他在1982年提出要狠抓苗圃建设,县委领导要带头造苗圃,各机关、团体、学校、厂矿也都可以搞,还要支持专业户搞。现在,河北省太行山区各县的苗圃面积,都从过去的几百、几千亩扩大到了近万亩或数万亩,易县、赞皇等县的苗木不仅自给有余,还支援了外省外地。
——针对不少人以为只有植树造林才算是绿化的片面认识,他多次指出种草也是绿化,要实行乔、灌、草相结合,草多了,还可以发展畜牧业,这是一项比林业收益更快的事业,实行以牧养林、以短养长。近几年,河北省太行山区各地都积极开辟出专用的草场,种植红豆草、沙打旺等优种牧草,仅养兔就从过去每年10万只发展到现在的600多万只。
——山区绿化缺少树种,他特意将在中南海亲手采集的几斤白皮松树种,寄给唐县和易县。
在胡耀邦同志一次次的关怀和指导下,河北省太行山区人民近几年以前所未有的造林速度,向广大的荒山秃岭进军,自1983年以来共造新林650多万亩,超过了建国后33年造林面积的总和。确实,太行山区的干部和群众都这样说,这里近几年同前些年相比,树木明显地增加了,绿色明显地增多了,“黄龙”变“绿龙”的理想正在成为现实。
“咱们一块承包这座荒山好不好哇!可是,我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包种包不了活,你们可要包活呀!”
人们可以想见,在沟壑纵横、山高路远、交通闭塞的山区搞建设,遇到的困难似乎比平原更多些。深知这些情况的胡耀邦同志,积极地从各方面帮助山区人民办实事,千方百计为他们排忧解难。
以前搞荒山绿化,总是刨鱼鳞坑、开水平沟。胡耀邦同志经过调查研究后认为,采取这种工程措施,固然是绿化的一种办法,但其费工费料,收效甚慢,而且还有破坏植被等弊病。他提倡在一些山区特别是偏远荒山,可以搞飞机播种、压籽造林。为取得直接经验,胡耀邦总书记在1984年4月17日第二次视察太行山区时,亲自在唐县搞了压籽造林试验。
今年秋天,记者来到这块试验所在地——唐县山南庄名叫庙儿沟的山坡上,只见几年前还是岩石裸露的荒山坡,如今已实行封山育林,山沟里树木葱茏,山坡上灌草茂盛,视野内的数千亩山场已全部实现了绿化。正在这里管理树苗的山南庄老党支部书记王四季等村干部和农民,对记者讲述了当年总书记到这里搞压籽造林试验的经过。
那天,胡耀邦同志带着自己买的油松等树种,专程从北京乘车来到庙儿沟。68岁的总书记挽着袖子,敞着风纪扣,有力地挥动铁镐、在山坡上刨下了第一个树坑。接着,同行的省、地、县领导同志也纷纷挥镐刨坑,撤子埋种。胡耀邦同志干得是那样的认真,看见树坑里有茅草,就一棵棵拔出来,大些的土块放在手中搓碎,撒下种子后用手扒土埋好,然后再一脚一脚地踩实。这天,他整整干了两个多小时,和同志们一道播下了980穴种子。
王四季介绍到这儿,站在一旁的青年农民段立军接着说道:“总书记种的这片荒山,咱和张岭顺两家承包。那天劳动休息的时候,总书记让四季叔把咱和张岭顺叫到他身边,请咱俩同他一块坐在山坡上。总书记掏出烟卷请咱们抽,问咱们的家里有几口人,这几年收入咋样,分多少亩荒山,绿化了没有,问得可细了。末了还说,咱们一块承包这座荒山好不好哇!可是,我们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包种包不了活,你们可要包活呀!’总书记走后,咱和张岭顺合计,树苗管不好,对不住总书记呀!”
今年4月18日,胡耀邦同志再次视察太行山时,又特地来到唐县庙儿沟检查树苗的生长情况。当时,记者曾随同总书记访问这里,只见他站在山坡上,看到一片平均株高五、六公分的松树苗,嫩绿的针叶正迎着早春的寒风在抖动,便高举双手,大声告诫同来的人们脚下留情:“同志们,可要注意脚底下的树苗,不要踩坏喽!”
这时,同行的河北省委书记邢祟智、省长解峰等同志告诉胡耀邦同志,这些压籽播种的出苗率和保存率分别为47%和29%。另外,河北省太行山近几年平均每年飞播造林60多万亩,幼苗保存率达到三分之一左右,同人工造林相比具有造林面积大、速度快、造价低等优点。这时,胡耀邦同志高兴地连声说:“好,要坚持搞下去!”实践已经证明,飞播造林和压籽造林为在偏远荒山绿化找到了一条又好又快的路子。
“一抓到底,这是总书记抓山区建设的一个突出特点。”当记者来到涞源县采访时,县委书记马权深有感慨地说。接着,他向记者讲起了这几年胡耀邦同志帮助这个县发展矿业的事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