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我国对外方针政策的主要奠基者,为中国走向国际社会、发挥作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建国初期制订的对外方针政策,使新中国粉碎了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包围封锁和侵略阴谋,捍卫了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和平发展机遇期。在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认真回顾他的对外韬略,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大力弘扬中国精神、奋力凝聚中国力量、对外展示中国形象,坚定不移走中国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势力受到严重削弱,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力量显著增长。在亚非拉的广大地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的运动日益高涨,许多国家摆脱了西方殖民主义的统治,取得了国家独立,成为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美苏两国为了各自利益,在全球展开了争夺世界控制权。为了不使苏联的共产主义势力冲出雅尔塔体系的界限,美国对苏联采取遏制措施,并发动冷战,导致美苏矛盾日益加深。在反苏宣传的掩盖下,美国还向世界各地的人民解放运动、和平民主运动及社会主义运动发起了进攻。全球逐渐形成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相互对峙的两极格局,出现了美苏之间的矛盾同帝国主义与和平民主两大阵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相互对抗交织在一起的局面。
与此同时,美国还顽固坚持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严重威胁着新中国的和平与安全。内战爆发后,美国公开扶蒋反共,苏联则由中立逐步转向公开支持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由于中国革命具有反帝性质,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抱有敌视态度,从而使新中国与美、英等国家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为新中国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及周边一些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提供了可能。
二、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外的基本方针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既要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争取主权独立和完整,又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快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发展。为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领导人,根据中国现实以及当时国际环境,先后提出并制订“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外交政策。
1.另起炉灶起家,提出独立自主的对外方针。
新中国如何处理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外交关系,成为建国前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为此,毛泽东明确提出在独立自主原则上与世界各国建立外交关系。建国当天,毛泽东就庄严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自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指出:“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他专门提出,凡被国民党政府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以及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新中国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一律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普通侨民对待。毛泽东将这一思想概括为“另起炉灶”,此方针很快以中共中央名义发文实施。
“另起炉灶”实际上就是宣布新中国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外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是一百多年来旧中国的任何政府所没有做到的。在向世界表明中国的态度之后,毛泽东又提出与外国建交要经过谈判,看看各国是不是有诚意在平等、互利和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随后,苏联等一批人民民主国家相继承认了新中国。到1951年5月,先后有19个国家同新中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执行独立自主方针的基本保证,解决了如何对待同帝国主义的不平等关系和不平等条约问题,有力地巩固了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为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开辟了道路。
2.扫清美帝残余,建立平等互利的对外关系。
早在建国前,毛泽东就考虑新中国的外交工作绝对不能继承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他宣布:“中国必须独立,中国必须解放,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他曾形象地将旧中国比作一个破落家庭,提出我们必须认真清理屋子,等卫生打扫干净,环境秩序良好之后,再请客人进来,这就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1月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帝国主义在中国没有合法地位,不必忙于要帝国主义承认。我们是要打倒它,不是承认它。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又强调,旧中国是一个被帝国主义所控制的半殖民地国家,中国人民民主革命具有彻底的反帝国主义的性质,我们可以采取和应当采取有步骤地彻底地摧毁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的方针。他指出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而且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时期内也不必急于去解决。对敌视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决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只要它们一天不改变敌视的态度,中国就一天不给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合法地位。在此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在外交上掌握了战略主动权,从政治上与国外建立起了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3.选站社会主义阵营,反制美帝包围封锁。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妄图通过封锁和威胁,欲把新生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为了反对美国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争取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利恢复经济和发展我国建设事业,毛泽东提出了“一边倒”的战略。这就是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联合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同帝国主义进行不懈的斗争。
他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写道:“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他认为,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之内,能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在对敌人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使美帝主义不敢对我国轻举妄动,有利于迫使各国无条件承认新中国,重新修订新条约,废除旧条约。
国民党在两大阵营的冷战中,是美国“扶不起的刘阿斗”。国民党垮台后,西方势力一直拒绝承认新中国合法性,百般阻挠新中国加入联合国。毛泽东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一边倒”思想,是建立在独立自主基础之上的方针,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它与独立自主的方针并不矛盾。从当今历史发展结果来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中苏建交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是新中国初期在外交领域最突出的成就。它对加强和巩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倡导和平共处原则,团结世界各族人民。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在彻底打倒日本侵略者,保持世界和平,互相尊重国家的独立和平等地位,互相增进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这些基础之上同各国建立并巩固一切关系的。
解放后,毛泽东又提出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和一律平等的思想。据此,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系统地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在次年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根本出发点是,每个国家都是独立自主的,应当互相尊重,友好合作,和睦相处,反对以大欺小,以富压贫,以强凌弱。国家无论大小,都各有长处,应该一律平等。各国的社会制度和内部事务,都由各国人民自己做主,任何外国都无权干涉。此后新中国又按照毛泽东的提议,把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扩展到对所有国家的关系中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新中国在国际开展活动、冲破美国孤立和遏制政策,扩大对外交往的有力武器。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加强与世界的交往与联系,使新中国很快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了解了中国。
三、建国初期毛泽东对外方针政策的主要成就
在毛泽东外交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新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自由。并积极与各国人民一道,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一是创建新型外交,实现民族独立;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毛泽东在外交工作中,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突破。毛泽东作为一个长期遭受帝国主义列强压迫国家的领导人,在他的身上体现出了很强的民族主义情感和民族自尊心。在建国初的外交战略中,他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始终把维护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制定内政、外交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坚决把维护中国主权独立与民族尊严作为根本底线。既使在“一边倒”的特定时期,他也不畏强权政治,坚持国家和民族独立,反对依附美苏任何一方,从不屈服任何外来压力,敢于同企图控制和干涉中国内政的帝国主义、霸权主义作坚决斗争。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使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主权独立,在国际风云中经受了严峻考验,直到今天也彰显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