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四章 瑞金 十四 第五次反“围剿” |
2006-07-26 12:04:53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沙县、将乐、泰宁、归化先后失守后,红7军团和红34师等部被迫退守建宁、宁化一线。国民党东路军步步筑垒推进,向中央苏区东北部的战略要地建宁进逼,并在闽赣边的德胜关与北路军一部会合。国民党东、北两路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形成了合围紧缩之势。
3月下旬,蒋介石为攻占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令罗卓英部为河西纵队,樊崧甫部为河东纵队,集中了11个师的兵力,夹盱江两岸南下,大举向广昌实施进攻。
博古、李德等为死守广昌,决定集中红1、2、9军团共9个师的兵力,采取以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阵地对阵地的“正规战争”,阻止敌人进占广昌。同时决定,方面军前方司令部撤回瑞金,另组临时司令部,朱德任总司令,博古任政治委员。李德亲赴前线,指挥坚守广昌的战斗。
张闻天不同意博古、李德这种消耗战术,张、博争的面红耳赤。李德说你们之间不要闹磨擦,这里的事情还要靠莫斯科回来的同志办。
4月14日,国民党突破中央红军防御阵地,占领甘竹;19日国民党占领大罗山、延福嶂,继续向南推进。27日,国民党从盱江西岸向广昌发动会攻,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迅速摧毁了广昌城外红军构筑的堡垒工事,并逐次攻占了各制高点和战略要地。坚守广昌的红3军团虽给敌人以大量,但自身伤亡近千人。
4月28日,博古、李德等人发出《五次战役第二步的决战关头和我们的任务》指示,命令中央红军继续同优势之敌拼消耗。后,由于国民党军的强大攻势,红军损失惨重,博古、李德遂同意中央红军主力撤出战斗,红军放弃广昌。
广昌保卫战,历时18天,红军虽给敌人以重大杀伤,但自己伤亡5500余人,占总参战兵力的1/5,红军力量受到很大削弱。
1934年4月下旬,经过周恩来同意,毛泽东携带几个随员离开瑞金,前往中央苏区南部的会昌视察并指导工作。他先到粤赣省委和省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会昌县文武坝,会见省委书记刘晓、省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何长工。毛泽东明确地向他们指出:我们要吸取福建事件的教训,善于利用粤军陈济棠和蒋介石的矛盾,粉碎敌人的“围剿”,壮大自己的力量;同时,也要提高警惕,军阀毕竟是军阀,要“听其言,观其行”。当晚,他又和何长工一起到战地前沿去视察。
《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第324页。
当得知防守南大门的红22师同优势敌军作战后被迫退出筠门岭、正在开干部会检查战斗失败的教训时,毛泽东立刻打电话给红22师政委方强说:“你们打得很好,你们是新部队,敌人那么多,打了那么久,敌人才前进了那么点,这就是胜利!”他指出:“现在应该把主力抽下来,进行整训,用小部队配合地方武装和赤卫队打游击、袭扰、牵制敌人。整训中要总结经验,好好研究一下,是什么道理挡不住敌人?是什么道理不能打好仗,不能大量消灭敌人?你们要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的打法,要严密侦察和研究敌情、地形,在会昌与筠门岭之间布置战场;要在敌人侧翼集中优势兵力,造成有利条件,首先歼灭敌人一个营一个团,继而打更大的胜仗。”毛泽东最后指出:对“反水”的群众决不要打枪,但要放“纸枪”(即传单、标语),帮助地方党和政府多做群众工作,孤立和打击反革命分子。红22师在连以上干部会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并作出具体布置。这以后,粤军一直停留在筠门岭,没有再前进一步。在南线出现了比较稳定的局面。
1934年5月间,毛泽东又出席粤赣省委召集的各级干部会议。他说:目前斗争形势很紧张,苏区越来越小,要求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深入开展查田运动;扩大白军工作,消除赤白对立;恢复钨砂的生产与输出,保护商人的正当利益;组织余粮大半出口,向白区购买布匹、食盐;整顿地方武装组织,清洗混入队伍的不纯分子,准备保卫胜利果实;做好扩红工作,完成扩红任务等。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