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四川成都2012年7月13日电(罗兰)为迎合我党十八大的顺利召开,循着建团九十周年的契机,西南石油大学全面落实团中央关于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2012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秉承培养青年大学生团结友爱、甘于奉献、敢于拼搏,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之先念,石油工程学院“重走长征路”暑期实践队伍前往赤水河一带,深度探寻革命先辈长征之路,学习并弘扬以不惧艰难、独立自主、顾全大局为核心的长征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
7月7日至11日,该实践队一行七人从四川省酒城泸州市区出发,分别前往古蔺县“赤水明珠”太平镇、“郎酒之乡”二郎镇、贵州遵义市习水县“川黔锁钥”土城镇,重走长征战时路,还原记忆深处“四渡赤水”留下的恢弘篇章。
依山傍水的太平镇里,队员们来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纪念地”,在解说员的热情带领下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太平渡陈列馆”,对红军四渡赤水全过程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随后的行进中,队员们高挂队旗、高唱红歌,步入长征街,行经观渡亭,与红军四渡赤水中“第二、四次”渡过赤水的主要渡口——太平渡口纪念碑和老鹰石亲密接触。通过与当地船夫的交流,队员们还了解到,素有“小山城”之称的太平镇是四川省八大名镇之一,楼台木屋大多建于清末民初,红军在1935年3月渡过赤水河前来太平时,便住宿此街,留有大量诸如毛泽东住处、会议旧址等红军遗址。而“老鹰石”在渡过赤水之时作用颇大,正是将竹子编成的纤堂栓在其上,取长街居民房上的门板搭在六只依次排开的古牛船上,红军队伍才从这“浮桥”上成功渡过赤水河。
随后,队员们又前往川黔交界处的红军四渡赤水中“第一渡”的发生地——土城镇,依次拜访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土城古镇、“中国女红军纪念馆”、青杠坡战役纪念碑。最后一站即为“第二、四次”渡河另一要处——古蔺县二郎镇,领略到红军艰辛转战途中不忘救济百姓、“开仓分盐”等壮举。最感染人心的莫过于流传于习水地带的红军歌谣《红军干人心连心》:“红军干人心连心,鱼儿和水永不分,红军爱民如亲人,干人永远念红军”,真实地表达了红军与干人、红军与群众亲如一家人的感情。
纪念馆里的一物一景、古镇里的一幕一帧,旧址的再现、故事的还原,队员们诚心学习并化作信念镌刻进脑里、心里牢记。带着对红军们英勇作战、机智决绝、一心一意为人民而战的崇敬,携着努力成才、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强大贡献自身力量的决心,队员们唱罢《四渡赤水出奇兵》与赤水暂别,高唱着《我为祖国献石油》踏上了另一段“长征”。
郎酒香飘山间
绿树青山和红歌
四渡赤水出奇兵
太平渡渡口纪念碑
狭长石阶铺红路
悠悠古镇旧貌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