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源人民的好儿子刘毓标将军,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置放于父亲遗像前的挽联,是家乡人民对他的最高评价。
来自人民,为了人民,服务人民,父亲母亲一生的写照。
当五星红旗即将在天安门广场上升起的时候,毛泽东主席撰写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一百一十四个字的碑文,用了八个“人民”。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不朽的; 只有为了人民自由幸福的事业,才是不朽的; 只有为了人民自由幸福的事业而献身的人,才是不朽的!
壬辰二月写于北京
注释:
① 陈毅 《红梅》 ②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③ 毛泽东 《冬云》 ④ 阎肃 《红梅赞》 ⑤ 元•王冕 《墨梅》 ⑥ 宋•王琪 《梅》
写在《日子里》后面的话
历时三个年头,用心用情用泪,写就了相互衔接、同成系列的三篇《日子里》。
2010年4月(庚寅三月),相继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后,有了可供自己支配时间的刘家兄弟姐妹,把皖南、浙西、赣东北,作为追寻父辈足迹的首选。因为,那是父亲1934年至1939年进行最艰难而又最辉煌战斗的地方。一路走来,前辈们在那样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表现出的“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豪迈气慨,“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献身精神,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生死与共的深厚情谊,使我们深深地被吸引、被感动、被震撼!激情难抑,心潮起伏,写下了《在杜鹃花红的日子里》。
2011年11月(辛卯十月),我和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一师分会的兄弟姐妹,循着父辈的足迹,寻访了鲁南苏北。苏北,是对于我们家有着特殊意义的地方,是父亲母亲1940年至1954年战斗、工作、生活的地方,是他们相恋、结合、构建革命家庭的地方。战争硝烟,烽火情缘,交织出《在丹桂飘香的日子里》。
2012年3月(壬辰二月),意外造成的骨折,使我在301医院躺了近40天。在这段时间里,我时常想起父亲1908年至1997年、母亲1917年至2008年的人生历程,时常思考在写前两篇《日子里》时脑海中浮现的问题:我们的父亲母亲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的人?我们的父亲母亲追求的是什么样的事业,他们为什么义无反顾地献身其中?我们的父亲母亲的信念是怎样形成的,他们为什么能够坚守终生?答案,寓于《在寒梅绽放的日子里》。
在写作《日子里》的日子里,不止一位朋友问我:华苏,现在写这些还有意义吗?谁还去看?谁还愿意去看?我想说的是:我所写的,是记载一段真实的历史,是记述一份真情的感悟,写给自已的内心,也写给还愿意去看它的人。
对此书的修改,我的兄弟姐妹和朋友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尤其是妹夫张生宪,作了精心的校正和补充。谨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
谨以此书献给我们亲爱的父亲母亲,献给我们爱戴、敬仰、怀念的那一代人。
那一代人,永远与祖国同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刘华苏 二○一二年七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