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闻名暇迩的昔阳大寨悄无声息地默默地退出了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视角,退出了万众嘱目的视界,退出了中国大陆的政治圈子。
然而,昔阳仍是昔阳,大寨永远是大寨。几十年过去了,昔阳、大寨的政治光环虽然已经悄然退去,但彩虹依旧。虎头山、七沟八粱那闪烁着耀眼灼人的光芒依然还在,他们没有气馁,他们依旧踏着坚实的脚步向前,向着富裕之路走去……
2014年10月2日,进入昔阳县境,我沿途看到的是满目的黄土高坡。207国道、308省道两边,更是山峦起伏,地表破碎,土石相间中显露出一幅蛮荒的深山区的景象,其自然条件绝无乐观可言。
昔阳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远在公元前660年的旧石器时代,昔阳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劳动生息。春秋时称“古肥子国”,东汉为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后几经演变,到辛亥革命后的1914年,因与江西省乐平县同名,改称昔阳县。在绵延几千年的生息繁衍中,勤劳淳朴的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文经武略层出不穷,志士仁人经世不绝,更有诗章大家,理学博士,饮誉中外,名贯古今,特别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虎头山下的大寨人曾作为中国农民的一代风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谱写了撼天动地的壮歌,成为一个时期全国农村的先进典型,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度赞扬和评价。
昔阳位于山西东中部,东部为太行山区,与河北省接壤,隶属晋中市(原榆次市),人口20多万。初次到昔阳,感觉比想象中要好许多,起码此处绿化还不错,虽处处见黄土高坡,但大多附着茂密的灌木,远处看起来绿绿的一片,间或夹杂着一些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十分悦目。此处海拔约在千米左右,气温也比四川低摄氏三到五度,因此,夏天在此感觉非常凉爽舒服,大多场所也用不着空调,倒是省事省电不少。
昔阳县城不大,有新城与老城之别。老城建筑在黄土山坡的台地上,一条南北走向的老街纵贯其间。也许昔阳人很怀念几十年前的那段政治上十二分辉煌的历史过程,城镇依旧保持着四十年前的模样,保持着当年的街道和房屋建筑;保持着“文革”期间老县城中的人民商场、邮电局、舞台、食堂、饭馆等,只不过是重新进行了装修和粉饰。在老城街道两侧的建筑中,刻意而醒目地保持着当年“文革“的历史痕迹,“文革”中的毛主席语录、标语、革命口号仍然涂满了四周墙壁,整个昔阳老城的全部,俨然已经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历史博物馆。
近年来,昔阳县红色文化教育形式丰富多彩,由过去单一的祭扫、瞻仰参观向多形式转变。红旗一条街、英雄一条街、红色宣传画、红色文化墙、红色旅游等,传统教育与时代特色实现了有效的融合和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昔阳县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县城形象的提升。
2011年开始,作为打造旅游工程的一大项目所改造的" 红旗一条街”(上城街),规划建设的更具“农业学大寨”的时代特点,文革味儿的标语口号、毛主席像、马恩列斯像、红红的忠字、毛主席语录、四个样板戏等等标志,都可在这条街上见到。让有此经历的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凝固了历史的记忆,也成为年轻人了解那个年代的实物标本。
红旗一条街,一期工程总投资1500余万元,整体还原学大寨时期县城上城主街道的历史风貌。穿过维修一新的梯云阁,现代人就仿佛“穿越”回上世纪60年 代,青砖、木门、窄街、窑洞,整齐而别致。城关人民公社、红星大队的大喇叭不时启动广播,墙上、标语牌上刷着那个时代叫的最响的语录。来这里参观的人们,或带着探究的眼光端详一段特殊的历史,或抱着朝圣的心理感触那面永恒的旗帜,由于和大寨结缘,“红旗一条街”已成为昔阳县响亮的旅游文化品牌。年轻一点的人到此可能感觉怪怪的,但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到此,一定有很深的感触。
其实除了红旗一条街,城内还有一个值得看的场所,那就是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旧址,旧址就在我住的小区内。这里原是拖拉机厂,会址就是当年拖拉机厂的大厂房。据说当年的参会人员均自带马扎,华国锋、邓小平、江青、陈永贵等政要曾出席,邓与江两人还在会上起了著名的争执。目前整个拖拉机厂已拆除,建了小区,独独保留了此旧址,但不知何故,旧址虽保留却没有保护,看起来已近废墟,十分荒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