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延安(上) 一 东征 |
2006-08-03 14:34:08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红军入晋以后,震撼全国。红军纪律严明,热爱群众,打击土豪劣绅,得到了广大人民的热烈拥护。青年人纷纷要求参军,从3月21日至28日这7天中,就有3000多名青年自愿报名参军。南进的红1军团1师3团,仅在洪洞下纪落村一带,两周内扩红325名。
北进的红15军团骑兵部队逼近太原南郊的晋祠时,阎锡山连日坐卧不安。阎军在太原“绥靖公署”门口和大院里垒起沙袋,架起机枪,周围布满荷枪实弹的士兵,严密防范。并下令全省戒严,太原市晚上12时后禁止行人。
日本驻华北军参谋长石井宣称:“红军入晋,非同小可,红军不独武装齐全,而且士卒用命,纪律严肃,勇敢善战,晋军屡为所挫,实使人有特别注意之价值”。
刘志丹和宋任穷率领的红28军是1936年3月下旬从陕北佳县以北渡过黄河的,3月31日占领了兴县罗峪口,同红15军团会合。两军会合后,刘志丹非常高兴,他教育部队虚心地向兄弟部队学习。他的作风也十分艰苦,在东征中,他没有带棉被,晚上睡觉只盖着随身的一件大衣,同志们要把自己的被子让给他,他以感激地心情风趣地对同志们说:“我的这件大衣比被子还好,白天穿,晚上盖,起来也不用打背包。”
4月14日,刘志丹在指挥部队向中阳县三交镇的敌人发起猛攻时,不幸胸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在生命垂危之时,他对守在身边的宋任穷说:“政委,你带着部队消灭敌人吧!”指战员们满怀仇恨猛向敌人冲击,一举攻占了三交镇。
刘志丹,是陕西保安县人,保安县后以烈士的名字命名,为志丹县。1903年生,1921年入党,同年入黄埔军校第4期学习。1928年4月参与领导了渭华起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同谢子长谢子长,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人,1896年出生,1922年入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同唐澍等组织领导清涧起义。接着,又参与领导了渭(南)华(县)起义。1931年冬,任西北反帝国盟军(次年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总指挥,1935年1月,任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等组织西北反帝同盟(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历任副总指挥、总指挥。1934年秋,任中共陕甘边军事委员会主席。1935年1月任中共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谢子长牺牲后兼前敌总指挥,1935年9月,任红15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中共中央和陕甘支队长征胜利到过陕北后,任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瓦窑堡警备司令、红28军军长等职。后来,在1943年5月2日,为刘志丹在志丹县举行公葬。毛泽东为新建的陵园纪念碑题字,正面为“革命烈士纪念碑”,背面的碑文是:“我到陕北只和刘志丹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中卷 人民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437页。
4月28日,毛泽东、彭德怀鉴于晋西态势不利,决定红一方面军回师西渡,另图发展,电令各军团首长回到陕西、甘肃活动,以执行扩大苏区,锻炼红军,培养干部等任务。决定第一步集结于延长地域。同时指出,向西执行上述任务,仍然是为着争取迅速直接对日作战,华北各省仍是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 5月2日,红军从山西省永和、大宁地区的清水关、铁罗关等渡口西渡黄河。至5日,全部渡毕,进至延长、延川、永坪地区休整。同日,毛泽东、朱德再次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指出,国难当头,双方决战,不论胜负属谁,都是中国国防力量的损失,而为日本帝国主义所称快,因此,为保存国防实力,迅速进行抗战,我党重申“停止决战,一致抗日”的主张。红军75天共消灭敌军7个团,俘敌4000余人,缴获各种枪4000余支,山炮3门,轻重机枪数十挺及大批弹药。扩大新兵约8000人,筹款30余万元,并在20多个县开展了群众工作,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迫使“围剿”陕北根据地的晋绥军撤回山西。红军到达陕北,在上海的鲁迅写信为之致贺,信中说:
英勇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全中国民众正在努力奋斗。为你们的后盾,为你们的声援,你们每一步前进,将遇到热烈的拥护和欢迎。
对于你们,我们那最英勇的伟大的民族解放的先锋队,我们是抱着那样深刻的敬仰,那样热烈的爱护,那样深挚的期望,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的光荣和幸福的未来。只要想到你们在中国那样无比的以恐怖进攻下,英勇的、顽强的、浴血苦斗的百折不屈的精神,就是半身不遂的人也会站起来笑!引自杨尚昆的文章《前进!向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前进——纪念1936年的“八一”》,刊载于1936年9月15日《火线》(中共河北省委编写的油印本)第61期。又见《新华文摘》1992年第3期第132页。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