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北京·上海·广州·武汉 七 加入国民党 |
2006-07-26 10:53:47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 |
作者:贾章旺 |
浏览次数: |
|
|
|
|
此间,毛泽东参加追悼列宁活动,参加黄埔军校第1期的上海部的招生工作(考生在上海参加报名、复试,尔后到广州参加总复试),5月5日在莫利哀路29号孙中山寓所出席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3周年庆祝集会(会上上海执行部成员邓中夏、张继、胡汉民、汪精卫、向警予、毛泽东、沈泽民、邵力子、戴季陶等一起合影留念)。
1924年5月10日——15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会议作出《共产党在国民党内的工作问题决议案》、《工会问题决议案》、〈党内组织和宣传教育问题决议案〉等。会议总结了国共合作5个月以来的经验,提出国民党有左派和右派两派力量。会议指出,要以种种方法于思想和组织上巩固孙中山一派的左翼,强调在国民党中的工作以宣传为主,会议提出党的组织工作的重要性,说明产业工人是我们党的基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机关报编辑委员会,在工农部内设立工会运动委员会。会议决定,毛泽东兼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罗章龙兼任中央宣传部部长,王菏波任中央工农部部长,向警予任中央妇女部部长。
1924年6月初,杨开慧和母亲向振熙带着两个孩子(1923年11月23日,杨开慧生下次子毛岸青,又名毛远义、杨永寿) 从长沙到上海。毛泽东把家安在英租界慕尔鸣路(今茂名北路)与威海卫路交叉的甲秀里(今威海卫路583弄)。杨开慧除担负家务外,还帮助毛泽东整理材料、誊写文稿等,并经常到小沙渡工人夜校去讲课。
1924年6月18日,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邓泽如、张继、谢持写信给孙中山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弹劾共产党:共产党员及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加入国民党,于国民党生存发展有重大妨害,主张绝对不宜党中有党。7月21日,中共中央局委员长陈独秀、秘书毛泽东联名发出中共中央第15号通告,分析了国民党右派反共排共的严重形势,指出:他们以和缓列强及军阀对于国民党的压迫,此时国民党只极少数领袖如孙中山廖仲恺等尚未和我们分离之决心,然亦决不愿得罪于右派分子;我们为图革命势力联合计,决不愿分离的言论与事实出于我方,须尽我们的力量忍耐与之合作;但是对于反革命的右倾政策,不可隐忍不加以纠正。为此通告提出反对国民党右派的5项具体措施。特别提出:努力获得或维持指挥工人农民学生市民各团体的实权在我们手里,以巩固我们在国民党左翼的力量。7月,毛泽东由于同国民党上海执行部负责人经常发生分歧,辞去组织部秘书的职务,只领导文书科工作,推荐中共党员张廷灏任组织部秘书。见《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上卷 人民出版社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27—128页。1924年11月13日,孙中山应冯玉祥、段祺瑞、张作霖共商国是之邀请,偕夫人宋庆龄离开广州北上和谈。途经上海时,毛泽东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秘书处文书科主任的名义领衔同组织部秘书张廷灏、干事罗章龙、宣传部秘书恽代英等14人,联名致信孙中山,反映上海执行部的经费自8月起即未能照发,近来内部更无负责之人,一切事务几乎停滞,要求派员解决。
毛泽东积极从事国民党的改组工作,是基于对国共合作必要性和必然性的正确认识。1925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时写到:“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以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打倒买办、地主阶级(即与帝国主义、军阀有密切关系之中国大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右翼),实现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的联合统治,即革命民众的统治”。
后来,毛泽东在《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及其对于革命前途的影响》一文中又说:中华革命党改成中国国民党时,又加入一批中产阶级的非革命派,此时而且有一部分代表买办阶级的分子混了进来,他们站在党的支配地位,孙先生及少数革命领袖仍不能革命,乃于去年1月毅然召集第一次党的全国大会,明白决定拥护工农阶级的利益,从工农阶级中扩张国民党的组织,并且容纳共产派分子入党。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
|
|
|
|
|
|